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权 关注本土,书写时代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艺术,价值,关注
  • 发布时间:2025-03-28 17:00

  艺术的价值在于反映历史和当下,并最终反映于未来。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摄影创作,经过30多年的成长摸索,摄影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用摄影关注家乡的社会风貌、百姓生活。几十年来,我行走了丽水九个县(市、区)的174个乡镇,走访了上千户祖祖辈辈生活在瓯江流域的农村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在创作过程中和他们结交为朋友,在合适的机会回访探望,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在实施乡村振兴、下山脱贫、社区建设、产业帮扶的工作过程中,我带着相机和记录本,深入了解村民百姓、社区群众、创业者的生活需求和事业发展,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奋斗足迹,形成了《联系村影像日志⸺我的乡村朋友》《乡里乡亲》等一系列作品。

  摄影也是我开展文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丽水地处浙江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长期以来,我以文化研究者身份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的挖掘工作。从2005年开始,我围绕木拱廊桥这一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以田野调查方式走访了浙南闽北地区7个县域的90多座廊桥,研究和记录了木拱廊桥的制造技艺、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形成了3000多张档案影像和纪实作品,2万多文字。此外,我还系统性地拍摄了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地方传统戏剧、传统民俗活动的生产方式、呈现方式,以及这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试图激发摄影在实践中所显现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通过摄影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革。30多年来,我看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从电话到手机,从汽车到高铁,从手工到数字,从线下到线上。我们的生活形态从传统单一进入多元融合,精神文化追求日益丰富。社会的新现象、生活的新事物,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用摄影把时代最鲜活的一面记录下来。

  艺术的进步不仅需要宽广包容的思想理念,还要不断学习新的艺术理念、掌握新的技术方法。我使用的创作工具从大学时期买的第一台虎丘相机,到中画幅、大画幅、数码单反、摄影手机,再到最新的AI技术运用;我个人的摄影创作形态从最早接触的沙龙摄影,再到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创作实践,不断吸收新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我还深入研究摄影史、艺术史,通过理论吸收和内在转化,撰写各类理论评论文章,阐发个人艺术观点和对摄影自身发展、摄影创作实践的理解。

  摄影不只是光与影的变换组合,也是超越语言的传播媒介,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发现美好、表达情感。在摄影这条道路的追求上,我始终坚持三点:对艺术抱有情怀,要以宏远的文化视野和内洽的文化意识对待摄影的艺术创作;对情感抱有关切,只有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艺术创造才会得到持续不断的价值认可;对社会抱有担当,忧乐天下,心系家国。我认为,这些也是新时代每一位摄影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职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