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业:当代大学生“慢就业”思潮建构与破解路径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关注,建构,大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07 13:49
文/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邵长剑
作为近年来高校广为关注的高频词汇,所谓“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找工作或希望继续深造,在毕业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正式、相对稳定的工作,倾向于选择暂时游学、等待机会、创业考察或反复应考,依靠兼职或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而经历较长就业探索期的一种毕业而不就业的现象。[1]如今,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居于高位,“慢就业”成为当下大学生较为关注的现实话题,尤其受到应届毕业生的关注。
一、以何为业:“慢就业”的选择与理由
(一)“学历贬值”下的确定性选择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2]伴随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这进一步导致大学学历的贬值,桎梏毕业生向下兼容的就业选择。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中,科创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却在下降,因此,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要面临学历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面对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面对“两难选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算是“就业”,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通过“慢就业”寻找个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成功成才的再思考。“慢就业”不仅是顺利“就业”的准备,也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洪流中谋求安定的确定性选择。
(二)“理想现实”下的综合性选择
“慢就业”既不是一种“就业状态”,也不是一种“失业状态”,是大学生就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观”改变或不稳定的具体呈现。[3]不少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慢就业”现象,并非源于拒绝寻找工作,而是他们在审视自身能力的过程中,期望能找到更能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大人生目标的就业岗位。然而,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匹配适应性较差。此外,有效的就业指导资源的缺失,也使得毕业生难以从容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1.对理想职业的想象
当下大学生更加关注工作与职业理想之间的匹配度,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慢下来慢慢找。在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的当今时代,毕业生对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包括对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知识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时,便产生了结构性失业问题。这种失业通常是长期且广泛存在的。在微观层面,如果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的专业背景不完全匹配,毕业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或采取多种就业策略来应对。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之下,大学生确实面临着就业的各种挑战。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立即找到符合自己理想的职业,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因为现实的就业市场可能存在各种限制和挑战,他们有时难以立即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努力或不愿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相反,许多大学生会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和努力拓展渠道,逐步朝着实现理想职业的目标迈进。
2.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更多选择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如果当下没有符合预期的工作,他们宁愿暂时不就业,以期等待和找寻心中的理想职业。这类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也愿意为之努力奋斗。他们可能会权衡金钱收入和工作满足感之间的关系,选择能够平衡二者的职业路径;他们可能会选择能够提供更好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职业,而不是仅仅追求高薪金的职业;他们也可能会选择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职业;他们更可能会在实现个人梦想和满足社会期待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影响他们对职业和美好生活的思考。
3.对工作意义的想象
当代大学生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养家糊口”的传统观念,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和谋生,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个人能力和成长的机会。他们将工作视为实现自我潜力的途径,追求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认识到生活不应该被工作完全主导,而是要有时间去追求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相处,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现代大学生更加重视工作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感,他们希望通过工作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关注环境、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也更加注重工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他们可能会选择自由职业、创业或者追求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以满足个人生活方式的需求,实现工作与生活的更好结合。这些现象无不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也导致了“慢就业”现象的出现。
(三)“真正成人”下的保守性选择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增速逐渐放缓,二是应届生选择考研、考公的比例持续上升。[4]当代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不仅关注薪资,还会考虑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公司声誉和价值观、工作内容和挑战性,以及员工福利和待遇等方面。鉴于此,他们在走向社会“真正成人”之前,可能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重视;其二,在持“慢就业”心态的毕业生中,不少人受传统就业观念、父母意见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反复应考某一类岗位;其三,毕业生“慢就业”的从众性还表现为不急于找工作,而是秉持“间隔年”(Gap year)的就业心态,不马上升学或就业,而是通过游历、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增加阅历,增长见识。[5]
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经验和能力的要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试错空间”有限。人生规划和重要事件的选择并不是完全由自身能力决定,或自由选择的。它受结构的限制,同时还镶嵌、渗染着父辈的“烙印”。[6]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父辈的影响、房价的高涨、生活成本的增加等,可能使得大学生面临就业和经济压力,难以独立生活,迫使他们不敢“试错”或不能“试错”,否则可能会面临风险。在就业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保守性地选择“慢就业”来面对这些挑战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何以为业:“慢就业”的破解路径
(一)等待:厚积薄发
首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热衷于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们通过参加各种实习、兼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阅历,以此为基础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等待和积累的观点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重视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许。
其次,大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寻求更高的起点。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的职位。他们希望通过等待和积累,找到更适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这种追求更高起点的观点体现了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发展的追求。
然而,“等待”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虽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关联问题。等待和积累本身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过一些机会。在等待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本理想的工作机会不再存在或变得更加竞争激烈。其次,过于追求更高的起点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如果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可能会陷入就业焦虑和压力过大的困境。
因此,大学生在等待和积累的过程中,需要适度把握时机,平衡个人发展和就业现实的关系,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最大化。
(二)逆行:继续求学
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选择继续提升学历也是一个选择。首先,学历的提升可以增加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学术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这样,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会更具竞争力,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其次,学历的提升可以增加个人的自信心。通过学习获得相应学位,大学生可以得到更高的认可和肯定,这将增加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基础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挑战和困难。此外,学历的提升还可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空间,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提升学历并不仅仅意味着参加更多的课程和获得更多的学位。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一些其他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首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简历增加亮点。其次,大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辅修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除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应该主动参与讨论,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并积极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学习仍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将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在精力和时间容许的情况下通过参加辅修课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突破:灵活就业
传统的就业途径通常是在一家单位长期从事固定职位,而灵活就业形式(如自由职业、兼职、远程工作、创业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和时间安排,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
灵活就业的形式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提供特定的技能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此外,创业也是一种灵活就业的方式,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灵活就业形式通常需要大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和职业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灵活就业的形式可以使大学生更加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灵活就业的形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也需要谨慎选择。大学生在选择灵活就业时应考虑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避免盲目从事无保障或风险较大的工作。同时,应时刻保持学习和进修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能力。
三、业以何为:“慢就业”的总结反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仅仅是就业的意义,而是更加强调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涉及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大学生应该将职业视为实现自身梦想和价值的途径,通过职业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
(一)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不再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结果。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大学生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对待就业过程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保持乐观心态,不断寻求机会和突破。通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热点和就业前景,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并与社会需求匹配的职业方向。
(二)职业技能与终身学习
新时代对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通过继续深造、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创新创造与创业精神
新时代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不仅要关注就业,还要主动寻找创业机会,勇于创造,通过实习和志愿者工作等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四)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新时代强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遵守职业规范,诚信从事工作,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职业交流会议等,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增加找工作的机会,并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新时代,职业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以克服“慢就业”困境,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缘由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9(14).
[2]新华网.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曲线看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3-12/07/c_1130013717.htm.
[3]黄永斌.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08).
[4]王尧骏.郑芷奕.“慢就业”需要“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23-09-25(6).
[5]郑晓明,等.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3).
[6]胡珊,郑作彧.生命历程青年阶段的父辈嵌染[J].中国青年研究,2020(2).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双创”背景下广东省大学生“慢就业”心理境况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GXSZ175);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广东省大学生“慢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ZJG202310)。]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