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敏·何 大地遗产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大地,遗产,拍照
  • 发布时间:2025-03-28 16:57

  2005年9月7日,我取得飞行驾照后,先后购买了固定翼MF-3C型国产飞机和自转旋翼机MTO等三架飞机。也由此开启了我近20年驾机拍照的飞行摄影实践。

  起初,我是漫无目的地拍摄,所拍到的古遗迹都是在飞行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后顺便拍下来的。我第一次拍到古遗址是在2006年11月,当时只是想拍黄河,却意外拍到黄河边的烽火台、明长城和老牛湾古堡。2007年,我在鄂尔多斯拍到了秦长城、白城子(统万城)。2008年,我拍到了黑城子。从此以后,我走到哪儿都会主动联系当地相关机构,请求他们协助提供古遗址的坐标。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在飞行过程中意外发现新的古城,例如圆方形古城、色尔崩边堡和湿地里的古长城等。

  祖国北疆的古城都各具特点。比如形状就有三角形、圆形、圆方形、方形、梯形。长城有战国时期修筑的赵长城,几乎消失殆尽,突出的那段就在包头石拐区一条马路边。秦汉长城穿越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很多在呼和浩特市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也不知晓,即便爬到大青山上也不好发现,就是飞到天上也不容易看出来,在夕阳西下的光影作用下才得以呈现在镜头里,而这条长城也是我飞行中偶然发现的。

  俯瞰古遗址时,我会联想到古城内外都曾有过人类活动,随之产生好奇心,会多角度地拍这座古城及周边的景物,试图把古城与当地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拍出来。当新的古遗址被俯瞰时,我的心情会很激动,甚至都有穿越回那个年代的感觉。

  虽然我是中国第一批无人机教员,但我很少用无人机航拍,因为在飞机上凌空鸟瞰的激动无可替代。

  在过去的19年里,我不仅是大地遗产的飞行追影者,也是大地遗产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有的遗址在申请世界遗产时,我所航拍的遗址作品就成了重要的佐证和参考文献。我曾多次受邀携作品参加国家级考古年会,曾多次在国内外展示祖国北疆的“大地遗产”之美。记录古遗址就是记录中国历史,记录中国文化。客观地讲,有很多古遗址正在消失。我能做的就是从空中寻找它们、记录它们。它们从远古而来,是先辈的印迹,是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精神力量。

  大地不能没有遗产,遗产不可以没有俯瞰的文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