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我的城市记忆
- 来源:中国摄影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记忆,热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8 16:40
在我的摄影创作中,家乡福州始终是我关注的焦点。我通过手中的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我拍摄的专题中,有两个主题坚持拍摄的时间最长:船政文化和福州的母亲河⸺闽江。这两个主题承载着我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我对她深深的热爱。
《百年船政 向海图强⸺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奋斗史》这组作品是我对福建船政发展历史的致敬。福建与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历程息息相关。1866年,正是在福州马尾的闽江之畔,船政应运而生,并演绎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船政首开变革风气,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数十个“第一”,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基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起点。从船政学堂走出的邓世昌、刘步蟾、严复、詹天佑、陈季同、罗丰禄、高鲁等一大批军事、思想、外交、科技人才,上下求索民族救亡、振兴之路。船政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自强之道的重要实践产物,承载着追赶世界、捍卫海权的梦想。
150多年后的今天,船政人依旧奋战在中国造船第一线。我从2011年起深入马尾造船厂(前身为福建船政),记录造船工人在生产一线的瞬间。在我眼里,他们不仅是现代巨轮的建造者,更是中国海洋强国梦想的实践者。他们创造了全球最大的敞口集装箱船、第一艘国产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国内领先的7500车位汽车滚装船……“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始终激励着船政人在海洋强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闽水泱泱 隽永成诗⸺十二年闽江影像志》这组作品则聚焦于闽江两岸普通人的生活,寄托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福州这座城市依水而生,傍水而兴。作为全国少有的独流入海的大河,闽江穿城而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福州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从闽江上寻得脉络。从5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到2200年前的闽越古城,再到改革开放的先锋,福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闽江两岸的生态及人文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常沿着闽江边徒步,记录江岸的变迁和江岸边的人们。从游离喧嚣的沙滩到高楼林立的都市,从风浪里讨生活的渔民到江风中优哉游哉的老人,每一个人、每一处景,虽都是个体和局部,但十余年的影像积累起来,交织在一起,时间在影像中被重新连接,串起来的正是福州城市“变迁史”的缩影。
我起初的创作仅发端于个人的观看,坚持并热衷于撷取自己关注的瞬间,并在其间通过展览、出版向外界进行展示。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的镜头,与我一同观看闽江,一同关注闽江上的那些事儿,关注这条变化着的母亲河。
闽水泱泱,隽永成诗。闽江的两岸在变,很多场景已不复存在,然而时间在跨越、时代在变迁,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既是城市的回忆录,也是城市变迁的历史见证。我希望这两个长期关注的专题既可以反映出福州居民的生活状态,也有助于更多人去理解和探究福州这座城市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中生发出的独特魅力。
杨勇 1976 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多次在全国摄影展览及福建省摄影展览入选、获奖。曾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福建摄影金像奖,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杰出摄影家”称号。出版个人著作《一个人的闽江》《倒立的虚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