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鸣:唢呐声声,吹响“中国元气”

  前不久,在第十四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菠林喇叭传承人周本鸣带领着他的团队“周家班”与法国青年托马同台合奏《高山流水》,演绎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打动了每一位现场的嘉宾。一个如高山耸立,依次以箫、笛、唢呐引入,令人惊艳;一个如静水流深,操琴相和,情意悠远,这样的CP让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人们也不禁好奇,周本鸣及这个来自皖北民间的家族乐班——周家班,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近些年一次次走进大众视野,将灵璧菠林喇叭从农村带到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从人生仪式的悲喜中凝练出的音乐

  在安徽灵璧,曾流传着“找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这个周家班,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灵璧菠林喇叭的传承者们,一个传承了七代的“唢呐家族”。

  在历经百年沧桑后,周家班目前拥有周姓直系乐手百余人,外姓徒众更是多达上千人,已然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他们活跃在安徽、苏北、鲁南等地,所演奏的乐器为传统民间吹打器乐,主奏乐器为唢呐,此外还有笙、笛、管、把攥子,以及鼓、镲、云锣等打击乐器,深受民间欢迎。

  周家班的第一代传承人周景芝,据族谱记载,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二十五世孙,是周家班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大班主;第二代班主周文化,即周景芝长子,声音洪亮、体魄健壮,人称“条爷”,新中国成立前,带着家族从苏北逃亡到灵璧菠林村,在陌生的他乡,他凭借一身技艺开门授徒,聚集了方圆百里的唢呐班子学徒;第三代班主为周怀邦、周怀荣,即周文化的长子和次子,周怀邦英年早逝,周怀荣是个民间音乐游侠,影响范围很广,人称“盖三省”;第四代班主周正玉,为周怀邦长子,幼年习艺,十二岁时开始领班,青年时期就被称为“金喇叭”。1979年,周正玉老先生被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聘为唢呐教师,培养出许多优秀唢呐人才。带领周家班走出国门的,则是第五代传承人周本鸣,他致力于推广这种中国本土最纯粹的乐种,并有意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纳这种传统乐种。

  周本鸣向记者说道:“我们家乡的百姓,一辈子都离不开唢呐,孩子满月请唢呐庆贺,喜结良缘请唢呐贺喜,年老送终有唢呐送灵。可以这样说,这里的人一出生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唢呐演奏;离开人世前,听到的最后一种声音也是唢呐演奏。”

  所以说,周家班的吹打乐是从人生仪式的悲喜中凝练而出的。他们的音乐喜中带悲、悲中有喜,不仅在别离中调节情绪、表达祝福,同时还传达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向死而生”“生命轮回”的大智慧。

  在周家班的代代传承中,“父辈教的是心法、基础,而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各不相同,因此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表达,甚至每个人的每一次演奏都不同。”为什么周家班的音乐如此鲜活,如此充满生命力?正是因为这是演奏者发自内心的、对于生命意义的狂欢和释放。

  周家班的学徒们很多从三四岁时即开始学习,他们从来没有进入正规的音乐学院,也从不在意任何乐理知识,却能让这种音乐传遍全球。

  “来自中国的先锋”

  一个从皖北小乡村走出来的乐团,一种农村家家户户都熟悉的、一些人认为的“上不了台面”的乐种,是怎么能走出国门的?这些绝对离不开第五代大班主周本鸣几十年来的坚持。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挤压,民间传统的唢呐音乐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学唢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经典曲目大量失传,技巧、绝活水平也逐年下降。目睹这一切,周本鸣寝食难安,忧心如焚。此时,周家班唢呐音乐的传承急需一个“突破口”。

  于是,周本鸣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放弃了正在事业黄金期的电视人身份(20世纪90年代,《超级大赢家》这种流量王牌节目就是在周本鸣的手中运营到巅峰;2004年,周本鸣又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与您相约》栏目制片主任),只为了吹打乐被更多人认识和传承下去。当然,这种坚持,离不开妻子马榕的理解和支持,她认为“音乐界里需要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一怂就不可能有这么动听的音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周本鸣认识了著名的作曲家瞿小松老师,瞿小松是国际上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两人如老友相逢,相见恨晚,聊得非常投机。周本鸣回忆道:“瞿小松老师让我们不要急着搞新作品,应该先把传统的经典恢复发扬。”很快,瞿小松把周家班请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纵横三人谈”课堂上,就这样,周家班走进了高等音乐学府的课堂。瞿老师深深地喜爱周家班的唢呐音乐,称赞周家班所演奏的音乐是“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意为周家班吹奏的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正根,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和韵味。此后,周本鸣从几百首传承的乐曲当中,找到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曲子,做了一场音乐会,叫《中国元气·周家班》,它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吹打乐文化的整体概念。他还与瞿小松一起,联合打造了世界首部吹打乐音乐剧,叫《中国元气之八仙桌》,爱人马榕是其制作人和剧本执笔。为什么叫八仙桌,因为八仙桌只有中国有,在民间人生礼仪上,也只有传统吹打乐需要把二十多种乐器都摆放在八仙桌上,轮番演奏。“一桌一世界,一桌一生死”,这部音乐剧贯穿中国人的生死文化,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音乐连接在一起。

  2015至2016年,周家班受到第七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以及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名校的邀请进行专场演出,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也是从这儿开始,周家班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

  2017年,周本鸣及团队又受到欧洲五个国家的邀请,出国巡演。当周本鸣听到这个消息时,既兴奋又担心。“欧洲人懂我们的音乐吗?会不会喜欢?我们的音乐在中国,都没有多少人了解它,欧洲人会喜欢吗?我就抱着这种忐忑的心理去问了瞿小松老师。”周本鸣问:“欧洲人特别喜欢安静,我们的音乐会不会把他们吵着,把他们吓到怎么办?”瞿小松很无奈地告诉他:“你们的音乐很好,欧洲人会欣赏的,你不要担心。”周本鸣又追问他:“我们是不是要小声一点儿吹?”瞿小松立马生气地说:“你什么都不要变,平时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欧洲人懂得欣赏音乐,你相信我。”

  周本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与周家班五位传承子弟踏上了欧洲五国巡演之路。第一站是德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子叫鲁道尔斯塔特,以欧洲最大的一个民间音乐节——鲁道尔斯塔特国际音乐节而闻名。这个小镇只有两万人,但是全城有大大小小临时搭建的二十七个舞台,一百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乐队,轮番上演“国际大PK”。

  周本鸣一行被安排在市政中心广场主舞台,“我到那里一看,心都凉了,一个超大的舞台,正在演出的是苏格兰四十多个少男少女,他们身着传统服装边歌边舞、边跳边唱。再看看我们六个老爷们,平均都快六十岁了,我们手上拿的是最简单的传统乐器,不插电,音乐又没有任何的伴奏带,怎么办呢?当上场的时候,我跟大家说:‘我们拼了!’我们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演奏我们的民间音乐,结果出乎意料,台下的欢呼声、掌声不断。当我们演出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过来向我们竖起大拇指,主动跟我们拍照合影留念。”

  在爱尔兰,在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现场,周家班是唯一被邀请的亚洲乐队。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一千多个音乐家、音乐学者看完他们的演出,集体长时间地起立鼓掌。

  英国的沃曼得音乐节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有200多个乐队参与演奏,在这个音乐节上周家班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五佳乐队之一”。《英国卫报》的报道说,周家班是“来自中国的先锋”,英国BBC报道他们的音乐具有“惊人的能量”,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夸赞道“这是一台赏心悦目、生机勃勃的音乐会”,就连大英图书馆都到现场全程录制,永久馆藏。

  这一刻周本鸣的自信心爆棚,“只要我们用心去表达,我们千年传承的民族音乐,一定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2018年,周家班又受到美国Alma演出机构邀请,历时一个月,横跨八个州,行程万里,以专场音乐会、工作坊、讲座等形式进行了二十四场巡演,他们走进了哈佛大学、伯克利学院、匹兹堡大学……甚至将中国的这股“元气”吹进了美国最高艺术殿堂——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周家班在接受了美国Woods Songs节目专访后,美国音乐家评价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十分受欢迎的一部分”。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回国后,在北京的正乙祠,周家班又做了一场专场的汇报音乐会。媒体界、文化界大咖杨浪先生的团队组织的这个活动。杨浪对周本鸣说:“老周啊,我请了很多我的朋友来,能来的都来了,但是所有人一听说,我叫他们来听唢呐,听吹打乐,他们说,浪总,你是不是疯了,让我听一晚上唢呐多闹腾,那些婚丧嫁娶的东西怎么受得了啊。”

  在国人眼里,吹打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吹打乐,它原本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尊贵的、威严的、血性的、力量的一面。

  在历史上,吹打乐曾经激励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生死,也曾辅助祭师们沟通人神、抚慰天地,这曾是战乐,也是颂歌。“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迎生送死的音乐,爵士、布鲁斯、各种乡村流行乐,都曾经干过迎生送死的活儿,在每个地方能够承担迎生送死的音乐,才真正具备当地人清晰的灵魂底色,也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周本鸣深知中国民族音乐自信之路还长着呢。

  为了唤醒大家血脉中的民族文化基因,2023年11月,周本鸣带着他的团队再次走进高校: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演吹打乐专场音乐会并举办工作坊,后又登上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再到北京语言大学演出。当《梵字调》《庆贺令》《打枣》《百鸟朝凤》《雁落沙滩》等多首代表性民间唢呐曲目轮番上演,乐声中仿佛有十里八村的嬉闹笑骂、婴儿啼哭、叟妪闲聊、鸡鸭齐鸣、田园景象……一派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周家班用一首首极富感染力的民间曲调引爆了全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颇有感触地说道:“专业高校教育需要民间艺术的滋养,民间艺术是传统的根。”而周本鸣也一直奔波在这一场场民族音乐的寻根之旅上。他认为“没根儿就没了魂,没魂儿就没了意思。当我们看自己的样子顺眼了,听自己的声音顺耳了,我们的中国音乐就有救了,就有希望了”。他坚信自己“早早晚晚会唤醒更多的人”。

  接下来,周本鸣的工作重心不仅仅是海内外巡演和工作坊,2024年1月,他又受邀赴美教学授课,为喜爱中国吹打乐的洋学生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真正实现中国民乐在世界开花结果。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这19个字是周家班代代先祖的嘱托。如今,这天地于周本鸣和周家班来说,更广阔了,而吹打乐这项古老的民族音乐在周家班的加持下,也正在全世界觉醒,一派生机勃勃,这景象正如周家班的那首原创曲目《东风起》中所传达的意蕴,“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文/晓年(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