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商海“洛漂人”

  • 来源:销售与市场
  • 关键字:沉寂,消隐,洛漂队
  • 发布时间:2025-02-21 21:30

  梅惠兰

  “洛漂队”沉寂和消隐了七年。“ 洛漂队” 在现实中思考、探索、选择、准备了七年。

  1 9 9 3 年, 英雄的“ 洛漂队” 重新崛起, 闯入商海。以当年“ 洛漂队” 队长王茂军为首的八名勇士筹建办起了“ 长江酒店”, 并在5 月1日《洛阳经济报》上打出了一个醒目的大广告:“ 总经理王茂军率长江酒店全体员工向各界人士致意”。至此, 他们又以一个群体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引来人们探寻的目光。

  “ 洛漂队” 为什么经商? 他们是怎样从探险英雄转变为商人的? 他们会不会经商?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笔者专访了当年的“ 洛漂队” 队长, 今日“长江酒店”总经理王茂军。

  江湖酒店 生死弟兄

  在今日千帆竞发的商海中,“ 洛漂队” 驾驶的是一条独特的船, 他们开辟出的是一片别有洞天而又令人神往的风景。他们经商的希望、理想、抱负与众不同, 他们的经营方式、手段、目的也与众不同。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吧,“ 洛漂队” 经营的长江酒店正好在洛阳这个九都古城并不热闹繁华的“ 长江” 路上。它背靠西苑公园、面对长江东路。与对面高大的花园酒店相比, 它显得低矮平常, 但却给人一种平易实在、亲切的感觉, 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不敢问津的显摆和阔绰。蓝色的玻璃大门既朴素大方, 又不失现代风范, 室内装饰纯净、典雅, 整个看上去是一种毫不夸饰和炫耀的本真和诚实。两个大厅的内壁镶嵌着一幅山水画、一幅书法家张鹤龄草书的《赤壁怀古》, 正好昭示出他们过去的业绩和内在的精神气质。

  与这种装饰风格相一致的是酒店的经商姿态。他们待人诚恳、磊落大方。既没有生意人恨不得把你兜里钱掏光的做作的热情, 也没有使人望而却步的冷漠。他们的服务既热情又不失分寸, 既周到又不失尊严。顾客在这里能够真正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消费心境,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顾客和酒店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和谐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而不像有些酒店名为指导你消费, 实际是逼迫你消费, 表面上把顾客当作“ 上帝”, 实际上把顾客当作随意宰割的鱼肉。这里就餐绝对使人感到安全、轻松、享受。

  用总经理王茂军的话说, 长江酒店实际上是“ 江湖酒店”, 酒店筹建当初, 哥们几个集资, 和一般的个体企业、集体企业不同, 不是股份制,资金的多少也不是平均摊派, 谁能拿出多少拿出多少, 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自觉自愿的江湖弟兄志向的组合。而且也不用按谁出资多少排座次。弟兄们共同拥戴王茂军做总经理, 完全是出于对他的敬佩。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把金钱的价值看得太淡了, 长江酒店实际上是他们弟兄们联络感情聚会交流的一种形式和场所。酒店把他们凝成了一个整体, 一种经济实体, 一种精神实体。使他们的人生更具有意义。

  但他们的“ 江湖酒店” 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只讲义气、交情, 只是让朋友们在一块吃吃喝喝, 而是有着更高事业上的追求。总经理王茂军说,既然我们办了这个酒店, 就要认真地面对它, 尽最大能力办好它, 目前酒店的生意还比较萧条, 只能勉强生存。还要想办法把生意做红, 招徕回头客。还要狠抓饭菜的品种和质量,除了保证用料新鲜, 切配精细, 烹调味美; 还要调整价格, 尽量做到质优价廉。另外也注意不断引进新品种。最近, 他们从北京运来了“ 京都包子”。冬天来子, 他们在主营粤菜之外又增加了川菜、火锅, 实行中低档配套,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也增大自己的赢利。

  “ 洛漂队” 的长江酒店把顾客当朋友, 他们老老实实开店, 大大方方待客, 对世人怀着一颗热心、一腔诚意。在一些人把赚钱当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和最终目的的时候, 他们却还在编织着自己的五彩梦, 为下一步的探险做经济准备, 不能不说他们的“ 长江酒店” 在商海中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一些想与当年的探险英雄交朋友的人, 那些想一睹昔日“ 洛漂” 英雄的风采, 想看一看勇士今天是怎样生存的人, 都要在这里坐一坐, 聊一聊, 许多人想在这里感受一下当年的气氛。

  在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心中, 英雄的今天也许就是他们的昨天。

  而在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和工人的心中, 英雄的昨天也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转变观念 超越自我

  从漂流探险到下海经商, 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观念、探索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我、寻找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应该说, 王茂军和他的弟兄们在这期间有困惑, 有迷惘, 有矛盾, 有痛苦, 他们甚至是经历了不亚于漂流探险那样的坚韧不拔的努力, 才终于走出了原来的自我, 重新找到了今天的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漂流探险是他们与大自然进行的体力与智力的较量, 而这一次却是他们在内心世界与自我的较量, 这种否定自我、升华自我更需要勇气和力量。

  “ 我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 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我们决不会把这一成功作为改变自己环境的手段和资本, 我们将返回各自的岗位。至于我还愿做一名锅炉工⋯ ⋯ 。” 在当年勇士们凯旋荣归,洛阳人民专门为他们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 洛漂队队长王茂军说出了这番普普通通、实实在在, 但却震撼人心的话语。

  的确, 长漂黄漂的壮举把他们的人生推到了辉煌的顶峰。不仅电视、广播、报纸各种新闻媒介都在宣传报道他们, 通讯、报告文学、长篇记实等文学形式在书写赞扬他们, 而且洛阳市领导为他们安排了5 9 场报告会。还有满载热情话语的信件从全国各地雪片似地向他们飞来, 这些数以万计的信件使他们不得不专门组织5个人写了四个多月的回信。他们的漂流探险受到了人们的充分理解, 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最大肯定。

  但长漂黄漂已经结束, 辉煌已成为过去, 已成为历史。下一步的人生道路怎么走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新课题。他们实实在在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没有因功邀赏, 没有把过去的成功作为改变自己环境的手段和资本,而是还原为普普通通的人, 到原单位上了班。可他们再也不能还原为原来的自己。他们经历过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他们领略过大自然的神秘魔力,他们感受过人间最珍贵的温情, 他们体验过用生命与大自然搏斗的那份惊心动魄, 因而他们和过去相比, 眼界更为开阔, 胸怀更为博大, 内心世界更为丰富, 对社会、人生、事业、理想理解更为深刻而透辟。因而即使做为一个普通人, 他们的路也更难走了。一方面, 他们无法不被社会注意, 在单位, 在人群中, 甚至在大街上, 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普通人的自由, 无法不顾忌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 就他们自身来说, 对人生的追求目标更高了, 对自己的要求更苛刻了。无形之中, 社会对他们增加了压力, 自己为自己加重了砝码。但由于在探险漂流中, 他们的身体都不同程度地受了损伤, 有些还落下了后遗症, 这使得他们在单位无法把工作干得十分出色。1 9 8 9 年以后, 一些队员长期病休。这一阶段对他们来说是痛苦难奈的, 面对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社会环境, 一些人纷纷下海经商。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的舆论导向、人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们把原来对事业理想的追求变成了对现实的适应, 更多地重视了物质利益而轻视和淡化了理想精神。面对眼前的现实, 他们确实有点坐不住, 有一种找不到自己的恐慌和失落感。下海经商, 首先是不习惯, 更重要的是丢不下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人生理想。当年的洛漂队员大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人, 他们最火红、最灿烂的理想是那个时代给予的, 是在那个时代扎下的根。他们至今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他们今天做人的标准仍然是毛主席说过的“ 五种人” — —“ 一个有理想的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当今一些人把赚钱做为人生目标的时候, 王茂军和他的弟兄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矛盾, 有一种困惑, 有一种无法与现实沟通的距离感。他们不屑于追逐时尚以赚钱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他们也没有高消费的欲望, 不必要用赚钱来满足。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还燃烧着一团理想的火焰, 长漂黄漂的探险给他们的人生增添了浪漫, 注入了激情, 使他们对大自然有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还想与大自然再打一次交道, 到青藏高原腹地去探险。但要实现这个梦, 需要大量资金, 需要买勘察的仪器、设备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这笔钱哪里来, 总不能光靠别人的支助和社会的捐献吧, 由此他们化解了思想上的硬块, 开始理解和接受时尚与社会心理。现实生活启发了他们, 疑难问题教会了他们, 只有把理想, 事业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付诸实现, 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终于, 他们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中找到了与现实的结合点, 要通过自己办饭店来滋养精神, 开拓事业, 要让商海托起他们五彩缤纷的梦想, 架起他们通向理想的桥梁。于是, 这些重义轻利的探险勇士们转换了人生角色,突然间,变成了一群商人。

  再创奇迹 重铸辉煌

  面对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面对人生的乐趣和享受, 王茂军和他的弟兄们却无法使自己溶入这种安逸之中,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 再一次去探险, 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活着才能对得起自己, 才能对得起长漂黄漂中牺牲的战友, 作为幸存者, 他们应该把人类的探险事业继续下去, 才能告慰战友们的在天之灵。

  因而, 作为总经理的王茂军, 没有眼下那些总经理们的潇洒, 没有当今生意场上的那种机敏和狡黠, 没有夸夸其谈的言词, 也没有逢场做戏的客套, 整个表现出一副沉稳和刚毅的个性。王茂军祖籍山东, 虽然有着北方汉子的剽悍, 但却明显地使人感到, 他好像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压力。“ 英雄” 的称号, 能说明的是辉煌的壮举, 却永远释不开其中的苦辣酸甜。

  英雄自有英雄的生活和英雄的困惑, 感人至深处, 或许正是伤痛之至处。当问他是不是在社会给予他们的荣誉面前, 感到有压力时, 他却说他没有压力。他们原来就是普普通通的人, 也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 说壮士还可以, 英雄谈不上。但当谈到他牺牲的弟兄时, 他说死难的战友使他时时觉得缺少了左膀右臂, 缺少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缺少了说知心话的人。他很伤感, 也很想念他们, 死难的战友给他心中留下了一个痛苦的结, 无论到什么时候, 他都无法忘记那些死难的弟兄, 无法排遣对他们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1 9 8 8 年, 依靠朋友们集资捐助, 王茂军带着他的弟兄们又一次来到长江源头, 立下了“ 洛漂队” 开漂长江纪念碑。他们到杨红林、张军、孙志岭、雷志遇难的地方为战友们立了纪念碑。1 9 8 9年, 在洛阳万寿山又为黄漂中献身的弟兄立了塑像。每年大年初一王茂军总要到死难的弟兄家中慰问他们的父母, 替他们的死难的儿子给老人家拜个年。死难的弟兄家里, 有了困难,王茂军又是不声不响地给他们送去一些钱和物。王茂军还说, 到长漂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 他们要用饭店赚来的钱在黄河岸边, 在邙山岭上买一块地, 为死难的战友们竖起一座纪念碑。他们生在黄河畔, 长在邙山岭,他们是黄河邙山的儿子, 不仅长江黄河里有他们的生命流淌, 而且邙山岭上也应该有他们精神和血脉的延续,作为洛漂队长这是他的心愿, 也是他的责任。

  长漂黄漂中死难的战友, 在洛漂队的心中永远活着, 今天, 他们准备再去探险, 再去征服大自然, 再去与大自然进行新的交流与对话, 也是为了不辜负死难的战友, 把他们的旗帜扛到底。

  在我们走访长江酒店期间, 正好听到两个好消息。一是洛漂队员, 也是长江酒店的组办者之一霍学义组织的农民长征队, 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爬雪山, 过草地, 徒步穿越赣、粤、桂、湘等十余个省, 从1992 年8 月1 日到1993 年10 月15 日, 风雨兼程441 天,胜利到达陕北。11 月6 日洛阳市领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另一个好消息是长江酒店1 9 9 3年5 月, 派出去为他们下一步到青藏高原腹地探险作沿途准备的队员也在1993 年11 月胜利归来。洛漂队员们的心愿是, 2 0 0 0 年, 他们将要到青藏高原的腹地,纵深1200 多公里的羌塘草原去探险, 青藏高原腹地不仅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 而且是当今人类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那是一片空旷、沉寂的无人区, 那里没有现代文明的喧嚣, 也没有现代文明的污染。那里保留着人类今天少有的原始的古朴, 粗犷和纯净, 珍藏着未被人类认识的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位于青海、西藏、新疆三省交界纵深1 2 0 0 多公里的羌塘草原, 空气稀薄, 气候多变, 环境恶劣, 地势险要, 至今人迹罕至, 我国历史上仅仅有过两次考察, 第一次只接近边缘就退回来了, 第二次进去的一支英国探险队几乎没有一人生还。无疑, 这对王茂军和他的弟兄们来说, 充满着极大的诱惑。他们要再一次亲身体验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可他们心里很清楚,很平静,这将意味着什么。

  勇士自有勇士的气度, 英雄自有英雄的风范。曾经历尽千难万险的洛漂队, 将再一次创造人间的奇迹, 重铸他们人生的辉煌。

  他们觉得, 他们不仅仅属于自己,他们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2 0 0 0 年, 他们将要出发时, 我们整个民族将会为他们壮行!

  凯旋之日, 迎接他们的也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