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 关键字:小学数学,方法,深度学习
  • 发布时间:2025-04-06 16:50

  王燕花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反应出社会的现实需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要符合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规律。数学课程也由原来的单纯传授知识点,增加了传授研究方法和数学思想。因此必须让数学课堂变得有深度,让学生在深度课堂中遨游。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方法;深度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的年龄也相对提前,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要变得有深度,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变得有深度呢?

  一、参透教材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创建一个有深度的小学数学课堂,其前提是要参透教材内容,了解各个年级之间的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能够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老师一定要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的参透教材和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够做到“化繁为简,厚积薄发”,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变得得心应手。有了对数学教材的深度理解,教师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进行备课,也会更加的淡定和从容,才能构建出一个“七十二般变化”的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是对于数字“0”的深度理解。

  关于这个数字“0”,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接触了,但对于它的理解还仅仅是表层的认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当学生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时就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数字“0”有的时候也是可以代表“有”的。在表示温度时,“0摄氏度”不正是代表了其不同的意义吗?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数字“0”,又对后面学生去“认识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受不同层次的数学内涵,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深度。

  二、感受过程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一定要回到问题的起点,经历思考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加以引导:“如果擦掉某个长方体12条棱中其中的1条,试想长方体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如此操作,擦掉其中的2条、3条……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看一看,当我们至少留下多少条棱时,才能不会影响你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呢?”

  当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假设、操作、分析、优化、总结等数学活动后,选择出了这样的三条棱时,冰冷的数学概念“长、宽、高”在此时此刻就被“活化”了,回归了认识“长、宽、高”的本质。

  让学生经历这样 “创造”数学的过程,还原数学概念的内在本质和生命力,让数学的文化价值变得更大,对于很多数学知识,比如:法则、概念、公式等,让学生经历“破茧挣扎”的过程,比直接告诉更加可取。在这样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的碰撞,学生才能飞得更远,翱翔蓝天!

  三、思想蕴伏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能否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数学基础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两条贯穿主线。直接的用文字形式在教材里写的基础知识是第一条明线,表现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反映出的是知识点之间的种种联系,但是必须需要将其加以分析、提炼才能表现出来。教学活动中,应及时的加以鼓励、判断、对比、具象华,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

  四、巧设练习

  通过适当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练习不能采取“题海战术”,有的时候一道巧妙的练习题,确隐藏着很大的智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的时候“顺手多做一件事”,可以把一道题挖掘出深刻的内涵,让一题多用,一材多练。

  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练习题可以这样设计:一朵由完全相同的六个花瓣组成的花,依次让花瓣掉落,让同学们猜一猜剩下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每一次掉落一个花瓣,让学生在同一道题目的不同变化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无穷的魅力。这里的问题设计都蕴藏着丰富的思考和内涵,但又紧扣本节课教学重点,实现了巧用练习题,让数学课堂更有深度。

  五、适当拓展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物质传递,在本质上一定是化学变化,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之后,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让数学生活化,适当的去拓展孩子们的知识广度,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对于圆柱“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数学书上标准的圆柱示意图,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圆柱体物品的“高”的名称有所不同。比如:硬币的高,人们叫它“厚度”;圆柱形游泳池的高,人们叫它“深度”;水管的高,人们叫它“长度”。其本质上都是“高”,但人们对于不同物品的高的称呼却千差万别,学生在认识到这些不同之处以后,对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更让学生增加了许多对学习圆柱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培养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必须将数学思想传授给他们。“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个有深度的数学课堂,必将为学生创造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李松林.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2020(10)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东湖圩镇中心完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