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0 11:05
李文霞
(界首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安徽界首 2365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餐饮已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完善第三方平台审查、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执法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以此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餐饮以其便捷性和多样性迅速成为消费者餐饮消费的重要选择。然而,随着网络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目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第三方平台审查监督流于形式、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以及社会监管未落实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网络餐饮品安全以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网络餐饮服务交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止对人体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害。这一监管过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作为监管的核心力量,需结合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现状,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进行监管与规范。同时,市场和社会主体也应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推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2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较于传统餐饮行业,网络餐饮具有跨地域、隐蔽性强等特点,这使得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难以完全覆盖网络餐饮的各个环节[2]。针对网络餐饮的特殊性质,如线上销售、物流配送等,现有法规缺乏具体、明确的规范;各地在网络餐饮监管上的标准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导致监管效果参差不齐。这种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此外,随着网络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但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却相对滞后。例如,现有法规难以适应网络餐饮行业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导致监管存在漏洞;法律法规的滞后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使得网络餐饮行业在面临新挑战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
2.2 第三方平台审查、监督流于形式
当前,网络餐饮服务平台上的商家数量庞大,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商家入驻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在商家准入资质审核上把关不严。一些平台对商家的经营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的审查流于形式,甚至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情况。这使得一些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商家得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业务,为食品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除了审查把关不严外,第三方平台在监督商家行为方面也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3]。例如,平台对商家的日常运营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一些商家在平台上销售过期、变质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但平台并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影响了平台的信誉。此外,平台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时往往反应迟缓、处理不当。一些消费者在网络订餐过程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向平台投诉后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这不仅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也助长了商家的违规行为。
2.3 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网络餐饮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分散性,要求监管部门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能力。然而,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在技术装备、人员培训上投入不足,难以实现对海量网络餐饮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精准分析,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问题发现滞后。对于利用技术手段掩盖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监管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另外,网络餐饮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职责划分不明确、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监管链条断裂。例如,对于网络餐饮平台的资质审核、商家违规行为的查处等,往往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而协同机制的缺失则大大削弱了监管效果。
2.4 社会监管未落实
尽管消费者是网络餐饮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体验者,但他们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参与度并不高。消费者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即使消费者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投诉举报渠道不畅或担心个人信息安全,往往选择沉默或放弃维权。这种公众参与度的缺失,使得社会监管的力量无法得到有效发挥[4]。另外,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在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餐饮服务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媒体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深入报道。此外,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存在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反而削弱了媒体监督的公信力。
3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3.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立法
①加快网络餐饮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上位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将监管法定责任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推动跨地区和跨职能部门的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负责网络餐饮服务的日常监管和违法查处,而农业、工信等部门则应在各自领域提供专业支持。②对食品安全处罚进行更加明确、详细的规定,并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实现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加速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网络餐饮经营者的合规审核,明确其应负的法律责任,细分网络餐饮经营的罚款数额[5]。对于第三方平台的处罚,可以采用一定的比例惩罚制度,也就是根据平台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
3.2 完善第三方平台审查、监管制度
第三方网络餐饮平台要履行自身的监管责任,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对网络餐饮食品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联合审核。第三方网络餐饮平台应对网络餐饮企业提供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店铺照片等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核查,如有弄虚作假的,将进行严厉处罚,以此保证平台所收集和公布的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能给线下违法行为提供一些线索。线下审核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网络餐饮经营者的每日运营情况进行随机抽检,如有违规情况,及时向市场监管机构举报,并依法惩处网络餐饮经营者。第三方平台还应按照平台的规定,对发现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外卖平台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存在较小风险的外卖平台给予降级、扣分等处罚;将存在重大食品安全违法问题的网络餐饮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并将违法证据和材料移交市场监管机构。同时,第三方平台也要组建自己的专业审查和监督队伍,招募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提升审核效率。此外,第三方平台应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制度,要求网络餐饮经营者在其营业地点设置监控设备,让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对其进行监督。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察到餐具消毒、食材清洗、食品处理等重要环节的操作过程,打破网络餐饮和食品贸易的安全屏障,使整个社会都能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设置抓拍特定行为或情况的摄像头,抓拍一些指定动作并将其存储到平台中,避免出现纠纷时因证据不足而难以追查网络餐饮经营者的责任。
3.3 完善监管执法体制
在网络餐饮交易中,消费者无法得知店铺的实际环境、经营状况、食品质量等,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执法人员的监管职能,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修养,树立“一切为民”的宗旨,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一定的责任。①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并建立起相应的问责机制,不定期地进行评估和检查,营造出良好的行政执法氛围。与此同时,要完善赏罚分明的体系,对于能主动完成工作,积极性较高的执法人员,要进行表彰和鼓励;对于态度消极、懒怠的执法人员,要严肃处理。②扩充监管人员的规模。扩充监管人员,不单单是扩充执法人员数量,也可以将外卖员纳入食品安全管理队伍中。针对外卖员建立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并依据考评结果确定外卖员的报酬和期满后是否续聘。目前山东省禹城市、四川省宜宾市等已经探索出由外卖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督员”的创新管理方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组织岗前培训,聘用综合素质较高的执法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也在进行深入变革,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招聘执法人员时,政府部门应对应聘人员的资格进行限制,如招聘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高质量人才,并要求其参加培训,且获得相应的执法资质,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执法队伍,确保网络食品安全。在组建好队伍后,还应定期进行业绩评估和业务能力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网络食品安全。
3.4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目前,部分消费者出于多方面考虑,不太愿意去承担监管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的权利保护意识。如今,各种媒体层出不穷,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权利保护相关内容,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使其能主动行使自身权利,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让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此外,对于消费者举报的食品质量问题,要实行奖惩制度,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管。行业协会也应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企业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行业整体食品安全水平,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监管手段,对网络餐饮食品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联合审核,强化第三方平台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商家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以此有效提高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推动网络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谈军.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现代食品,2022(13):125-127.
[2] 李艳.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J]. 中国食品,2023(4):90-92.
[3] 杨悦, 刘翔.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J]. 现代食品,2023(1):135-138.
[4] 李艳.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J]. 中国食品,2023(4):90-92.
[5] 段纪萍, 王方铃, 皮昆. 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实效对策研究: 基于对四川省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现状的考察[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3(11):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