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自然元素的美工教室空间布置:创造力与探究的实践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自然元素,教室,探究
  • 发布时间:2025-05-10 10:28

  董尊武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美工教室作为幼儿艺术教育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合,其空间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从当前来看,在运用区域材料过程中存在材料成品化程度高、伪丰富等问题,区域材料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去自然化”现象,这与幼儿园游戏化与生活化教学理念本质相悖,不利于幼儿的快乐成长。而自然材料来源于大自然,它们天然形成,形态各异,且容易获得,在幼儿园周边以及内部就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材料,是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和知识学习的最佳选择。基于此,本文就以美工教室空间布置为例,针对应用自然元素来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幼儿园美工教室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自然元素在美工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1 激发创造力

  自然界不仅孕育了万物,同时也是创意的源泉。从晨曦初露到夕阳西下,从山川湖海到花鸟虫鱼,每一抹色彩、每一种形态都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无尽灵感。在幼儿园美工教育中融入木材、石头、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平台,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户外挑选的石头和木材,通过打磨、拼接处理,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就会被赋予了新的形态与意义,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对话,更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1.2 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精心设计,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树皮、石头、落叶、泥土等自然材料,不仅能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了解这些自然材料的来源和特性,从它们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成熟,到被人类以何种方式采集、利用。通过这一系列项目化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他们内心种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1.3 提升观察力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在应用自然材料进行美工教育时,幼儿通常都会被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吸引,并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树叶脉络、花朵颜色,还是岩石表面风霜侵蚀的痕迹都成为他们眼中值得深入探究的对象。这种对自然材料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显著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教会幼儿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作为探索世界的工具,久而久之会使得幼儿的观察力变得更加敏锐。

  1.4 培养探究精神

  幼儿年龄尚小,尚未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因此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面对石头、树木、花朵这些自然材料时,他们也会表现得格外兴奋,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自然材料就像是隐藏着的未解之谜,他们渴望揭开这些自然材料背后的真相,理解其运作的规律。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勇敢地踏入未知的领域,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 美工教室空间布置原则

  2.1 合理布局,满足儿童创作需求

  在幼儿教育中,美工室的设计对激发幼儿创意与艺术潜能起着关键作用。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充满新意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引领幼儿踏入创意美术世界的门户。这一空间不仅要求视觉上的艺术沉浸,更需心灵上的共鸣,让幼儿在每一次踏入时都能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创造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工室设计可包括美术活动室、材料室、作品展示区、写生区、欣赏区等。为了确保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舒适与便捷,美工室应具有充足的光线。同时,考虑到美工活动常需要利用水,空间布局也应靠近水源。美工室内的桌椅、环境的布置与装饰,力求色彩丰富、造型可爱、气氛温馨以及形式多样,以丰富幼儿的审美表象。此外,美工室的布局充分尊重儿童的行为习性与认知特点,既保证了区域功能的明确划分,又通过流线型或左右穿插式的空间结构设计,营造出开放的互动空间。

  2.2 丰富材料,支持幼儿探究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诸如树枝、树叶、果壳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幼儿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因此,在对美工教室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树枝、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等材料。通过上色,或者是重新变化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艺术载体,让幼儿感受到艺术源于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呈现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和操作欲望。对于美工教室中家具的摆放则应力求与整体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趣味性的艺术氛围。例如,可以采用木桩来替代传统的桌椅腿,让自然的气息流淌于每个角落;用树枝编织成独特的吊灯,为空间增添一抹野趣;或是将油漆桶改造成色彩斑斓的储物柜,石材则成为点缀其间的自然元素。这些充满创意的家具设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2.3 作品陈列,营造艺术氛围

  作品的展示方法在美工室创意氛围的营造中占据核心地位,可引领幼儿沉浸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感知,点燃内心的创作火花。作品的陈列设计丰富多样,既可以是隔断的柜子展示、墙上悬挂,也可以是组合变整体、利用上方空间悬挂、数量累积成构图。通过巧妙地排列组合、交织搭配、创意加工点缀,形成和谐的格局和状态,为幼儿打造出一个创意舞台。

  3 自然元素在美工教室空间布置中的应用策略

  3.1 齐动员,充实素材和资料

  在对自然材料进行收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材料提供的多元主体作用,让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具体来看,首先,应注重对日常材料的搜集。对此,幼儿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自己的美工材料搜集库房,然后积极鼓励幼儿和家长将他们生活中闲置的自然材料带入幼儿园。例如,瓜果种子、花朵、玉米以及鹅卵石等,以此来作为班级布置美工教室的素材。随后教师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不同区域,以丰富美工教室的色彩和功能。采用这种模式来搜集美工材料,不仅可以为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提供更多素材选择,而且还能大大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材料征集。在对美工教室空间进行布置时,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空间布置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家园共育的原则,积极联络家长,寻求家长的支持,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和主题活动有关的美工材料。例如,在以“蔬菜屋”为主题的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活动中,为了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室空间,教师可以邀请每个家庭带几种蔬菜作为活动材料,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作为开展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素材。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幼儿各自带着从家里拿来的黄瓜、卷心菜、土豆、辣椒等蔬菜,再配合美工教室中的其他材料,共同打造出了树木、花草、高山等五彩斑斓的世界,使得整个美工教室充满了童趣和创意。采用这种家园共育的方式,幼儿、教师、家长齐动员来搜集美工材料,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园双方在幼儿园美工材料方面的作用,为开展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提供更多素材,而且整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与成就,幼儿们更是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对美工教室空间进行布置的创作过程中,家长们对于这样的活动更是赞不绝口。

  3.2 走出去,寻找材料与灵感

  “走出去”指的是在进行美工材料寻找活动时,应将活动举办地放到户外,深入到大自然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田间地头、河畔草地来寻找美工材料,并通过幼儿对大自然中所看到的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来获得创作灵感,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老师。具体来看:在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在田野、公园以及山林间,隐藏着无数宝藏,细长的柳条吐露嫩绿,可以用来编织帽子、花篮和栩栩如生的动物玩偶。草丛间,色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如火、白的似雪、黄的灿烂、紫的深邃,可以用来编织花环和插花。夏天,烈日炎炎,泥塘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园圃间蔬果飘香。幼儿可以用荷叶编织成夏日清凉的小帽,用蔬菜瓜果进行手工创作,乐趣横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幼儿可以用秸秆编织成形态各异的玩偶与动物模型。用搜集的植物种子拼画,用金黄的落叶制作书签或标本,装点着孩子们的书页与梦想。冬天,北方世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大自然成为孩子们进行创作的天然画布,在教师的引领下,堆砌起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雪人,用搜集起来的塑料、布条、树枝来打扮雪人,其乐无穷。

  由于幼儿对于世界的认知尚浅,正因如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未被禁锢。教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各种手工材料,从大自然中获得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灵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3.3 带回来,开启想象与创作

  “带回来”指的是在开展户外美工实践活动时,将搜集到的美工材料带回幼儿园,作为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素材。大自然孕育出万物,有着多种多样的美工材料,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将搜集到的美工材料进行整理,通过修整和加工,让看似平平无奇的物品成为美工教室布置的绝佳材料。常用的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材料有石子、树叶、干花干草、植物种子,树枝等。

  一是石子。在山脚下石堆旁、小溪畔,散落着形态各异的石子,或是光润可人的鹅卵石,或是晶莹剔透的方解石,无一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石子不仅是自然界的杰作,更是幼儿进行美工创作的宝贝。搜集一些石子带回教室内,通过拼画、拓印等处理,将其装点在美工教室之内,可以让幼儿爱不释手,乐在其中。

  二是树叶。大自然的调色盘上,树叶以其独特的形态与斑斓的色彩,成为美工区不可或缺的素材。树叶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易于采集和保存。幼儿可以采集棕榈叶编织成夏日清凉的蒲扇,采集红枫叶剪裁成画,采集荷叶当作头盖。将这些五彩缤纷的树叶收集起来用于装点美工教室,用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绘出幼儿心中的梦想。

  三是干花干草。每个季节都有漂亮的花草,结合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需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田野户外采集一些合适的花草,然后通过风干、烘烤等处理将其制作成为美丽的干花干草,用于对美工教室进行布置,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是植物种子。种子具有简单易得,便于保存的优点。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各种植物种子进行收集,并进行晒干等处理,将其作为美工教室布置的材料。例如,可以用玉米穗砌成墙作为美工教室不同区域的隔断,利用黑豆和糯米来组合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除此之外,黏土、树枝和秸秆等也可以作为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的自然材料,利用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活动,带领幼儿将各种材料进行搜集和加工,并对其进行科学应用,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美工教育的作用,激发出幼儿的无限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3.4 留下来,陪伴成长与发现

  “留下来”指的是将搜集到的自然材料用于美工教室设计中,做到教育留痕,发挥自然材料的最大价值。教师利用这些自然材料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让幼儿在教室之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打造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环境,让自然元素陪伴幼儿快乐成长。首先,可以打造出触摸墙,在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过程中建立触摸墙,将幼儿从大自然中采集的花草、树叶以及石子等材料固定在触摸墙上,让幼儿可以直观地进行触摸和感受。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这些自然物品形状、色彩、气味及触感的认知,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可以将幼儿在此区域完成的美工作品固定在触摸墙上,在每幅作品上都完整留下作者的基本信息和美好的祝福话语,供师生共同欣赏,形成一个随季节更迭而不断丰富的艺术展示空间,成为孩子们探索自然、记录成长的温馨角落。

  其次,还可以在美工教室之内开辟种植园,将大自然搬入美工教室之内。在这片精心规划的区域内,种植花卉、蔬菜、水果,让幼儿无需远行即可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开展种植游戏,将科学种植和生命孕育等教学内容融入至美工活动之中,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也可使得美工活动更加贴近自然。

  4 融入自然元素的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美术活动和区域环境设置要求,针对美工教室空间进行布置,以“无尽之木”为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巧妙融合自然元素与木质材料,为儿童创造出了一个既温馨又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该设计理念最初源于《春秋繁盛》,其中有云:“木者,春生之性。”木,作为生命之源,承载着孕育万物的使命,其温和的属性使其成为建筑设计中融合空间与自然的最佳介质。该幼儿园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正是以木质材料为核心,最大程度地向自然敞开,通过空间的疏朗和留白,让幼儿园与自然环境共同呼吸,实现一场回溯东方意境的艺术之旅。

  木材天然的纹路质感如同岁月留下的细腻笔触,每一道纹理都承载着生命的故事与自然的韵律。这种独特的质感,在幼儿园的空间设计中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它能够更好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氛围,仿佛将孩子们轻轻包裹在自然的怀抱之中。温暖的木质色彩,柔和而不刺眼,给幼儿带来一种家一般的视觉感受,让他们从踏入这片空间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安全与归属感。不仅如此,木材那浑然天成的自然肌理,也为幼儿提供了温暖的触感。当小手轻轻抚过那粗糙或细腻的木质表面,孩子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度与质感,这种亲密无间的接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公共区域的一侧,一棵独特的树形木质造型独自伫立,不仅是视觉上的焦点,更是结构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晶。巧妙地运用木材的韧性与强度,通过精心地设计与构建,使这棵“树”在沉稳中不失轻盈,蜿蜒伸展的姿态如同自然界中的真正树木,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抹灵动与优雅。为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利用空间内凹部分,设置卡座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娱乐场所,卡座底部的收纳设计更是体现了空间利用的智慧与巧妙,既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又保持空间的整洁与美观。

  在美工室设计中,大面积使用原木色系,营造出一种自然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出一个自由空间。科学应用线条、结构与色彩,将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既有序又富有变化的空间环境。线条的流畅与结构的稳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可靠的创作平台,而色彩的和谐与层次的丰富,则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为进一步增强建构室的趣味性,将积木元素融入了墙面设计中。这些积木元素以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呈现在墙面上,形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还能够在视觉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探索学习的热情。孩子们在观察、触摸、拼接这些积木元素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还培养了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拱形窗的设计模糊了美工室和大厅的边界,使得两个区域在视觉上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打消了边界所带来的距离感与隔阂。幼儿们在穿梭于美工室与大厅之间时,能够无缝衔接于不同的学习场景,促进了区域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幼儿园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扇形开窗以木饰设计为核心,巧妙地勾勒出流畅的曲线,为硬朗的建筑空间增添了几分温柔与雅致。抹去了传统建筑中棱角分明的沉闷感,还以其独特的形态语言,与简约的几何形状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和谐又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氛围。

  针对美工室的功能区进行划分,结合幼儿开展艺术活动中的收纳、准备、操作、分享展示等流程,将美工室划分为准备区、手工操作区、涂鸦区、扎染区、陶艺区以及展示区等不同功能区。其中,将准备区设置在靠近入口或易于幼儿进入的位置,配备充足的储物柜和开放式货架,用于分类存放各类艺术材料。手工操作区设置在相对安静且光线良好的位置,在该区域内设有适宜幼儿身高的工作台,配备可调节高度的椅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舒适地进行创作。涂画区设计为开放且富有创意的空间。墙面和地面采用易清洁的防水涂料,并设置大型画布或黑板墙,让孩子们可以尽情挥洒想象力。扎染区、陶艺区设计在靠近水源的位置,并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扎染区设有固定的染色架和多种扎结工具,而陶艺区则配备有电动转盘、泥塑工具和烘干设备。展示区位于美工室的显眼位置,用于展示幼儿们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照片,配备多层展示架、悬挂式展板和LED照明,确保幼儿的每件艺术作品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各个功能区之间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联系,还需要考虑到干湿分离、安全等因素。对此,该幼儿园在进行美工教室功能区域划分时,将与水池联系较为紧密的扎染区、陶艺区、涂画区放置在同一个区域之内,而将剪纸木工、编织等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功能区放置在一起,以此来提升美工室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木质材料是极具纯粹性和可塑性的自然元素,能够为幼儿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无边界的成长空间和有温度的生活空间,成为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探究能力的催化剂。采用环境教育理念,采用木质材料将自然元素融入至美工教室空间设计,在这里实现自然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架起一座桥梁,连接起幼儿与自然、幼儿与社会、幼儿与自我,让幼儿在这里快乐地成长。

  5 结语

  综上所述,美工教室是幼儿园重要的学习和创作空间,合理布置美工教室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应用自然材料,将自然元素融入美工教室空间布置,架设起一座连接大自然与幼儿的桥梁,做到无须远行,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过程中,首先对自然元素在美工中的价值有充分认知,并秉持着合理布局、丰富材料、作品陈列的原则,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来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美工教室空间布置,充分发挥自然元素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