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 来源:销售与市场
  • 关键字: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
  • 发布时间:2025-05-04 13:58

  刘梦月1 朱广娇2 (1. 安阳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 安阳学院原阳校区河南原阳453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优化了业务流程及管理水平,增强了产品创新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及影响力。然而,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存在转型目标不明确、供应链协调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明确转型目标、优化供应链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以期帮助制造业企业顺利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21 世纪,全球企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与高效化,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并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然而,制造业企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如数据安全、人才短缺等。针对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帮助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业务模式、生产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进行全面重塑,以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1]。转型过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革新,还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1.1 优化业务流程及管理水平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业务流程优化与管理水平提升的新机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制造业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核心业务流程,从而实现透明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数字化技术可以协助制造业企业追踪原材料的来源、监控库存水平,并预测市场需求,进而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流安排。

  数字化转型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与协同[2],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内部沟通的效率,还使得制造业企业能够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增强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1.2 增强产品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在产品设计、功能优化以及市场响应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借助先进的设计软件,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丰富的功能。这些软件工具使得设计师能够轻松地进行复杂的产品建模和仿真分析,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就能充分预见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更在源头上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此外,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广泛地收集客户反馈和市场信息,及时发现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1.3 提升品牌形象及影响力

  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升制造业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而且在塑造制造业企业外部形象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数字化营销策略,为制造业企业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型传播渠道,制造业企业能够更广泛地触达潜在客户,精准传递品牌价值与理念。数字化转型还强化了制造业企业与客户的实时互动和沟通。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在线客服工具,制造业企业能够实时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体验。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且能在客户心中塑造积极、负责的品牌形象。

  数字化转型在服务领域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可能。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制造业企业可实现对售出产品的远程监控和维护,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贴心的服务。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还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转型目标不明确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还阻碍了整个转型进程的顺利进行。

  第一,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认知不深入,导致在设定转型目标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在此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盲目跟风,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却难以看到实际成效。

  第二,尽管部分制造业企业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制定的目标过于宏大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使得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无法有效地评估转型的进展和成果。

  2.2 供应链协调效率低

  供应链协调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制造业企业在其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面临供应链效率低的问题。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销售等,每个环节均存在烦琐的操作和审批流程。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存在延迟和误差,导致企业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不协调[4]。由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导致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以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2.3 复合型人才短缺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制造业企业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复合型人才需具备动态视野以及数字化加持能力,能够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变革趋势,以数字技术全方位挖掘企业强项与潜在优势,并动态调整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达成产品协同能力、合作开发能力和产业联盟能力的同频共振。人瑞人才科技集团联合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缺口在2500 万人至3000 万人之间,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由于缺乏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人才,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往往难以将先进技术与实际业务需求有效结合。这导致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却未能达到预期的业务效果,甚至可能因技术与业务脱节而带来运营上的混乱。此外,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制造业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难以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挑战。

  3 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3.1 全面做好转型规划

  制造业企业若想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是全面做好转型规划。转型规划不仅关乎技术层面的升级,还涉及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制造业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因此,转型规划的全面性和细致性显得尤为重要。

  制造业企业需深入研究和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趋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转型目标及全面规划。转型规划应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制造业企业需深入剖析自身的业务特点、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内部和外部因素,找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例如,针对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制造业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转型规划需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实际能力。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投入和迭代的长期工程。因此,制造业企业在规划阶段需明确投入、产出的预期,制定合理的预算和时间表,确保转型过程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此外,转型规划还应包括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在转型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包括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技能和素养;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共同应对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全面做好转型规划是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绩效优化管理的关键所在。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深入剖析业务特点、充分考虑资源能力、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等举措,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和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供应链协同发展是制造业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制造业企业可构建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有助于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误和误差,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当供应链中的各环节均能实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时,制造业企业能更好地协调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方面的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供应链协同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等,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制造业企业需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打破内部壁垒和层级限制,建立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决策机制。加强供应商管理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关键。制造业企业需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共同应对市场变化。通过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期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与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有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作业,有助于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

  3.3 完善人才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机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还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团队协作。因此,制造业企业必须从人才培养机制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制造业企业需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校企合作等多个层面。第一,可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与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制造业企业可直接从源头获取所需的人才资源,降低在市场上寻找合适人选的难度。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制造业企业可更早地接触到潜在的优秀人才,为其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进而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第二,制造业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对现有员工进行数字化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和顾问的方式,弥补内部复合型人才的不足。外部专家和顾问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他们的加入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更快地掌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除了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造业企业还需注重人才的激励与保留。数字化转型往往伴随着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充足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可通过设立创新奖励、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提升意愿。

  制造业企业应高度重视完善人才机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工作,将其纳入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中,并持续投入资源进行推动和实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制造业企业运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以及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进一步印证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然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明确转型目标、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人才机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京鹤, 王晨, 韩哲. 面向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思路[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3(5):63-66.

  [2] 王竹青, 孙丽华.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与实践[J]. 商业会计,2020(3):104-106.

  [3] 尹佳宁, 万海玉.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3):22-23.

  [4] 赵娜, 宋子祥, 李珮, 史紫千.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J]. 科学决策,2022(12):21-36.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智能AI 融入财务管理工作研究”(2025-ZDJH-117);2024 年安阳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数智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刘梦月(1999―),女,河南安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公司治理。朱广娇(1995―),女,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