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金三角”加速建圈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都市圈,发展,经济
  • 发布时间:2024-11-01 11:48

  “闽南金三角”加速建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要促进福建经济腾飞,加快福建沿海都市圈发展是题中之义。

  近日,《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打造东南沿海城市连绵带;到2035年,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从此次《规划》看,福建对厦漳泉都市圈寄予厚望。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厦漳泉三市就被海内外称为“闽南金三角”,三市启动一体化建设已有20来年历史,但此前进展“略显缓慢”。

  “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看,如果福建的发展滞后,就会导致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发展的断裂。因此,发展福建经济,对于形成华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带具有重要意义。要促进福建经济腾飞,加快福建沿海都市圈发展正是题中之义。”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李文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体化”由来已久

  根据《规划》,厦漳泉都市圈包含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设区市除华安县、永春县、德化县以外的区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海岸线1242公里,占全省34%;2023年末常住人口约1838.9万、占全省44%。

  2023年,厦漳泉都市圈区域的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3.6万元,以占福建全省约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5.9%的GDP。

  “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彼此接壤,文化同源。这是三地形成都市圈、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李文溥说。

  直至清末,厦门一直归泉州府下辖的同安县管辖。1843年,厦门开埠。1935年4月,厦门市正式设立。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及所辖县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厦门市政府官网在城市简介里自我描述为“西接漳州,北邻泉州,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厦漳泉一体化,不仅有历史渊源和政策基础,而且在现实层面早已启动探索。

  2003年,福建出台《福建省开展城市联盟工作总体框架》,拉开厦漳泉同城化序幕;2010年,厦漳泉一体化被纳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年,福建提出“厦漳泉大都市区”概念;2018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在厦门挂牌,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五市形成抱团之势。

  2023年福建省两会期间,民建福建省委就优化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路径递交提案。提案认为,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的进展“略显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区划关系始终高于市场区际关系”。

  对于厦漳泉一体化的制约因素,《规划》指出,中心城市间发展的同频共振效应还不明显,厦门发展受到空间限制,漳州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泉州产业链集聚度仍有待提高。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凤瑞认为,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国内东南沿海省份及地区内部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的发展,将增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地区经济活力,提高福建在沿海经济带中的竞争力。

  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与一些省份省会独大或者“双核”城市的发展格局不同,福州、厦门、泉州构成了福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长期来,福州作为省会的“首位度”不高,但近几年在“强省会”战略支撑下,福州于2020年突破GDP万亿元大关,2021年超过泉州,成为全省“经济第一市”,此后领先身位逐年拉大。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福州都市圈主要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宁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2024上半年,福州GDP总量达6121.64亿元,增速6.2%,增量为340.18亿元,实现总量和增量全省第一。

  福州是福州都市圈内当仁不让的“龙头大哥”,而在厦漳泉都市圈内,三市经济数据各有亮点:2024年上半年,厦门GDP总量达3983.77亿元,增速6.91%,增量为257.34亿元,仅次于福州;泉州GDP总量达5924.96亿元,增速6.7%;漳州GDP总量达2826.78亿元,增速7.0%,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沿着福州、厦门一线,逐渐形成两个都市圈,这是福建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果。”李文溥分析说,近年来,福州都市圈发展相对领先,但厦漳泉都市圈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城市关系上,福州都市圈以福州为核心,并由福州延伸至莆田、宁德以及南平的部分地区,彼此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明显。厦漳泉彼此接壤,城市间更多是经济合作联系。功能定位上,福州五区与周围八县市以及莆田、宁德,南平部分地区之间的功能定位差异较为模糊,而厦漳泉三市的功能定位较明确且各有差异,有较大的互补合作空间。” 李文溥说。

  经过多年培育,厦漳泉同城化也积累了一定基础。比如,人员流动量是三市互联互通最直观的体现。近年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厦门跨市通勤人数约为14万人,其中厦泉通勤约4.8万人,占比34%;厦漳通勤约9.3万人,占比66%。到2022年,厦门与漳州、厦门与泉州全方式交互量分别达34万人/日、28万人/日,跨市人数出现大幅增长。

  由此可见,厦漳泉三市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打造厦漳泉都市圈,有利于整合厦门特区优势、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优势,漳州资源优势,泉州民营经济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任重道远

  近期,泉州南翼新城交通干线项目国道324线南安洪濑至水头段公路工程路线取得实质性进展。泉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傅淑瑜表示,项目将优化国省干线布局,引导支撑城市纵深发展,成为进一步加强泉州厦门两市联系的又一大通道。

  在此次《规划》推动实施的七大一体化建设目标中,“基础设施实现新联通”摆在首位。其中,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莫过于R1线——该线路建成后将连接三大城市中心,对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身为“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但泉州至今仍是一座没有地铁的城市。R1线也将成为泉州首条轨道交通,实现泉州的“地铁梦”。

  “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是城市,重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互联互通,政策及管理的相互协调,以及加快人财物的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率先形成统一市场,实现发展收益合理分配。”李文溥说,相比交通,三市的产业协同则更为任重道远。

  眼下,三市的产业各有特色:厦门以电子工业、对外贸易、旅游为主,泉州以运动服装、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漳州则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产业为主。业内专家认为,相比交通协同,厦漳泉的产业协同将面临更多挑战。

  李文溥认为,产业协作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应当尊重都市圈内各城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本地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实现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

  “《规划》统筹引领、有序推动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对三市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提升都市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三市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把‘规划图’转为‘施工图’。”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林汝辉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