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改变了航海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指南针,航海,改变
  • 发布时间:2024-12-31 16:46

  文/於燕燕

  “勺子”指南北

  指南针是全天候可用的导航工具,有了它,航海家们在茫茫大海上就能够更安全、更高效地进行长距离的海洋航行了。因此,指南针的应用不亚于一次航海科技史上的革命。

  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的应用离不开人类对磁的认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发现了天然的磁石,认识到“磁石”和“指示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天然磁铁制作了指南工具——司南。

  司南的样子像一把汤匙,被放在铜质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方位,司南在盘子中转动,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当时的《鬼谷子》中记载,郑国人到山上采玉,一定要带上司南,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这是关于司南较早的记载。

  浮针辨四维

  到宋朝时,人们发现了一些易于操作的人工磁化技术,并开始用人造磁铁制造指南工具。比如,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利用人工磁化技术制作而成的“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一种用人工磁化方法制作的指南针。

  这种指南针是利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 使之具有磁性,把这样的钢针放在碗边或者用线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被迅速推广使用。沈括还提到了一种“水浮法”,就是把几小段灯草穿在带磁的钢针上,让磁针浮在水面上,同样能起到指南的作用。

  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最初就是用这种水浮磁针和圆形方位盘组合而成的水浮式磁罗盘,即水罗盘,也叫针盘。最晚不迟于北宋末期,即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指南针已经作为导航仪器应用于航海了。北宋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的《萍州可谈》一书中记载,“舟师……阴晦观指南针”,意思是船夫在阴天的时候会看指南针辨别方向。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人类使用指南针导航的最早记录。

  随着航海罗盘的广泛应用,海船上甚至出现了专门管理航海罗盘的技术人员,叫作“火长”。明清时期用于册封琉球的册封舟,船尾处就设有专门的针房,火长与舵工一起居住在针房中,掌控海船的航向。

  小指针与大时代

  南宋时,途经印度洋往返于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海上贸易十分频繁,当时的泉州、广州都是世界大商港,聚集了不少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在频繁的交流中,航海罗盘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各国。

  12世纪末,英国学者亚历山大·尼坎姆用拉丁文撰写了《论自然界的性质》一书,书中首次出现并介绍了欧洲指南针。此后,欧洲人开始仿制水罗盘。到了13世纪中叶,法国人改进旱罗盘,制作出了更便携的仪器,这种仪器在欧洲各国逐渐流行。

  不过,当海船遇到大的风浪时,早期的旱罗盘磁针会因为过分倾斜而出现无法转动的情况。14到16世纪,欧洲人使用“万向支架”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船体在波浪中如何摇晃,罗盘总能保持水平状态。欧洲改进后的罗盘又在明朝中期由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传回了中国。

  欧洲人使用了航海罗盘,也能够小心翼翼地探索大西洋了。称手的装备为西方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提供了保障。

  可以说,正是小小的指南针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