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基金何以“耐心”?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投资,基金,耐心
  • 发布时间:2025-05-03 14:06

  文/严红

  政府投资基金是培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契合耐心资本投资需求,但因“耐心”不足影响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壮大耐心资本。

  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突出

  政府投资基金是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及创新创业的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具有明确的投资方向、较长的投资周期,完美契合了耐心资本的投资需求,可以为耐心资本市场充实资本实力、增强服务能力、稳定市场估值,在创投市场上的作用突出。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底我国已累计设立政府投资基金2026只,目标募集资金约12.19 万亿元,已认缴资金约7.13万亿元;在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基金中,政府投资基金累计认缴出资额占比达25.3%,在所有类型的出资人中居首位。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波动、金融监管趋严等原因,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市场化母基金等在支持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时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壮大耐心资本,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耐心”不足影响能力“释放”

  当前,我国部分政府投资基金“耐心”不足,影响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是募资渠道狭窄,2023 年以来新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金规模占比达80% 以上,社会资本募资比例较低,在我国财政收支矛盾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形成政府投资基金的“源头活水”成为影响政府投资基金耐心资本作用发挥的首要问题。二是投资期限错配,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平均存续期仅7-8 年,与硬科技企业成长周期严重不匹配,比如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周期常超十年。三是考核机制不优,超过60% 的地方政府将内部收益率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忽视技术突破、产业链带动等长期价值。为了规避风险,部分基金过度配置成熟期项目,偏离“投早投小”的政策初衷。四是“耐心”生态不优。很多政府投资基金财政出资要求定期审计收益,倒逼基金管理人缩短投资周期,违背基金“投长期、投硬科技”初衷。目前政府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依赖IPO 和并购模式,大量政府投资基金缺乏S基金、长期持有等多元化安排。

  优化制度让“耐心”下沉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壮大耐心资本,需构建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政府投资基金增强“耐心”保驾护航。要拓宽资金募集渠道,联动社保基金、险资等长期资本,形成政府投资基金跨周期资金池。允许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PE/VC) 机构、主权财富基金、高净值个人等风险承担能力更高的投资主体进入政府投资基金,丰富社会资本来源。探索通过大学基金、捐赠基金等多元化渠道为政府投资基金募资。要延长基金存续期限,硬科技领域基金存续期可延长至15 年以上,需要长期布局的领域允许“子基金接力”模式加强滚动投资。要建立考核容错机制,优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采用滚动式长期绩效评价方式,明确技术路线风险、市场波动等免责情形,允许单只基金出资亏损在一定范围内不启动责任认定程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