臘八豆腐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臘八,豆腐,豆製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20 15:17
卓成曦╱圖文
若是讓我選一道最能代表中國的食物,我一定是選豆腐。它就像從小父母教我做人的準則一樣:方正清白。豆腐發明於漢代,據說是淮南王劉安無意間發明的,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述:「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宋朱熹有詩云:「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按坐獲泉布。」說的是他如果能像淮南王劉安那樣發明了豆腐,只要坐在家裡,財富就源源而來,能成為大富翁。據說劉安的母親愛吃黃豆,某日臥病在牀,無法咀嚼,劉安便讓人把黃豆磨成粉再加水煮成湯給母親喝,又怕她食之無味,就在湯中加入鹽調味,沒想到這加了鹽的黃豆湯就凝固成塊,成了豆腐的雛形。關於食物的傳說大多不太靠譜,我更願意相信是民間百姓在製作豆製品時慢慢發現形成的。
但「豆腐」二字據說始於北宋,是從寇宗奭《本草衍義》中來。《本草衍義》說:「生大豆炒熟……又可磑為腐,食之。」因其通俗故成通稱。豆腐還稱脂酥、黎祁、沒骨肉、豆乳等等。宋代文人認為,稱「豆腐」不雅,寫詩時稱「慕乳」,因豆腐的嫩白,又稱「美人胸」,沿習成為男人非禮女人,戲謔稱「吃豆腐」。
著名學者、批評家金聖嘆上斷頭台時,對監斬官說,有一要事要與其子商談,監斬官想這一垂死之人,無非是要交代一些後事,就准其要求,叫其子上前聽,結果金聖嘆異常認真地對其子囑咐道:「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味道賽過牛肉乾,切記切記!」雖說這是金聖嘆面對生與死的豁達和坦蕩,卻也體現了他對豆腐美食的熱愛。
入口回甘的臘八豆腐
中國幾乎所有的地方都產豆腐,但要產好的豆腐有一必不可少的條件,即要有甘甜的天然泉水。好泉水加好工藝,所產的豆腐必然品質超群,山東泰安、雲南石林、福建長汀等皆因當地有上好泉水,所產的豆腐也是揚名全國。而以豆腐入饌的美食,大江南北比比皆是,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列出多個豆腐菜的菜單: 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張愷豆腐、慶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與蝦油豆腐等,講述了袁枚多次吃豆腐美食的經歷與這些豆腐的做法。而豆腐發源地——安徽的豆腐名菜就有屯溪的八公山豆腐與黟縣的臘八豆腐等。
我這些年因為有項目在黟縣,經常吃當地的臘八豆腐,非常特別。因製作時間通常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民間將這種自然曬製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臘八豆腐色澤黃潤,像柿餅般的圓形中間凹陷,入口軟嫩筋道,鹹中帶甜。黟縣人平時習慣將臘八豆腐用草繩掛在通風處,吃時摘取。問過當地製作臘八豆腐的老師傅為何豆腐如此美味且與眾不同,答曰用老滷水點豆腐是關鍵,且點漿時的溫度、時間的長短都很重要,一定要把控好,才能製作出美味的臘八豆腐。我覺得製作的時節也很重要,臘月時節氣候寒冷乾燥,才能緩慢曬製出高品質的臘八豆腐,潮濕或炎熱天氣容易讓豆腐霉變。
在黟縣通常的烹製方法是切片後炒芹菜,也有炒萵筍的,做法都很簡單。我喜歡把它切成細絲,要切得很細很細,像揚州菜「大煮乾絲」那般細,在白瓷盤中碼好,然後淋上幾勺香油即可,毋需太多的調料。夾上幾根在嘴中慢慢嚼,濃濃的豆香佐着鮮香的芝麻油,鮮中帶着淡淡的鹹味,吞嚥下一會,口中就開始回甘,是道佐酒的好菜,亦是送粥雋品。
安徽的毛豆腐亦是赫赫有名,但因為全身長滿了白色細長的絨毛,聞着又有一股怪味,敢食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