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为例
- 来源:商业2.0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牌化,品质化,主导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31 11:33
张传朋 罗雯(中共习水县委党校)
摘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习水县白酒产业是习水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习水县白酒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快速扩张、急剧下滑、强势复苏、转型跨越四个阶段。目前,习水产区已经成功跻身全国白酒七大主产区。习水坚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的发展战略,其白酒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发展经验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品质化;主导产业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黔中盆地东南缘,是贵州省白酒产业基地之一。白酒产业是习水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习水县紧紧围绕白酒产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历程
习水县白酒产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急剧下滑、强势复苏、转型跨越四个阶段。
第一,快速扩张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粮食政策有所松动。1988年,价格管制放开,取消酒类专卖管理,白酒价格大幅提升,加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白酒有效需求得以释放,在白酒高利润、高税收、低门槛的驱使下,各种酿酒项目大量上马。这一时期,县内白酒中小企业多达200余家,产品主要为浓香型,但除习酒公司外,绝大多数是作坊式生产,规模小、数量多、污染大,发展无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第二,急剧下滑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收紧,整个白酒产业开始萎靡,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陷入低谷。这一时期,习酒公司因扩张过快导致流动资金缺乏、白酒市场疲软以及“三角债”等因素,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其他白酒企业更是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减员乃至停产关闭,习水县白酒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三,强势复苏阶段:1998年,习酒加入茅台集团,成为习酒从困境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习酒依靠产品品质逐渐打开市场、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同一时期,习水本地永恒酒业、雪龙酒业、习湖酒厂等一批中型酒厂经改造得以发展。2003年至2012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潜力释放,古滋、亨海、泸仙等企业纷纷入驻,习水白酒企业数量开始扩增,白酒产业迎来复苏。
第四,转型跨越阶段:2012年,习水经济开发区成立,是全省培育的百亿级开发区之一,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得到省、市大力支持,习水开启了白酒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习水县积极支持酒企兼并重组、技改扩能,逐步改变过去“小、散、乱”现象,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至2022年,全县白酒产量净增11.5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净增148亿元,习水作为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中国酱香白酒重要产区的共识逐步深入人心。
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的现状
2022年,国家发文明确支持贵州“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贵州省内也相继出台《贵州省“十四五”酱香白酒产业集群规划》《贵州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关于建设赤水河流域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的总体目标,习水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陆续出台《关于推动习水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助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习水产区有酒企15家、包材企业21家、智能制造企业1家。2022年,全县白酒产能突破17万千升,产量突破15万千升,销售收入达 306.9亿元,白酒产业贡献税收92.5亿元,白酒工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成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水产区成功跻身全国白酒七大主产区。
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
近年来,习水县抢抓贵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核心产业带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白酒首位产业。
第一,坚持产业化发展。习水县着重在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白酒及其配套产业集群成链,让结构更加合理、链条更加完备,不断增强白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做大做强白酒产业。一方面,坚持招大引强,以经开区为主阵地,引进了小糊涂仙酒业、北京京糖酒业、步长集团、联美集团、山东史丹利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习水、布局酱酒,习水县白酒产业体量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坚持扶优扶强,以重点酒企为对象,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茅台201厂3万吨、习酒1.8万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片区1.2万吨、史丹利集团1万吨、步长集团2.1万吨、安酒3万吨酱香技改扩能等重大项目,全力支持帮助白酒企业发展壮大。习酒集团从2020年圆梦百亿到2022年销售翻番,成为从习水成长起来的首家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二是“腾笼换鸟”发展包材产业。习水县在发展壮大白酒产业时,对白酒包材也有很大市场需求。因此,习水县将温水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发展包材产业,作为茅台集团白酒包材工业基地,规划新建二郎包材园区,持续引进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白酒包材综合性项目,打造集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现代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园区。三是从无到有发展酿酒装备制造产业。习水县瞄准白酒智能装备制造需求,在2022年引进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时间,当年就取得1.98亿元订单,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习水速度,填补了习水白酒智能装备制造的空白。
第二,坚持规模化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习水通过实地踏勘、专家评估以及综合分析研判环境承载能力,在赤水河流域海拔 300至900米、近200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规划了19.79平方公里的白酒集聚区,明确在产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布局除酱酒及其必要的配套产业外的其他产业,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集聚。同时,遵循生态优先、集约高效、绿色园区发展理念,按照“一干两支流”空间布局,科学编制白酒产业规划,针对性招商选商、扶植企业,把酒企和配套产业都集聚于产区内,进一步深化产区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全面释放产业集聚效应。二是壮大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聚集、推动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主战场。习水充分发挥经开区平台作用,坚持高标准建设、组团式开发、融合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培育习酒、茅台201厂两个百亿级企业,安酒、步长洞酿洞藏、小糊涂仙心悠然3个十亿级企业,鼓励支持中小酒企通过就地转产、整合产能、优化重组发展壮大。三是严格准入门槛。习水明确提出,新引进白酒企业产能未达到1万吨以上、投资规模未达到40亿元以上的不能进;未按照3A级景区规划设计的不能进;环保不达标的不能进。
第三,坚持品牌化发展。品牌就是生产力、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白酒市场呈现“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特征,优质白酒品牌的稀缺性更加彰显。习水高度重视白酒的品牌化建设。一方面,坚持以产品品牌带动产区品牌。习水聚力攻坚县内重点酒企产品品牌建设,构建起以习酒、茅台酱香系列酒、安酒、小糊涂仙、洞酿洞藏等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品牌矩阵,在多个领域斩获多类奖项,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在第十四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习酒以1690.53亿元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白酒前八强,居中国酱酒和全省白酒第二位。另一方面,坚持以产区品牌辐射产品品牌。习水通过举办2021年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参加2022年中国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依托上海普陀、深圳金湾等对口协作地区开展展示展销,大力开展品牌推介,全面提升“酱酒新高地·绿色主产区”产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高了习水县白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坚持品质化发展。品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习水始终将优质生态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既算好发展的“绿水青山账”,又算好生态的“金山银山账”。一是在生态保护上下真功。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习水研究出台了《习水县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0)》及其配套实施方案,设立环保法庭,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在污染治理上动真格。习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方面,高标准建设了 16套污水处理设施,将白酒企业生产污水处理达标后提级排放到赤水河支流,通过支流的自然净化、生态净化,再汇入赤水河。另一方面,习水还禁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产区,建成年供气量超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直达产区,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降低物耗、能耗、水耗。三是在质量提升上出真招。习水一体推进赤水河流域保护与修复,全力保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微生物环境、窖泥环境和自然环境,并坚持以传统酱酒酿造工艺为根本,加快酱香白酒高效酿造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推广,建立白酒生产行业标准,全力打造生态基础最牢固、生产工艺最独特、产品品质最卓越的白酒产业集聚区。
习水县白酒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习水县白酒产业是习水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第一,坚持品质为本,注重产品创新。习水县白酒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品质为本,注重产品创新。品质是白酒产业的生命线,也是消费者的最终选择标准。习水县白酒产业要加强酿酒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酒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喜好,开发出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新产品,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习水县白酒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是白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消费者的最终认知标志。习水县白酒产业要通过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要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和渗透范围,增加产品的销量和收入,提升品牌的经济效益。
第三,推进绿色生产,注重可持续发展。习水县白酒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绿色生产,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是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消费者的最终期待目标。习水县白酒产业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要通过加强对原料、中间品、成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协同效应。习水县白酒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协同效应。整合是白酒产业的发展优势,也是消费者的最终满意因素。习水县白酒产业要通过扩大产业链规模,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同时,要通过构建以白酒为核心,包括包材、装备、物流等相关行业为辅助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实现上下游行业的互补和协调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服务水平。
第五,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增强品牌文化内涵。习水县白酒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增强品牌文化内涵。文化是白酒产业的发展灵魂,也是消费者的最终情感寄托。习水县白酒产业要通过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企业风格的白酒品牌文化形象,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包装、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去。同时,要通过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载体,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播中影响,在影响中赢得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内涵的认同感、归属感、信赖感。
总之,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柱作用的习水县白酒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协调发展为保障、以开放发展为动力、以共享发展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品质为本、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绿色生产、加强产业链整合、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习水县白酒产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健生,任蕾.从县域竞争走向县域竞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J].改革,2022(4):88-98.
[2]高昕.后发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障碍与突破[J].区域经济评论 ,2022(2):133-140.
作者简介:张传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县域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