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表演无外乎就是“准备”二字
- 来源:上海采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表演,话剧,人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3 20:09
李 娜
2025年2月,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靳东凭借话剧《温暖的味道》中孙光明一角,获得了主角奖。此时此刻,他的身份不是明星,而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颁奖晚会上,靳东接过奖杯时说:“戏剧是一切艺术呈现形式的母体。我一直在用自己所学的戏剧知识,在不同的艺术门类里表达。我要感谢舞台,大幕拉开,再不能回头,错不起,也错不得。我一直说作为演员不该也不能离开舞台,这一次我终于又回到了舞台。我还想说,这朵白玉兰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还属于话剧《温暖的味道》所有主创、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属于我们煤矿文工团。”
颁奖晚会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靳东表示,这是他的第一朵“白玉兰”,“上海于我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每次来都很开心。这次能够获奖对我来讲意义非凡!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同时也是鞭策,让我坚定信念,要在戏剧舞台上——不管是话剧、音乐剧还是其他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上——努力去做到更好。希望以后能多出好作品,多来上海,多来到‘白玉兰’的舞台上。”
话剧《温暖的味道》把握乡村振兴题材的真实与真情,以审美的视角构筑戏剧的心灵图像,讲述了黄河岸边塬底下村从苹果的黄金产区到遭遇苹果种植困境,第一书记孙光明引入新种苗与新技术,助力当地种植产业升级,与代表农耕文明的老村长郝凤仙一起,引领村民重燃希望,共赴美好生活的故事。剧中一段孙光明和农学研究生毕业的农村青年萍萍的对话可谓点题:“为什么最好的苹果产区在北纬37度,而不是日照最丰富的赤道?因为太阳和苹果的关系就是这样——太近了会灼烧,太远了又冰冷,只有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日照时间,才是真正温暖的温度。人和人之间也应该这样。”这样的升华,也让《温暖的味道》超越了一部单纯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主旋律作品,而更像是一个有关“苹果”的“寓言”,用苹果的生长周期作为时间刻度,丈量塬底下村在时光的洗练中经历的自我革新,新旧交替,不断升级的脚步。
这样的隐喻恰合靳东的艺术人生。靳东饰演的“第一书记”孙光明,从电视剧版到话剧版历经4年打磨。为贴近角色,他扎根陕北高原,观察当地果农的劳作细节,甚至在苹果林前因感慨人生周期而落泪。他将这段经历称为“与土地的对话”,直言:“苹果树的盛果期不过十几年,演员的黄金期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靳东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交织着舞台与银幕的碰撞。2003年从中戏毕业时,他以《日出》《屠夫》等话剧崭露头角;2015年因《伪装者》《琅琊榜》跻身一线演员行列,一时间人气大火。
但戏剧舞台在靳东
心中始终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2012年,靳东凭借在《惊天雷》饰演毛泽东,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这次重回舞台,他为《温暖的味道》准备了3年。在他看来,影视剧的拍摄方式是不连贯的,它更多的是跟着场景在往前走;而话剧大幕拉开,就像人生一样再无回头路,错不得也错不起。最重要的是,在登台前你就要为此作好一切准备,而且是最充足的准备,这样的舞台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是考验更是磨炼。“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会问我们,到底什么是表演?我想,无外乎就是‘准备’二字,就是我们要作好所有的准备: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排练,要记熟所有台词甚至是对手的,要不停地在排练场去打磨提升……然后在无数次的排练调度中,把表演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是戏剧舞台考验演员功力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生活、工作、人生亦是如此。”
他对这一信念始终身体力行。20 2 4年,他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坚持将行政工作与艺术创作并行。“我在陕北高原拍戏奔走各地七八个月时间,突然有一天,我通过苹果树看到自己,苹果树的周期不就是人生的周期?这让我意识到,我48岁了,正处在自己人生的盛果期。我要抓紧一切时间,把手头每一件工作做到最好。再过10年,不管愿意与否,人要遭遇衰果期。”那一刻,靳东一个人站在陕北高原,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不觉流下了眼泪,然后痛下决心,舍弃过去两年为话剧投入的精力、资金,重新再创作话剧《温暖的味道》。最终他的付出浇灌出玉兰花开,评委们对靳东在《温暖的味道》里的表现赞誉有加:作为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戏剧佳作,靳东在剧中的表演质朴而真诚,凸显了演员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用心提炼,为营造“艰辛而温暖”的戏剧氛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善于从细腻、生动两个层面进入人物状态和心理世界,将正直有为、勇于担当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表现得执着坚韧而不失生活质感,体现出难能可贵的人物塑形能力。
而《温暖的味道》在北京的最后一场,10位来自平谷、密云、怀柔、大兴、房山的第一书记看完戏,深有共鸣——你带着特别好的初心下乡,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但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讲的,中国很多农村还是乡土社会,改变极难。再庞大、再高明的话术之后,最终你要做最实际的事情。把一亩地种好,很重要,未来种什么,怎么更好地种,更重要。
令靳东非常开心的一点是,《温暖的味道》在过去4个城市5个剧场的14场演出,有19000多观众买票来看戏,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让我们有勇气不怕困难,继续把现实主义题材搞下去,继续将今天中国农村的真实样貌呈现给更多的观众,继续努力排演一些能留得下来的作品。”其实,在最初决定排这部戏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乡村题材戏?到底怎么把大家吸引进来?“排演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话剧,尤其是乡村振兴题材戏,在3年创作中,我们反反复复讨论,怎么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怎么呈现一部真正好看的戏。”最终的结论是,不管什么题材,都要排出负责任的,艺术性、思想性、可看性统一的作品。艺术创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去培养观众,不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做出符合戏剧创作规律的内容。因为只有在剧场,观众才能近距离体验演员的真情实感,但这需要作品内容、视听形象、审美高度结合。做原创很艰难,《温暖的味道》讲如何面对、处理苹果新老品种更替的问题,新老观念碰撞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讲人和人之间的故事。“过去3年,对我也是极大的历练,我认认真真又把20多年前学的戏剧理论、20多年的创作心得再回炉。”靳东笑道:“刚开始排练时,真的争得面红耳赤。排了一两个月,瘦了,但更精神了,现在连怎么种苹果都会了。都不用专门去锻炼,自己整个精神面貌、状态都比之前更好更积极了。”
今年白玉兰戏剧奖获奖,很多人都对靳东“团长”的身份感到新奇。其实,早在中戏毕业后,靳东就加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入团第一课就是下矿井演出,至今21年,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从团员走到副团长再升任为团长的。“我们团历史悠久,1947年建团,人才辈出,2018年成为文旅部直属院团。观众看院团,其实很简单,你们这个团里都有谁。团里老一辈艺术家瞿弦和、贾雨岚、郭凯敏、范伟、张涵予老师等陆续退休,总得有人接上去,我们正当打,只能努力去做。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年轻人,比如刘昊然大学毕业,我们就把他招进来,希望可以为团里多培养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提到“我的团”,靳东团长充满自豪,更踌躇满志:“作为团长第一步,从我开始,撸起袖子上阵,一起来搞创作。提出问题的人比比皆是,解决问题的人凤毛麟角,行动大于一切,先把这个戏做出来。我希望《温暖的味道》能代表我们团的精气神。下一步,通过我们的行动告诉年轻人,在团里应该担起什么样责任。”
新的身份带来新的动力,自然也带来新的压力。靳东直言,以前带团队搞影视剧,可能和编剧、导演争论不休,甚至在剧组炒人,一切都是结果导向,“要做一部不太一样的戏,比如我会刻意要求演员们把接收、判断、反应这些过程全拿掉,更贴近生活,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要做就做到极致。”但做了团长一切都不一样了,“学了这么多年理论,又搞了这么多年创作,没有人告诉我,当了团长,创作工作以外,我要解决一些之前没想过的事,比如团里有同事家人生病了,求医有困难。作为团长,同事也得赶紧想办法帮忙。”被问到“创作”和“求医”哪个更难,靳东笑道:“都很难。”在国有院团,大家习惯了有问题找团长,靳东表示自己现在解决起家长里短的问题时已然“应对得也还行”,“当然,整个团好几百号人,我们最核心的目标还是培养人才、出作品。”
在靳东眼里, 煤矿文工团每任团长都很了不起,刘炽团长写的《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家喻户晓,邓玉华和瞿弦和团长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家,牟炫甫贾雨岚团长也都做了很多的好作品,自己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现在站在这个位置,虽说过去所有的作品积累让他有了一定的信服力,能实施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作为团长依然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拿出有世界语汇的、能够真正走出去的、具有真正含金量的作品,是我们唯一要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演员和团长,靳东还有一个新身份:博士生。20 2 4年秋,靳东开始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高峰作品研究,导师为中戏院长郝戎。“就是想回回炉。”靳东用简单六个字解释了在外人看来的“任性”或者“添乱”行为——毕竟,年近五十,名气不小,已是一级演员,作为一团之长也会有很多公务需求,这时候选择回到校园做个学生所求何为?但靳东有自己的想法:“三四年前,我就想考博,那时我已经有了紧迫感。也有人劝我考其他大学和管理专业,但回到母校、回到本专业,最符合我真实的想法。上大学时懵懵懂懂没太搞清楚的,应该再搞搞清楚。
回到家,我把老书翻翻,突然间被某一段吸引。人,真不能自以为是。我的专业方向是高峰作品研究,在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恰恰也是这些问题。”加之校园环境让靳东找到了久违的宁静,“一回到母校,我心就特别静,和师长同学往院里边一坐,不知不觉聊两三个小时,还有什么比这更舒服?”而谈及刚入学时在校园里屡屡被“围观”,靳东坦荡荡:“回母校回炉还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还是挺开心的。去上学,总是好的。我快50岁了,如果不学习,就停滞在这个阶段了。”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作为一个戏剧人,也作为一个演员,靳东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戏剧领域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瑰宝。“除了话剧,我们还有很多古老的剧种和独特的地方戏。所以现在,我也跟着我的老师同时在院团、学校,进行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和构建。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除了在舞台上力所能及地呈现作品之外,也能在理论研究和戏剧教育上尽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