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地下空间,赋能城市发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空间,城市,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1 11:46
文|本刊评论员
为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自然资源部近期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强化规划统筹引领、健全用地供应政策体系、规范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完善产权管理4个方面,从国家层面提出了缓解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紧张、拓展城市空间的政策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巨大,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河北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最大挖深达到48米;武汉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建设涵盖轨道交通、地下走廊、综合商业体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据《202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筑面积达29.62亿平方米。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空间拥挤、提升城市韧性和治理能力、化解城市重大风险挑战、优化地上地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尽管各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已有诸多积极探索,但无序开发与冒进式开发问题依然并存。一些城市地下管线铺设和维护开展无序,导致“马路拉链”频现,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产生活,而且造成地下空间资源浪费,甚至诱发各类安全和环境问题。与此同时,规划统筹难度大、供应政策不完备、监管机制不顺畅和开发利用底数不清等挑战也有待破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有限、不可逆的资源,需要先规划后建设。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一旦滞后,不仅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还会错失地铁、地下道路、综合管廊等设施一体化建设的良机,给未来城市更新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并且所产生的空间效益也会大打折扣。比如,一些城市围绕地下市政、地下交通、人防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开发建设,却因地上、地下规划脱节,影响了地下设施和空间的使用效果。因此,只有促进地上、地下空间规划一体化、近中远期规划相互衔接,才能有效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离不开科技赋能。如今,地下空间的利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交通通道和基础设施,而是逐渐演变成多功能、智能化的立体空间网络;与此同时,地下空间的高质量开发也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管理协调难、风险管控难等诸多挑战。以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为例,正是温湿度感应器、含氧量监测设备、自动感温装置等智能设备24小时运行,保障了其高效运行与安全。只有积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才能全流程赋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与安全管理。
守牢“脚底下的安全”,需消除地下空间安全隐患。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底线。近年来,火灾、洪涝、地震……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灾害挑战增多。《202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地下空间发生灾害与事故58起,包括火灾、水灾、施工事故、交通事故等。全面提高地下空间韧性设计水平和地下空间灾害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打通制度链、技术链、责任链,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成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各个城市要落实好《意见》,努力构建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利用、高效率治理新格局,打造发展有弹性、安全有保障、利用有秩序,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的地下空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空间支撑和充足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