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科技去哪儿了?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日本,科技,电子产品
  • 发布时间:2025-03-29 11:48

  2024年夏天,日本数字化担当大臣河野太郎激动地宣布:“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取得了胜利!”而他的“对手”竟然是早已过时的软盘……近20年来,日本政府一直使用软盘办公。难以想象在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21世纪,日本民众在办理政务事项时仍必须使用软盘提交材料。2021年,河野太郎决定向软盘“宣战”,目标是促使公务系统全面淘汰这种陈旧的信息存储介质。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政府人员的强烈反对。为什么一个曾孕育出众多科技巨头的国家,如今却受制于老旧的电子产品?日本的科技都去哪儿了?

  | 辉煌的过去 |

  希亚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雷诺·卡亚纳吉斯遗憾地说:“日本被困在了过去。”法国预测与国际信息中心的顾问米歇尔·富坎指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全球汽车行业与电子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日本企业的成功与其说源于“突破性的技术革命”,不如说得益于“生产线的精益求精”。比如,丰田模式(精益生产方式)以“零库存”为核心,完全不同于美国的福特模式(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汽车产业。富坎说:“索尼的随身听其实称不上创新产品。他们不过是将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了一起,打造了一款大众消费品。”

  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取得的耀眼成绩还得益于其他因素。首先,它们早已实现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能够高效生产优质产品。而且,日本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为汽车、半导体等行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此外,当时的日元被严重低估,使得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美国主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年代,日本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便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一举取代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甚至导致曾经辉煌的美国公司走向了破产。

  20世纪80年代,全球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制造”的商品,包括收音机、随身听、录像带、手表、办公用品等。三菱、丰田、索尼、日立等日本企业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头羊。“日本的科技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让其他发达国家惶恐不已。”富坎说。美国是首个向日本发出警告的发达国家,威胁将对日本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 走向衰落 |

  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引发了严重的房地产危机,经济增长陷入泥潭。与此同时,韩国的半导体企业及通信设备企业迅速崛起,比如三星集团。“韩国以极快的速度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经济学家塞巴斯蒂安·勒舍瓦利耶说,“而日本企业未能持续创新,逐渐丧失了领先地位。”

  这一点在索尼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40年前,索尼拥有全球最优秀的工程师。“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以为下一次通信设备革命会由索尼主导。然而,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90年代,索尼未能把握住新的趋势,彻底迷失了方向,遗憾地错过了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两波浪潮。”勒舍瓦利耶说。富坎进一步指出,“日本的汽车行业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曾经的汽车强国已跌下神坛。近年来,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不足,导致海外市场销量大幅下滑,比如丰田就曾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如今,该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能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日本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发展缓慢。专注于深度学习的“首选网络”或许是日本唯一一家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全球领先的2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也没有一家来自日本。2023年10月,也就是聊天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发布一年后,日本才研发出了首个大语言模型。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14至2023年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为5.4万件,其中日本仅有3409件。在人工智能专利拥有量的前十榜单中,日本企业与学术机构均未占有一席之地。

  据统计,日本如今仅有十多家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日本如此落后,以至于比不上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国家分别拥有30多家独角兽公司。日本媒体《日经亚洲》指出,“相较于美国及欧洲,日本的初创公司往往更难以获得融资。”

  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的基金机构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日本初创公司会在时机还未成熟时便上市去碰碰运气。然而,过早上市风险较高,最终可能会被市场抛弃。于是,部分日本创业者选择移居美国,而这并不利于日本关键产业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

  卡亚纳吉斯说:“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弊端。传统的垂直化管理会对科技创新造成阻碍。因此,前沿科技公司,比如苹果与三星,都已转向减少管理层级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大力鼓励合作与交流。然而,这种组织方式似乎难以在日本落地生根。日本企业因为转型速度过慢而付出了沉痛代价,索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公司曾是随身听市场的领导者,但由于管理层未能及时推出适应新式音频文件格式的播放器,最终遗憾地错失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 日本科技产业还能崛起吗?|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科技产业的衰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日本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出口额持续增长。该国在部分不为大众熟知的制造业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日本制造业企业掌握着尖端技术,能为苹果手机等大众消费品生产零配件,显著提升了这类产品的附加价值。”勒舍瓦利耶说,“日本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包括电子元件制造商京瓷集团、测量仪器及光学设备制造商堀场集团、碳纤维材料制造商东丽公司,以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介质材料(一种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制造商味之素公司。虽然这些公司不被消费者熟知,但它们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

  日本在机器人领域也一直表现出色,拥有包括发那科公司在内的多家工业自动化巨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国,占据了全球市场45%的份额。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机器人公司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产品出口率达78%。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总额达7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同比增长1.6%,创历史新高。

  除了工业机器人,日本的服务机器人技术也遥遥领先。近年来,日本政府出资数亿美元,为医院及养老院配备了能够辅助病患行走、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机器人。部分机器人甚至具备与病人对话的功能。如今,这类机器人已成为日本护理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2024年8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将在一年内实现护理机器人数量翻番。

  虽然日本企业在上述领域取得了成功,但该国领导人深知,日本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实现国家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该国政府制定了生态转型计划及数字化转型计划。”勒舍瓦利耶说。华盛顿大学教授萨阿迪亚·佩卡宁指出,“日本政府致力于将本国打造为半导体行业枢纽,因此大力支持海外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日本设厂。”上述举措表明,日本政府已开始认真思考工业布局,积极发展关键技术,盼望重振科技产业。

  然而,富坎表示,“日本希望在三到四年内达成其他国家几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并未掌握核心技术,尤其是硅光芯片技术。”此外,日本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2023年,日本政府债务高达8.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5倍,政府负债率仅次于苏丹。日本的人口问题也日益严峻。“日本的出生率如自由落体般急剧下跌,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该国政府尚未下定决心大批引入外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的前景相对悲观。要知道,当人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时,国家才有可能引入更多资金。”富坎说。新世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陈旧的习惯便越来越难以改变。尽管数字化担当大臣河野太郎“消灭”了软盘,但还有一个“老古董”仍普遍存在于日本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中,那就是传真机……

  编辑:侯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