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漂”杜牧

  文丨王小朋 编辑金明大

  从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夏天到开成三年(公元837年)春天,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在洛阳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遍游洛城,写诗作文。

  洛阳在唐代被称为“东都”“神都”,与长安并称“二京”。盛唐时期,高宗、中宗、睿宗、武皇、玄宗等均以洛阳为执政中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加上大运河的交通之利,居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洛阳成为了天下文人熙来攘往之地。

  在这里,李白杜甫相会,白居易刘禹锡终老,李贺呕心沥血,李商隐求学入幕……有唐一朝,无数诗人都有过“洛漂”经历,杜牧也不例外。

  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夏天到开成三年(公元837年)春天,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遍游洛城,写诗作文。

  春风得意在东都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26岁的杜牧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高中新科进士第五名,喜不自胜,写下了《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高中并不意外。23岁时,他写下了名篇《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在坊间传抄,一时纸贵。刚刚结束贬谪返回京城的太学博士吴武陵看到后,对这个年轻才俊很上心。他专门拿着这篇文章,向礼部侍郎、主考官崔郾推荐。

  大和九年,33岁的杜牧调入长安,授官监察御史。在长安,杜牧过得不开心,就申请到东都的分司去。这年八月份,他到达洛阳任职。几个月以后,长安爆发“甘露之变”。文宗希望借助清流大臣的力量,清除掌权的宦官集团,结果行事不利,大臣遭到反杀。长安许多官员被灭门,遭到牵连殒命的有上千人。杜牧的几位好友就死在这次事变中,唯有杜牧载酒悠游于洛阳,避免了刀斧加身。

  访寺赏园游故城

  杜牧在洛阳是轻松的。早春,杜牧会来到建春门内的怀仁坊,走进敬爱寺,登楼游玩。

  敬爱寺是高宗和武后为太子李弘所建,规制与长安西明寺相同,当时来华高僧多在此翻译佛经,武则天曾亲自来视察过并施供食馔。此时,杜牧看到的敬爱寺已大不如前,联想到自己侥幸逃脱“甘露之变”及眼前的政局,杜牧感慨万端,挥笔写下《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

  仲春时节,杜牧到洛阳城外踏青,路过金谷园遗址,看到昔日华贵的园林一片瓦砾,荒草萋萋,想起古时石崇和绿竹的往事,忍不住感慨唏嘘,就写下了《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原来,西晋时期,石崇在洛阳建了个金谷园,开挖曲池,修建楼台,珍珠玛瑙,充斥其间,整座金谷园奢华至极。石崇常在这里组织笔会雅集,并把优秀作品谱曲改舞,让宠姬绿珠表演。石崇失势后,政敌孙秀向石崇强索绿珠,不成遂诬之。石崇被捕,绿珠跳楼自杀。

  秋天,杜牧到洛阳东边二十里外的汉魏故城郊游。这里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重要王朝的都城,到初唐废止,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杜牧伫立于此,感慨万分:“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尔去迟迟。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洛浦也是曹植遇洛神之地,到此游览的杜牧动情之余,挥笔成诗:“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著身。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感旧伤怀为妇叹

  在洛阳,杜牧还曾为两位美女写诗。

  那两年,恰好兵部尚书李愿在朝中失势,闲居洛阳家中。一次李愿在家宴请宾朋,出席宴会的杜牧指着一位起舞的美女问:“听说府上有个叫紫云的,是不是她?”李愿点头称是。杜牧连连称赞,说道:“果然是名不虚传。”随后,杜牧当场作诗一首:“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此前,杜牧曾在江西沈传师幕府干过一段时间,对其门下一名叫张好好的歌妓念念不忘。可惜两人无缘,张好好被沈传师嫁给了自己的弟弟。有一天杜牧在洛阳闲逛,口干舌燥,就走进一家酒馆想喝上几杯,结果进店一看,老板娘正是张好好。

  原来,张好好当年嫁人不久,丈夫就另娶了大家闺秀,抛弃了她。张好好来到洛阳,卖酒为生。几年来的艰辛经营,美貌不再,形同村妇。两人久别重逢,感慨万千。

  不久,杜牧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张好好打开一看,是一首长诗《张好好诗(并序)》。长诗介绍了两人相识的过程,感慨张好好的艰辛遭遇,也伤怀于杜牧自己的坎坷际遇。读罢,张好好泪飞如雨……

  撰写墓志批白诗

  杜牧在洛阳时间不长,迎来送往不少,留下了《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洛中送冀处士东游》等送别诗,可见其朋友圈颇为可观。

  杜牧居履道坊,与白居易家很近,但并不与之往来。白居易是文坛前辈,热情好客,但好像不怎么搭理杜牧。两人相差三十来岁,不是一代人,其恩怨据说是因为白居易早年间写的一首诗。

  早在贞元、元和之际,青年白居易在长安任职,常常把看不过眼的事情写进诗里。其中有一首名为《不致仕》的诗,讽刺的是七十岁仍然不退休、贪恋权位的司徒杜佑,说他是“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这个杜佑,就是杜牧的祖父。有了这段故事,杜牧自然是没法和白居易玩到一起的。

  杜牧在洛阳的第一位好友,是李戡。据说李戡从江西来到洛阳,貌古文高,品性非凡,到礼部参加考试时,因不愿被小吏呼来喝去折辱,扔下一句“你们就是这样选拔人才?”愤然离去。

  听了这个故事,杜牧对这个李戡暗暗钦佩,只是未能结缘见面。来洛阳分司前,谏议大夫李中敏、左拾遗韦楚老、前监察御史卢简求等人告诉杜牧,“做御史应当谨慎,你年纪还轻,应当找个有学识的人,常常向他请教。李戡住在洛阳,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抵达洛阳后,杜牧立刻到李戡家里拜访,“遂旦夕往来”,两人成了好朋友。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春二月,平卢军节度使王彦威邀请李戡到他的帐下,任节度巡官。李戡离开洛阳前往平卢,第二年春天,平卢府人事变更,李戡离职回洛阳,在路上染病,死在洛阳友人王广思的家里。李戡死后,杜牧为其撰写墓志铭。

  在铭文中,杜牧借李戡之口,对白居易、元稹的元和诗风提出了严厉批评:“尝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

  高中进士、赏览故城、诗赠佳人、文学批评……杜牧在洛阳期间写作的诗文,展示了东都胜景,描绘了世态人情,记录了个人心迹,表达了文学观点,它们是杜牧人生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文学的宝贵一枝,至今流传不息,令人回味无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