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内涵和路径研究

  文/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曹琳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同时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明确提出探索“专业+外语”培养模式,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可开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以“强通用性、强交互性、高集智性和高增值性”为特征的数字时代,为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涵包括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内容重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师资能力养成、数字技术应用六方面,实施路径包括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升师资数字素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拓展外语学习维度、建设专业评估体系等。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议题。学者们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方面探讨了以下三方面:

  第一,复合型人才培养内涵、特色、路径等。罗选民等(2023)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培养标准、技术方法和质量评估等五方面探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色,构筑“五驱动”外语人才培养路径。[1]高岩等(2023)认为培养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路径包括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共享课程一体化建设,坚持特色先行、制度引领、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2]

  第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张媛媛等(2011)以“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为例探讨了创新教育与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李淑梅等(2016)研究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五维互动”模式。[4]

  第三,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李灵丽等(2022)基于课语整合式学习课程设计,构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5]

  (二)数字化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数字化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不多。孙世利(2010)研究了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6]靳乾(2021)在数字经济视域下研究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增设交互式教学方法、贯彻思想规范与人文教育等策略,以促进中医药高校的人才输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7]

  (三)简要评述及问题提出

  学者们从多层次、多维度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但对数字化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不多,缺乏对数字赋能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容体系和实现路径的深度分析。本文认为,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应加强推动数字赋能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探讨其内容体系和实现路径。

  二、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涵

  (一)人才需求分析

  首先,明确哪些行业需要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从语言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深入了解目标行业中相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了解行业数字技术的应用趋势,确定复合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其次,从人才的数量、质量、薪资水平等方面分析人才供需状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从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反馈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

  (二)专业内容重构

  首先,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语言技能课程体系,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数字时代的语言技能和相关技术。

  其次,开设如商务外语、法律外语、医学外语等跨学科课程,将外语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增加语言实验室、跨文化交际实践、国际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语言学习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设置优化

  整合语言技能课程,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综合运用这些技能。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提高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适应性和沟通能力。融入数字化技能培养,增加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能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处理和分析需求。优化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个性化的选修课程,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外语人才的需求。引入多元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评、形成性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模式创新

  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集成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其数字技术和教育理论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数据支持,它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跟踪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外语教育技术二级学科,形成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以多语言研究和教学能力为核心,服务语言教学应用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加强外语教育研究,推动外语教学研究向“多语言、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发展。搭建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研发“多语智慧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学习环境,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个语种,开设在线课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师资能力养成

  教师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能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应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出更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教师、技术人员等合作,共同推进数字赋能教学的开展。

  (六)数字技术应用

  个性化学习上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智能化评估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自动评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虚拟实验室方面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创建虚拟的语言实验室,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机会,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用在线协作工具,让学生在远程环境中进行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上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的教学决策,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多模态教学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图像等,为学生提供多模态的语言输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自适应学习路径上应用适应性学习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自动调整学习路径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数字赋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第一,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流利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应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工具,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还能使用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三,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第四,国际视野。能够了解全球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具备一定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第五,社会责任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二)提升师资数字素养

  第一,技术熟练度。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或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熟练度。

  第二,数据驱动决策。教师需要了解如何利用数据来指导教学和评估,包括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第三,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在网络教学中出现安全问题。

  第四,跨学科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持续学习。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了解最新的数字技术和教育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第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要求,这样可以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设计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第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开展跨文化实践活动、参与数字技术应用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

  第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建立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以全面评估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拓展外语学习维度

  第一,多元化学习资源。利用在线课程、互动教程、多语种语料库等数字技术,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外语。

  第二,智能辅助工具。采用智能翻译器、语音识别技术等,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纠正,帮助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提高准确性。

  第三,社交学习。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社区,学生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移动学习。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线课程和其他移动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外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个性化学习。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从而满足他们独特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第六,跨文化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涉及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在线文化交流、多语种内容创作等数字化项目,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建设专业评估体系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和标准。包括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评估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同时考虑国内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需求。

  第二,评估指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涵盖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表现、学生就业情况等具体的评估指标,指标要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

  第三,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学生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估方法,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评估周期与反馈。制定定期评估计划,如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改进教学和管理。

  第五,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评估中检查改进效果,有助于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第六,国际化视野。在评估体系建设中,要注重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估理念和方法,以便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选民,梁燕华,叶萍.“双新”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特色与路径——以广西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例[J].外语界,2023(01):18-23.

  [2]高岩,游玉祥.“新文科”背景下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5):104-106+114.

  [3]张媛媛,韩高军.创新教育与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06):180-183.

  [4]李淑梅,丁玲玲.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五维互动”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89-91.

  [5]李灵丽,黄甫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整体模式:课语整合式学习视角[J].外语界,2022(01):22-29.

  [6]孙世利.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再思考[J].现代商业,2010(36):57-58.

  [7]靳乾.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6):62-6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年度高等教育专项“数字赋能服务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GXJK691)、2022年度中陶会“十四五”规划专项“阅读与教师发展”(项目编号:2022GD0005)、2023年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航职业英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3X2416)阶段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何丽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