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解码“精武会”跨越世纪的武术传奇

  • 来源:上海采风
  • 关键字:音乐,解码,传奇
  • 发布时间:2025-05-03 20:11

  刘 乐

  三月细雨里的上海仿佛氤氲着某种时空交叠的魔力。当我与词作者李老师撑着伞站在四川北路的精武总会门前时,檐角垂落的雨帘正将“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几个鎏金大字洇染出旧胶片的质感。李老师突然笑说:“你看这青砖墙,像不像当年陈真飞身踢碎的那块?”我们相视莞尔,两代人关于精武的集体记忆,此刻在雨打树叶的沙沙声里悄然苏醒。是啊!小时候看的那些《精武门》影视剧至今还在记忆中,我想这不仅是属于儿时的记忆,也是真真切切存活在城市里的文化脉络,那些光影编织的英雄梦,原是深埋在这座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基因,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影视剧里的“武林圣地”具象成文化传承的鲜活现场进入会馆, 映入眼帘的是霍元甲的半身铜像,肃穆而庄严。精武会副会长薛海荣为我们拿出这些年出版的关于精武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厚厚的《精武本纪》,记录了精武会百年来发展的点点滴滴。长衫翩然的武者、练功房里的兵器,历史的叠影一幕幕浮现。

  上海精武体育会诞生于上海虹口,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组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上海精武体育会之由来,缘起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的挑衅,当时此人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举重健美,蔑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同盟会骨干陈其美邀请武术家霍元甲赴上海滩应战。霍元甲在报纸上昭告天下:“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此言一出,洋人奥皮音等不战而逃,国人欢欣鼓舞。陈其美等人立即决定趁此风云际会之时,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1910年7月7日,在陈其美、农劲荪等倡导下,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任武术总教练。

  1983年港剧《大侠霍元甲》在内地开播以来,精武主题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霍元甲、陈真的名字深入人心。但其实,“陈真”是一个虚构人物。影视剧里霍元甲的徒弟陈真,其原型是精武会里的几位杰出干将。精武会创办以来,摒除历史上武术的门户之见,融汇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三大流域的248种武术套路,也正体现出上海的海纳百川。

  正当精武会创办不久,即将大展宏图之时,霍元甲却突然撒手人寰。为延续精武事业,传承“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百年间精武体育会在全体成员的奉献和支持下一路披荆斩棘,成长壮大。作为最早有组织向海外传授中华武术的体育团体,精武体育会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武林高手和普通民众,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强身健体的精神写照。

  如今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武武术的保护单位,面对市民开设武术培训,传授强身健体的理念,也走进校园开展少儿培训,继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武术精神。

  回望暮色中的精武会小楼,飞檐斗拱勾勒出天际线温柔的曲线。这个曾经在影视剧里被符号化的“武林圣地”,此刻在我心中具象成文化传承的鲜活现场。

  从当代人的视角弘扬精武精神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当年随着《大侠霍元甲》的爆火,其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家喻户晓,并传唱至今。随着时代变迁,精武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感到要用新的音乐表达来弘扬新时代的精武精神。于是我和词作者构思了男声二重唱《精武非凡》。整首作品以诞生于上海的精武精神为内核,从当代人的视角回看家喻户晓、传承百年的精武精神。

  在创作时, 我们采用流行歌曲的编配形式,主歌部分通过较为抒情的旋律叙述了精武会的前世今生,紧接着用一连串的切分节奏诉说其跌宕起伏的发展经历,以“4”到“升5”的增二度不协和音程运用营造出紧张情绪,将歌曲推向高潮,并引出恢弘有力的副歌部分。整首作品力图描绘出浓烈刚劲的音乐色彩,塑造出大气坦荡的精武形象,以较强的律动感展现百年精武文化的恢宏气势,体现出团结自强、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歌词方面, 词作者将“ 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转化为“爱国忠、修身严、正义坚、助人暖”写入歌词;用“独步龙潭,勇毅迈雄关;浪迹天涯,跋涉历千难;逐梦扬帆,磨砺英雄胆”描绘了精武会百年间不畏艰难、披荆斩棘一路发展壮大的故事,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气节;用“融会贯通百家拳”表现出精武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对精武精神以及海派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精武会是一个武夫云集之处,但经过一些研究,我们了解到,精武会还聚集了不少精通音乐之道的才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表示,习武健身之余,一批音乐人也开始了“问乐”活动,他们组织“中西音乐小组”“中华音乐会”“粤乐雅集”“群众歌咏”乃至组织“精武武舞”的展演,通过创建“辛酉剧社”“精武话剧团”“中华音乐会新剧团”等,甚至“问乐”国际,与沪上西侨音乐组织也有切磋与交流。仲富兰教授认为,音乐与技击动作是紧密结合的:一方面,技击动作是对音乐情绪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音乐又从情绪上和力度上渲染了技击动作的氛围。百年前,上海精武会的先贤是懂得武术与音乐高度融合的文化先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实践夯实了海派音乐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弘扬精武精神,传承“精武问乐”的传统,在呈现《精武非凡》这个作品时,我们也力图将音乐与武术结合。我联系两位歌手再次拜访了精武会,学习中国功夫配合舞台演唱。让我诧异的是,来教授功夫的武术教练是一对年近古稀的双胞胎姐妹,她们和精武会已结缘六十多年了。只见她们身形矫健,身手依旧敏捷,将各路拳法串联一起,按照音乐律动编排起了武术动作,让我们不禁感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此外,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精武英雄的光辉形象,制作大屏的老师运用了炽热如火的红色作为舞台背景,运用变换交织的灯光特效将舞台意境营造得热辣滚烫,血气十足。音乐响起,两位歌手帅气登场,精彩的演绎再现了精武风采,也把这股炽热的情怀传递给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最终作品在舞台上得以顺利呈现。

  音乐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但很多时候音乐创作者会面缺乏创作素材的难题。记得去年5月底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曲作家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时,授课老师告诉我们,要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资源,从值得歌颂的英雄事迹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创作之中,实现历史和现实的辉映。

  文化价值不体现在物体外观的好坏、功能的多少、经济价值的高低上,一种文化对于一个民族、集体和个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呼应。歌曲作为诠释文化精神的最佳载体之一,我认为有以下优势:文化是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的归属和精神家园,音乐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通过音乐可以有效传达文化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核;对歌曲来说,音乐和歌词相辅相成,可以塑造出相应的文化形象、传递文化思想,反映精神内涵及特定的文化背景;歌曲具有结构短小、易于传播的特性,可以依托媒体、平台进行播出,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增添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

  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我们可以从中深入发掘素材,发挥音乐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上海精彩。《精武非凡》是一次回归传统又拥抱数字时代的探索实践,还需要不断修改提升,也希望能不断创作,让世界通过中国音乐武术解码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