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诗之作 赏大宋之美——读张生全先生之长篇小说《大宋籍田歌》

  • 来源:当代作家
  • 关键字:文学美,社会美,作品
  • 发布时间:2025-05-16 17:58

  今夜月光真美,手捧张生全先生之《大宋籍田歌》,读着读着,仿佛重回大宋之天空,不得不联想到东坡先生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之境界。在历史之长河,宋代以独特之文化魅力和繁荣之经济著称,而先生之作便是描绘这一时期之杰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之历史画卷,通过大宋之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展现了大宋之社会美与文学美。

  小说首先为我们展现了文化之美,是一篇文人墨客之风雅颂。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小说处处都流露出对文化之热爱与追求。他们吟诗作对,品茶论道,尽显宋代文人之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通过田锡之仕途生涯,构建故事情节与饱满之人物形象,以及他直言敢谏、勇于担当,无畏权贵,一心为民,坚持“古道儒术”,发展生产,力促籍田礼,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等之儒仕精神,重现了宋太宗后期之政治风云与社会百态,让读者领略到千年前之文化与社会变迁。张生全先生别出心裁,用古代五音提纲挈领,逐一展开故事,将传统文化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内蕴外拓,给读者留下文化体验与思考。小说中穿插赵元佐火烧皇宫、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诸多历史事件,使小说呈戏剧性变化,故事层次丰富、节奏紧张,极具阅读性。主人公田锡潜心求学,耕读传家,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之战斗勇气传递了正能量,极具社会价值。小说还以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作为宋代之文化象征,使小说更具文学价值。

  小说通过商业繁荣之市井百态,展现了宋代经济之美。小说探讨了宋代市场自由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之优劣问题,指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能高效调节市场之商品价格,但具有盲目、滞后之缺陷;而政府能宏观、强制调控市场,但计划之结果,超前之行为明显僵硬。只有两者结合,发挥各自之优点,才能避免各自之缺陷。在利益分配上,提倡社会公平,搞活市场。田锡心系民生,反对“官倒”,以“天下正人”之身,行“籍田礼”“乡饮酒礼”,把保护耕地红线与粮食底线,作为基本之国策,为宋代之经济稳定注入了活力,这在今天,仍具重要之借鉴意义。

  小说还为读者展现了宋代阶层交融之和谐与社会之美。小说中人物来自不同阶层,在他们之互动与交流中,展现了宋代社会和谐与包容。田锡之人文关怀,直言敢谏等,构建了一个理想与和谐的社会。

  小说中宋代田园风光之诗意与宁静,犹如进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水绕陂田竹绕菊,榆钱落尽槿花稀”之境界。

  哲学之美体现在小说之儒家思想之礼乐教化上,“君子以文德,士以礼义”,“以儒术为己任,以古道为事业”,以亲近为宗,以礼乐为本,与百姓安居乐业相呼应,形成了宋代之教化与仁政之理念。

  小说还实现了文学与艺术之完美结合。以文学笔触书写了一曲铁骨忠诚与书生意气之歌,通过朋党之争,田锡人物形象塑造,文化元素之容入,情感与历史之交织,巧妙地利用叙事结构与情节设置,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小说之思想内核。

  文学即人学,文学美即人性美。在张生全先生之长篇小说《大宋籍田歌》里,先生为我们展现了大宋文化之美、经济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哲学之美,诸多之美相互辉映,构建了一幅大宋美图,美不胜收。人物之情感与小说思想内涵之展现,重现了宋代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整篇小说充满了作者拥抱历史之激情,爱憎分明,体现了作者高尚之情操、时代责任感与对美好生活之追求,小说是一部史诗佳作,非常值得细品。现在看来,今朝之改革开放与宋代历史正一脉相承,不仅有助于我们审视美,以历史之美,构建核心价值观,尚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之和谐共生。

   2024年12月31日于陋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