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成果发布9部AIGC电影短片首映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可灵AI,电影,短片
  • 发布时间:2025-02-14 17:13

  近日,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创作成果在快手平台上线,并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首映礼。由快手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知名导演打造的9部AIGC电影短片,涵盖奇幻、志怪、亲情、动画等多元类型,将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放映展示。

  打开想象力,跨时空“拥抱”过去与未来

  现场展映的9部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短片,全部使用可灵AI进行视频生成,电影导演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

  “AI让我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你要去哪里都可以。”参加首映礼现场的导演叶锦添直言。以叶锦添作品《快递员》为代表的科幻题材创作,也成为不少导演在试水AI作品时的第一选择。在作品《快递员》中,叶锦添描绘一个新奇的太空世界,外星快递员Lili带着唤醒地球的任务开启寻找银龙之旅。斑驳的地球表面、飞船快速着落腾起的灰尘,每一帧逼真画面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Lili的冒险逐步揭示地球的衰亡和潜在的复苏希望,体现对生命、存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我觉得好好玩,有一个外星人在那里看,眨一下眼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有一种人的味道和态度,这让我感觉很惊讶。”叶锦添说。

  俞白眉的作品《百鬼勿扰》讲述钟馗在浓雾山林中与各种妖怪斗争的故事。短片通过钟馗的冒险,展示他在面对妖怪时的勇气与智慧。同时,故事结合现代科技和“勿扰模式”,暗示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宁静和专注的重要性。

  《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则从知名科幻小说作者天瑞说符的作品《保卫南山公园》中获得灵感,以重庆为故事背景,创作科幻电影短片《最后的防线》。短片中,高维生物炽天使降临,撒下超过一千万个太阳的光辉,整个地球都笼罩在阴霾中,人们退居到亚洲内陆,重庆成为最后的防线,人们齐心协力打造出名为“红莲”的巨型机甲与怪物对抗。不少现场观影者认为,主角在巨大的机器人头顶摆桌子吃火锅的宏大镜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激发灵感,与AI“共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突破,以可灵AI为代表的视觉大模型及产品逐渐成为视觉行业的新基建和新工具,并极大提升制作效率。导演王子川介绍,他和AIGC创作者、剪辑师等,以非常精简的团队配置完成AIGC电影短片《雏菊》。《雏菊》围绕计算机、机器人等现代科技产物与人的关系展开,通过重复蒙太奇和时而紧张时而悠扬的音乐,用高速剪辑的炫彩特效镜头及和谐空间的构图,带给观影者强烈视听冲击。“可灵AI可以尽可能地模拟你想要的每一个动态和整体叙事节奏,包括所有冲突、画面内部调度,都可以完成。”王子川说。

  在与可灵AI的合作过程中,王子川深刻体会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深远影响。在他看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们是叙事艺术的新维度,为电影叙事提供一种全新语言,“AI可以把创作者想象快速变成可视化的内容呈现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每一次描述,可灵AI都会产生很多不同画面。”在导演董润年看来,AI产生的画面给他带来很多灵感,实现与AI共创。他的电影短片《新世界》,为观众打开异次元平行空间。《新世界》通过展现主人公小雅在不同世界的穿梭,表现其内心的孤独与恐惧,最终小雅在妈妈的呼喊声中找到勇敢生活的力量。

  借助可灵AI,以充满张力的画面进行情绪表达的,还有王卯卯导演的AIGC动漫电影短片《再见兔子》。《再见兔子》的故事从男孩因考试不及格而感到恐惧和绝望开始,巨大的怪兽、没有尽头的阶梯,都是内心压力的具象化。电影短片通过“找不到出口的世界”隐喻学业压力,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王卯卯看来,“动画是最适合发挥想象的创作形式,AI的加入带来更多表现手法。”让王卯卯和创作团队感到惊喜的是,动画创作过程中,可灵AI还扮演重要的创意输出角色。比如,主角小男孩缓缓“坠落”时楼梯融化的画面,是由AI在主创给出的提示词基础上

  “超常发挥”生成的。“此外,小男孩被蛇追着奔跑的闪转腾挪画面,在原本的镜头设计里没有,因为可灵发挥得太好了,我们就做了保留,这些画面都和主创团队的故事构想形成呼应。”

  让AI“照进”现实,探索技术的更多可能性

  对于创作者而言,从剧本创作到场景设计,从特效到后期制作,影视内容生产的多个环节都可以借助AI的力量,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创作。

  快手科技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张迪认为,“9部AIGC电影短片不仅展示可灵AI在模拟物理世界、创造独特视觉效果方面的强大能力,也体现导演们对新技术开放包容的态度及勇于尝试的精神。”

  李少红导演认为,AI拓宽更多艺术创意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在虚实关系的表现方法上带来很多灵感。一向关注女性成长的李少红,在其首部AIGC电影短片《花满渚》中,再次为观众展现女性力量。

  在导演薛晓路看来,AI对于虚拟环境的表达和建构,有其独特性优势。在制作短片《喵心归处》时,她和团队则希望测试一下AI对于现实环境的复原、指定角色形象的复原,看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现在完成的情况来看,我觉得AI还是给了我们很大惊喜,但是不得不说,有一些镜头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我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

  导演贾樟柯在AIGC短片《麦收》中描绘人类未来生活图景。贾樟柯介绍,他本人一直都在关注AI的发展,此次在作品《麦收》中首次尝试并探索AI在电影创作中的可能性。整部AIGC电影短片采用公路片的传统电影叙事手法、分镜方法等等,通过AI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在6分钟里,可灵AI能够实现多重空间的转换及人物的贯穿始终,“是非常大的惊喜”。

  不过,贾樟柯坦言,希望通过运用可灵探索AI本身的可能性。“所以,我可能不会回避目前发展阶段中可灵需要完善的一些东西,或者说整个AI技术面临的一些挑战。我觉得只有我们创作者,跟科学家、科技人员一起努力,一起去触碰那个边界,AI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发展。”

  持续激发AIGC在影视创作中的价值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百年来,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AI的辅助下,可以预见的是,一个全新的影视创作时代已然开启。

  张迪介绍,自2024年6月6日发布以来,可灵AI保持高速迭代,在模型质量、美学表现、控制能力等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已拥有超过5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5100万个视频和超1.5亿张图片。

  可以看到,一方面,技术的变革势必带来更多专业影视内容创作上的突破,伴随创意转化为作品的路径大幅缩短,更多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影视级内容的创作;另一方面,则是AI和未来人类的生存关系,在内容生产环节,AI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创作者又将如何与AI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创”。

  诚如导演薛晓路所言,新技术的发展,始终伴随人类的恐惧。但人类最终会和技术和平共处、相得益彰,“我相信AI也是如此”。

  无论是光怪陆离的科幻场景,还是触动人心的温情瞬间;无论是对美好未来的畅想,还是对当下现实议题的关注,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的9部AIGC电影短片,都以不同的内容风格展现AI在影视内容生产中的潜力。

  首映礼现场的圆桌论坛环节,参与《快递员》创作的AIGC应用师石硕介绍,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首尾帧控制等功能。石硕认为,“一个好的AI工具既能够给创作者提供灵感,又具有一定可控性,可灵AI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参与《雏菊》制作的AIGC应用师温维斯认为,AI为创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可灵AI对于《雏菊》这类影片展现形式非常好,尤其是图生视频方面。”温维斯在提到《雏菊》中的运镜效果时说,“我写‘镜头前推’,它(AI)可以展现又前推又环绕的效果,还有一个画面是窗户爆炸,它(AI)自己帮我把运镜运到房间里面,我没有写这句话,AI可以帮我想象,我觉得这是非常让我震惊的。”

  张迪表示,快手将继续深化研究,优化算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更多创作者能够享受AI带来的便利。“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希望可灵AI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作工具,真正在影视级场景中大规模应用。”

  (本文由快手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田可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