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城市特色街区更新策略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传承,更新,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22 21:13
文/赵志坤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宋 祎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讲 师
摘要:特色街区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特色街区在其功能或者形态方面可能存在不符合现代城市的部分,在特色街区更新过程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特色街区更新的时代要求,在特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坚持文化传承,发掘地方文化,体现地方文化,以此作为理论支持,希望能够为城市特色街区更新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特色街区;文化传承;更新;策略
引言
近年来,各地名城、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受到人们日益增多的关注,在城市的旅游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特色街区作为城市的关键节点与活力场所,是对城市文化最好的展示与传承。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所在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人文精神的彰显,也是城市旅游休闲、文化艺术、商业娱乐的多重复合功能的载体。但是,特色街区更新或者改造过程中,也面临被同质化甚至消失的情况。城市文化需要有传承的载体,特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1]。特色街区不仅仅是城市繁华的象征,还能展示城市的风俗、记忆和性格。在城市发展中,特色街区应当保护、传承和延展属于该城市独特地域文化的印记,这使其与同城的购物中心和其他商业街区区别开来。特色街区的更新应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
现有的关于特色街区更新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特色街区空间品质的更新改造措施、商业业态的统筹安排、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等方面,基于文化传承角度的研究较少。特色街区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原则,延续城市的特色风貌。
1特色街区概念
街区是一种城市规划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它将商业和居住功能集中融合在一起,成为城市中的基本单元。街区式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主流的居住模式[2]。街区可以分为一般性街区和特殊性街区。一般性街区主要用于居住,提供基础设施,如住宅区、公园、学校等。特殊性街区则具有特定的特色,如商业、文化或历史方面的特色,例如商业街区、文化街区或历史街区。
城市特色街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色”,而“街区”则是其物质基础。纵观国内的研究,关于特色街区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以城市意向中路径要素作为街区骨架,以同一性建筑沿边界围合发展,是城市历史建筑集中的场所。例如黄山屯溪老街,由一横三纵四条主街和十八小巷组成,老街上的白墙灰瓦、马头墙、一砖一木,处处体现着自宋明清以来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风格,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第二,是有某种磁极元素存在,吸引大量相关要素聚集在此,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性的城市区域。例如武汉楚河汉街,规划设计立足于突出文化特色,整体特色风貌以民国时期建筑为主,商业业态以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为主,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文化品牌,如今楚河汉街已经成为彰显武汉城市特色的名片。第三,街区本身的物质形态具有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或是其承载的功能活动具有文化性的特殊城市区域[3]。例如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就是一条聚三国文化、李鸿章故居、明教寺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集商业、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步行街。
综上所述,城市特色街区是具有一定资源条件,例如人文情怀、历史文化、特色商业等,并且具有符合功能和能够体现城市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例如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其文化积淀深厚,空间上临水而建、水街相邻,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过,汇聚了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此处典型的江南水乡格局强有力地展现了苏州这座古城的城市文化。
2特色街区更新的困境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一些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区往往由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或保护意识觉醒较晚,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忽视其特色的情况下,往往会强调同质化的思维方式、文化取向、价值理念、审美趣味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街区要么被无情地抹去,要么处于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尴尬境地[4]。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原本独特的城市街区失去其独特性和文化特色,甚至面临被商业化开发或重建为现代化建筑的风险。这对于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多样性来说是一种损失。因此,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城市街区的特色与文化,寻求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特魅力的保留。
2.1过分重视物质环境改造,街区历史空间格局的破坏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特色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随着城市不断向外发展,老城区交通、居住条件日益下降,导致街区内部人口逐渐外迁,房屋被低价出租,街区老龄化和贫困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给街区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街区的更新改造忽略了本身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历史特征,使得改造对街区的传统风貌产生了一定程度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街区的历史性价值。
2.2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新模式单一
文化创造的共享资源不会因使用而被摧毁,但过度滥用会导致其退化和庸俗化。在街区的活化利用中,运营管理者的理念更多的是把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营销资本,依赖历史街区的建筑外观与历史“打卡”,追求“网红化”,以致街区内店面千篇一律,商品变得如出一辙,忽略了街区业态的因地制宜。流于表面的文化复苏使街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商业运营中往往急于消费历史情怀以快速获利,缺少发扬文化风俗的驱动与历史文化二次创新的引领,导致街区改造后街区产业同质化,不利于街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5]。
2.3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度低
特色街区一般位于城市中的重要区域,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由于特色街区的特殊性让其无法与周边区域进行同质化改造,有的会显得突兀,与周边格格不入,导致特色街区与周边社区在风貌上有所割裂,活动上缺乏联动性。另一方面,更新改造后的街区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商业旅游节点,生活在街道中的人群难以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气息和氛围。
2.4地方性文化的缺失,文化保护持续性差
街区盲目追求特色,对其他城市较为成功的街区盲目照搬,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不加发掘或者发掘得不充分,利用不充分,不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别,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粘贴复制般更新建设,导致街区更新后地方性文化的缺失,有的街区即便前期充分发掘利用地方文化,在后期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济等各方条件限制,文化保护也越来越弱,缺乏持续性。
2.5多元利益主体博弈难协调
历史街区对不同行动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利益需求。政府注重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提升知名度,开发企业关注商业价值,原住民期望改善设施环境,而专家学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则珍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多元的价值观与利益的复杂性使历史街区更新成为一个充满价值冲突、目标多元和利益争夺的难题[6]。
3文化传承下特色街区更新的重点任务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就包括对精神文化的诉求[7]。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与见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一般具有较深的历史遗存或者完整的环境风貌或者别具一格的商业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场所,满足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在特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必不可少,只有如此,才能发挥文化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1延续街区文脉
文化是最能体现街区魅力的元素之一。特色街区的更新应充分深度挖掘其文化资源与内涵,不单单是城市地方历史的文化,还包括居住的文化、饮食的文化等。在规划设计中,将这些文化进行精选提炼,使用一批特色明显、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延续街区的肌理脉络,提升街区的标识度,从而塑造具有自己个性的特色街区,避免千篇一律。
3.2提升街区活力
充满活力的特色街区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交和文化中心。提升特色街区的活力能够吸引更多人聚集和互动。这种人流量和互动不仅促进了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也为商家带来了商机和发展空间。而且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将成为城市的亮点,塑造城市的独特形象和个性。游客和访问者更有可能选择前往活力四射的街区,感受其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从而为城市带来旅游收入和知名度的提升。此外提升特色街区活力还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生活在这个活力充沛的社区中,他们将享受到更多的便利设施、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机会[8]。这种积极的社区环境将激发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愿,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充满活力的特色街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体验,也为经济发展、社区凝聚力和城市形象塑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3.3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9]。特色街区作为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是民俗活动、手工艺品、传统建筑风格、传统乐器、传统美食等。通过创新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街区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和发展,从而提升街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在特色街区更新改造中,找到“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点,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将文化转化成为可接触、可感知、可消费的资源。
3.4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设计,高质量设计离不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下的高质量设计能够推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优化城市结构与品质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特色街区更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特色街区的更新旨在提升其功能、品质和吸引力,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要求。特色街区更新能够优化空间布局和规划,提升街区的功能性。特色街区更新有助于提升街区的品质和形象。特色街区的更新还可以激活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4文化传承导向下的特色街区更新路径研究
特色街区既是城市风貌的塑造者,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者,同时也是市民生活、活动和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如今,人们对特色街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小心翼翼地保护,而是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然而,保护和利用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10]。保护特色街区需要保留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其造成破坏。而利用特色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商业、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机会,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和活动。平衡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利弊是特色街区更新改造的重点。
4.1实行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并重的保护策略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在特色街区的更新也应得到充分重视[11]。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街区可以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委员会,负责评估和修复历史建筑、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同时,制定保护准则和标准,尊重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此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鼓励社区居民和相关从业者参与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的保护和传承中来。特色街区还应与商业经营者合作,制定规范和准则,确保商业活动不会破坏特色街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家可以被鼓励经营与特色街区文化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特色街区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特色街区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4.2采取文化再生的更新运营理念
在更新和运营历史文化型特色街区时,需要充分发掘能体现街区特征的价值要素,借助文化再生理念,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空间。更新运营的目标是保护、传承和创新特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使其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需求[12]。强调地域性文化内容的驱动力,并将现代商业逻辑融入实际条件中,以实现特色街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再生和永续发展。结合文化和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发展方式。在历史文化型特色街区的发展中,经济支持至关重要,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与街区的历史文化相协调。若忽视自身的历史文化而追求经济发展,最终商品将面临同质化的困境,并无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3提升街区居民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一些特色街区中往往有着数量较多的原住居民。街区和这些居民一起构成了一个社会空间,通过文化传承,鼓励特色街区的居民积极参与节庆活动。组织社区活动,如民俗游戏、传统食品制作、手工艺品工作坊等,让居民能够分享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让街区中的居民了解本地文化、展示文化,从而在街区这个社会空间中建立信任感、认同感、自豪感作用于这个社会空间。社会凝聚力可以通过对街区中居民赋权以及提高居民参与度与参与权利来巩固。通过对居民权利的赋予,让居民真正成为街区真正的主人,使居民感受到自己对街区事务具有发言权。通过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与责任心,从而提升街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4推动节庆活动与研学
节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形态、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是特色街区更新项目中常见的“品牌营销”方式。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根据特色街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策划多样化的节庆活动。这可以包括传统表演、舞蹈、音乐会、手工艺展示、文化游行等。确保节庆活动与特色街区的文化遗产相契合,开展主题明确、文化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性,提高游客的体验性与观赏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特色街区也为民俗文化提供展示的空间,为研学提供了活动的场所。特色街区可以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特色街区的博物馆、历史建筑、文化中心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特色街区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可以提供专业导览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色街区的背景和意义。
4.5打造属地文化,强化自身特色
文化的传承需要与特色街区的地域特点相结合。新建型特色街区应该紧密根植于当地的历史发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尊重和延续历史。尽管很多特色街区在国内并没有像成都锦里、南京夫子庙、江苏周庄等商业街那样拥有丰富的优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但是它们在文化传承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建筑样式、历史故事、戏曲民艺、树木花草和地方小吃等素材,将其融入街区的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和主题定位中。这样可以为特色街区赋予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通过“发明新文化”或“复制异地文化”的方式来赋予特色街区文化特色,因为这种做法往往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中一个障碍是当地消费群对外来的“特色文化”存在心理隔膜。因此,在打造新建型特色街区时,必须注重城市身份和品牌的重要性。
4.6科学规划与精准定位
特色街区的更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特色街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目标受众、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同时,深入研究街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找出其独特的卖点和发展机会。基于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特色街区的定位和核心主题。这要考虑街区的特色和独特价值,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需求相契合。通过确定街区的核心主题,如历史文化、创意艺术、时尚购物等,可以在市场中建立街区的品牌形象和差异化优势。在规划特色街区的空间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街区的尺度、交通流线和公共空间设计,打造宜人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提升人流量和用户体验。同时,在街区的建筑设计上,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特色风格,保留传统建筑的特点,与现代化的功能和设施相结合。商业定位也是特色街区成功的关键之一。选择与街区定位相符的商户和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商业氛围。根据街区定位的不同,可以引进特色小店、创意工作室、艺术展览等,吸引不同类型的顾客和游客。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特色街区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地域特点、空间布局和文化活动等因素。通过调研分析、明确定位、合理规划和积极参与,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特色街区。
结语
特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既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也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特色街区的更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文化传承为落脚点,重点分析当前特色街区更新中的困境和重点任务,提出更新策略。以文化要素为支撑,在特色街区更新过程中植入文化的理念,使用文化的要素,活化文化的符号,推动城市特色街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凝春,王春娟,胡昕.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优化升级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 (06):213-215.
[2]薛晴,何文婷.城市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03):47-52.
[3]梁洁,张仁仁.城市特色街区的内涵及规划策略——以芜湖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6(06):92-100.
[4]王灵羽.城市特色街区的分类体系与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5]滕有平.江南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策略研究[J].中国名城,2020(07):39-43.
[6]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8(03):63-71.
[7]赵杨,李剑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J].人民论坛,2018(29):140-141.
[8]刘家琳,高江菡.中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05):78-81.
[9]郭凌,王志章.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4):61-68.
[10]刘思利,李鹏鹏.历史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态的相关性探究及启示——以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3(1):56-63.
[11]朱鹤,余文婷.“游客—居民—经营者”语境下历史街区地方文化重塑效果感知研究——以北京前门历史街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3,39(03):137-144.
[12]吴翔华,冯洁玉.社区营造视角下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探索——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2,166(05):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