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基层单位人大工作实践──兼及基层数字人大建设

  • 来源:人大研究
  • 关键字:基层人大,工作实践,构建数字人大
  • 发布时间:2025-05-03 21:38

  (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人大工委,重庆,404188)

  内容摘要:基层人大工作是直接架起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搞好基层人大工作对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根本政治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重庆市万州区六个基层单位人大工作颇多创新:溪口乡的监督工作有力度、服务保障有温度、自身建设有厚度;甘宁镇的引领经济、引领社会、引领文明的“三个引领”;新乡镇的票决工作中群众期望值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坚持收集程序性与筛选灵活性相结合、坚持人大监督权与代表服务性相结合的“三个结合”;高梁镇的注重把好建议内容质量关、把好办理交办关、把好办理督办关、把好办理考核关(议案)的“四关”;牌楼街道的“线”上履职、“码”上收集、“云”上监督的“代表线上履职”;陈家坝街道的一块“留言墙”、两块“回音壁”的“小站里的大文章”,生动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建议基层积极构建数字人大,以期实现代表与选民群众“无缝”联系。

  关键词:基层人大;工作实践;构建数字人大

   基层人大工作是直接架起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搞好基层人大工作对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走访调研了重庆市万州区1个乡、3个镇、2个街道的基层人大工作实践,它们各有特色,现探究于后,并对构建数字人大提几点粗浅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溪口乡的“三个度”

   溪口乡位于万州区西南部,地处长江南岸,东连走马镇,南接燕山乡,西与瀼渡镇隔江相望,北与新田镇为邻,距万州主城35千米。全乡幅员面积44.64平方千米,辖4村1社区,33个村(居)民小组,现总人口9795人。现有区人大代表4名,乡人大代表52名,其中来自村、社区一线人大代表42名,带头种植水果的代表39名,其中100亩以上的有3名。乡人大在探索监督工作、服务保障、自身建设方面体现“三个度”。

   (一)监督工作有力度。选准监督关键点。按照法定性、针对性、特色性、全局性原则,列出财政预算执行、重点民生事项推进等监督工作清单25项,建立工作台账,按月序时推进,每季度末开展“回头看”,及时查漏补缺。找准监督切入点。探索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把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监督关口前移,开展全过程监督。重大项目建设事前看筹备,重点工作事中看进展,重要法律实施事后看效果。听取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监督推动十年禁渔措施和河长制责任落实,有效维护辖区12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安全。抓准监督着力点。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坚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注重多方听、全面看、客观评,灵活运用视察和评议多种方式,在发现不足、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二)服务保障有温度。当好选民贴心人。主动对接党建引领“院落主题日”活动和

  作者简介:陈碧琳,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干事,讲师;李思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关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院务秘书;陈兴华,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人大街道工委办公室主任。

  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制作“人大代表户”公示牌,张贴在代表家门口,亮明代表身份,代表就近接待群众来访、接受群众监督。当好群众传声筒。从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督办等各环节发力,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集中交办”“三次沟通”和“两次评价”工作机制,对承办负责人在办理程序、回复意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好发展排头兵。引导人大代表围绕溪口乡建设“四季水果之乡”发展目标,着眼市场需求发展金秋砂糖桔、贵妃枇杷等名优水果2.4万亩。1名乡人大代表领办的临江柑桔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99人,种植玫瑰香橙800亩,会员收入增加20%以上,近2年为村集体创收10多万元。

   (三)自身建设有厚度。完善履职平台。以乡人大代表之家为中心,以村、社区代表联络站为支撑,以产业基地、村(居)民情联络点为补充,以代表户为基础,完善四级协同履职平台。优化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人大主席团季度例会制度等,落实“两联一述”工作要求,以制度规范促进工作规范。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主席团成员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廉洁履职,打造求真务实、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二、甘宁镇的“三个引领”

   甘宁镇地处万州区西南部,东与新田镇隔江相望,南扼龙沙镇,西依响水镇,北连柱山乡,距万州区政府驻地34千米,区域总面积104.8平方千米,总人口53000余人。该镇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甘宁镇有区人大代表13名、镇人大代表75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技术、信息、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三个引领”助推发展。

   (一)引领经济。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子。18名人大代表领办、合办农业企业,带头发展产业,流转土地4500余亩,整治高标准农田800亩,种养“稻鱼”600亩,带动160余名群众增收;1名代表投资500余万元,引进荷兰先进设备及技术,发展“数字番茄工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拓展创业发展新空间。近年来,代表返乡创业,带动身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1名代表将区外项目税收引回万州,开工项目7个、合同金额10多亿元;1名代表长期与中建七局合作,常年带领本地1000余名农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闯出集体经济新天地。1名代表引导兴国村26户农民入股,发展100亩玫瑰香橙村集体经济;1名代表领办1100亩“亚行”项目进展顺利,间种的黄豆初见成效;2名代表创办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为冠丰村集体分红10万元以上。

   (二)引领社会。围绕中心促发展。近年来,区、镇人大代表投身基层治理,参与人居环境整治172人次、纠纷调解263人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问题120余个,向区、镇提出代表意见建议69件。抢险救灾显身手。面对百年罕见旱情,区、镇人大代表带领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巡山护林、抗旱保苗、禁烧秸秆677人次;13名区、镇人大代表2次15人次参与燕山乡森林火灾扑救。帮贫解困送温暖。区、镇人大代表走访帮扶188户贫困选民,帮助解决资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10余件;5名区人大代表积极捐资助学,与贫困学生结成“穷亲戚”,资助其大学4年学习生活费,帮助辖区内15名优秀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

   (三)引领文明。区、镇人大代表宣讲政策、法规,参与选民接待日、院落主题日325人次,结合每年3月法治宣传月(周)、“4·3”代表日、“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其芳讲坛”等平台,纷纷走进甘宁等3个场镇,宣传宪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营造学法、用法、遵法、守法文明良好氛围。

   三、新乡镇的票决工作中的“三个结合”

   新乡镇地处万州区西南边陲,东接石柱县临溪镇,南邻长坪乡,西与武陵镇隔江相望,北和燕山乡紧依,距万州行政中心地69.0千米,区域总面积43.3平方千米,总人口12000余人,区人大代表4名、镇人大代表52名。镇人大紧盯中心工作,精心制订《新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每年征集预选项目至少15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要求代表票决中注重搞好“三个结合”,票决出来的项目,既要体现先急后缓、成熟优先、好中选优的原则,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还要让代表满意度高,群众反响好。

   (一)坚持群众期望值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一是宜精不宜多,突出重点,认真对项目进行筛选。二是就急不就远,筛选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民生实事,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可票决、进展可监督、结果可评议、成果可检验。三是尽力不吃力,在民生实事项目资金解决问题上,可通过本级预算、上级补助、村(居)统筹等多方合力筹集。

   (二)坚持收集程序性与筛选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把好项目“收集关”,多形式、多层面征集民生实事,最大限度体现民意。另一方面把好“筛选关”,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库,分轻重缓急,既保证项目的“民意性”,又保证项目的“可行性”,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三)坚持人大监督权与代表服务性相结合。推进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一方面要坚持好票决工作的原则性、程序性,敢于较真逗硬,确保不走过场;另一方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积极出谋划策,形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高梁镇的“把好建议(议案)四关”

   高梁镇地处万州区西部,东与沙河街道为邻,南与太白街道相依,西与李河镇接壤,北与铁峰山相连,318国道、达万铁路、建设中的渝万城际铁路穿境而过,万宜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进出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辖区面积100.9平方千米。下辖4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49000余人,现有区人大代表12人、镇人大代表76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或建议是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或建议是国家机关等的法定义务。镇人大认真按照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曾明确提出的代表建议(议案)工作应当做到“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办,努力做好代表建议工作,实现“两高”要求,注重把好“四关”,确保人大工作走深走实。

   (一)把好内容质量关。镇人大针对一年两次人代会代表集中提建议较多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各代表小组开展好会前视察,针对准备提出的建议搞好调查研究,收集好建议素材。每个代表撰写好建议后,分别送代表小组组长审核修改,审核建议内容是否符合政策法律规定,逻辑是否清晰,格式是否规范。

   (二)把好办理交办关。建议交办由镇党委把关,专门召开镇党委会议研究建议交办工作,梳理办理建议,落实牵头镇领导和承办科室,提出明确的办理时限。

   (三)把好办理督办关。镇人大办全程督、人大主席重点督、主席团会议审议督,把督办建议和推动政府工作结合起来,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把好办理考核关。把建议办理工作纳入站、办、所、中心的考核内容,分值5分。办理结果既要代表满意,又要主席团测评满意的才能得满分。

   五、牌楼街道的“代表线上履职”

   牌楼街道地处万州城区牌楼长江大桥北岸,东临长江,西倚九池街道,南连龙都、双河口街道,北接高笋塘街道。幅员面积9.8平方千米,下辖牌楼、袁家墩、搭马桥、太平、印盒石、观音岩、万安、大河沟、石峰9个社区,划分为192个网格。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122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区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53823元。辖区常住人口16.5万人,现有区代表18人,议事代表61人。街道在代表线上履职做了有益尝试。

   一是“线”上履职。街道对照“六化标准”“七有要求”,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迭代升级大河沟、搭马桥、石峰社区人大代表活动站(民情联络点)3个,建成无纸化会议室1个,增设数字触摸屏2个,实时展示代表风采、发布人大活动、公示办理情况。序时推进“人大代表全渝通”线上代表家站点场景应用,搭建大河沟社区、石峰社区2个全天候线上代表履职平台,完成7名人大代表进站、2名人大代表入点,实现群众意见、代表排班、主题活动等线上管理全过程贯通,代表“亮身份”、渝快政激活率、线上履职率实现100%。

   二是“码”上收集。街道在代表公示栏,代表家、站、点设置群众留言二维码、代表微信二维码,实现群众“扫一扫、找代表”。按照每名人大代表联系9~12个网格要求,18名人大代表相应进入192个网格,以网格为单元履职。街道人大代表、议事代表进网入格、进圈入群,在线收集民情民意295个,回应群众关切200余个,尽最大努力实现“码”上收集、马上办。

   三是“云”上监督。街道运用“141”基层智治体系开启“云上”监督,在党的建设板块下设置人大代表岗,将18名人大代表纳入岗位管理,将61名议事代表纳入“五长三员”队伍,促成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民生事项办到心坎。人大代表、议事代表运用“141”数字平台上报群众意见建议32条,有效处置光明小区电梯纠纷、星都会摆摊扰民等事项22件,推动街道“五个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序时推进,真正做到人大监督、代表履职同基层治理无缝衔接。

   六、陈家坝街道的“小站里的大文章”

   地处重庆市万州区北部,行政中心所在地,东、东南与太龙镇为邻,南、西南濒临长江与老城区隔江相望,西、西北与五桥街道接壤,总面积34.8平方千米,总人口55000余人。有区人大代表11人,街道议事代表50人。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街道办事处在沱口社区以“党建引领”为基石,整合代表力量,将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合而为一,设置“代表活动站”,实现资源共享和问题共解。站内使用面积65平方米,周边配套工、青、妇等群众活动场所300余平方米。进站区人大代表2名、街道议事代表10名。站内设置一块留言墙、两块反馈回音壁。“留言墙”是民意的发源地,“回音壁”则是成果的展示台,还有可查询、可互动、可追溯的电子化管理。“代表活动站”不单是代表履职的“大平台”,也是居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好去处,更是促进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平台。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小站里写出了民生大文章。

   (一)一块“留言墙”,两块“回音壁”。“留言墙”,记录着群众的声声诉求,为群众反映愿望与心声搭建桥梁。设立“留言墙”,创新了沟通渠道,确保居民的声音能够及时被倾听和反馈,构建起良好的互动机制。两块“回音壁”,晾晒着一桩桩为民处理的实事,为群众监督与评价敞开通道,做到声声有回应、句句有回响。

   (二)“留言墙”上句句有回响。“沱口社区一期还房居民,每到夏天,特别是老年人没有休闲、乘凉的地方。”2024年9月初,社区居民汪荣在代表活动站的“留言墙”上,用一张小小的便利贴,写下了居民们的急切渴望。每月10日虽是代表活动站的固定接待日,但为了弥补错过时间的居民发声,“留言墙”发挥了重要作用。汪荣的留言很快被代表发现并上报社区,经过协调努力,最终在一期还房闲置地下室增设了座椅,打造出温馨的居民休闲活动场所。

   (三)“回音壁”上声声有回应。代表活动站墙上,“‘代表有约’听民意、‘民呼我应’解民忧”大红标字,是代表活动站的使命与担当。一块“回音壁”展板,以台账形式详细记录着代表建议、票选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意见建议三大类的办理情况。另一块“回音壁”展板则通过图片直观展示着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进程或效果。每一条记录,每一张图片,都是对群众关切的回应。

   “代表活动站不仅要反映‘所需’,更要有‘所应’,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把办理情况展示在“回音壁”,公开答复群众,不仅让代表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事项办理进度了如指掌,也促使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做到环环有责任、环环有监督、环环有说法。

   家住南滨上院的双职工家庭张女士为孩子无人照顾而发愁。2024年1月17日,“老幼托育服务提质”在陈家坝街道第一届议事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票选成为本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家门口的托育园顺利建成,环境温馨,设施完备,师资优良。张女士看着孩子在托育园里快乐成长,满心欢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小站”发挥“大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代表活动站已收集社情民意22件,其中代表直接解释答复或协调处理12件、转社区居委会解决5件、推动涉事方民主议事并妥善化解4件,形成代表建议上报区人大,区人大责成相关上级部门解决1件,社区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七、构建数字人大建议

   当今正处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跟上时代步伐,建议及时构建数字人大系统,从五个方面,实现代表与选民群众“无缝”联系。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技术,尽快构建数字化人大系统、设置数字化分析模块。二是充分利用代表履职平台,分级、分层设置代表履职考评标准,强化履职责任,促进代表真正为民履好职、服好务。三是建好、建优代表“家、站、点”阵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代表与选民深入交流。四是将人大代表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公示张贴进选区、进楼栋,既方便选民群众及时联系代表反映诉求、提建议,也方便代表与选民及时沟通,不能解决的,提炼好代表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早日解决。五是提高代表数字化运用水平,让代表及时将履职工作情况录入履职系统,强化履职系统管理和考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