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板
- 来源:当代作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牛,老板,生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6 17:59
文/王珍(内蒙古凉城)
南沟村有沟没水,村前是坡梁长着稀疏灌木林,村东和村西是沙田薄地,村后不远处是一条大沟,除了发洪水,常年没水。村里三四十户人家吃着一口深井水。村里土地不多,家家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牛旺父亲因患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的,再加家穷,很难找到媳妇。三十老几了还是光棍一条,和父母一起相依为命,好在心灵勤快,也爱帮人干活,也搞点小手艺编箩筐篓子赚个小钱,将够维持生活。父母眼看一年比一年老了,而光棍儿成不了家,倍感惆怅。
说来也巧,村里有个中年男人不幸患了肺癌,因为家穷,集体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没用几个月就一命归西了,家里一下塌了天。丢下妻子刘爱兰和一个刚上小学的女儿,又怕又愁,又没人帮干活,就连吃水也成了大问题。整天以泪洗面,愁眉不展。眼看春种开始了,人家别人家开始忙着耙磨耕种,她没一点办法。邻居老奶奶是个热心人,经常到她家串门唠磕为她解闷。老奶奶也很为她着急。这一天老奶奶和她聊天时忽然说起牛拴柱小子,虽说有点残疾,但性格好又勤快,就是家穷,你嫁给或把他招过来不是两全齐美吗?这一提可把小寡妇给说动了。老奶奶一看爱兰有心意,就说,你要愿意我就过去给你探听一下,看小牛愿不愿意。爱兰一看有人给成全好事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于是老奶奶就心急火燎地走出门到牛旺家探问牛拴柱的心事,一进门见拴柱不在,就和拴柱的父母先说明了来意,拴柱父母真是高兴坏不了,就说难得他二大娘的热心搓合,了却我们两人的惆怅大事,也让拴柱能有个家,有个心疼的人,到时候我们几时走也放心了。拴柱有残疾毛病,大姑娘娶不上,能讨个寡妇也是敲着八鱼念佛了。就是不知人家爱兰嫌他残疾,嫌我们家穷不?老奶奶说,爱兰现在家里天塌了,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只要有个热心人能帮她再支撑起锅灶就乐不急了。三人正聊得热乎,拴柱也正好干活回来了。一见老奶奶就说,二大娘,您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是那股风把您刮来了?老奶奶说灰小子,今天是东风,二大娘是乘着东风飘到你们家了。拴柱问,那您有啥好事?老奶奶说,说好事可真是好事,二大娘给你提亲来了,你信不信?拴柱说那您给提的那门亲?我半辈了不要说没见过咕咕鸣,就连个提亲的人也没来过。您提是谁呀?姑娘还是寡妇?瘸子还是拐子?聋子还是瞎子?老奶奶说既不是姑娘也不是瘸子,拐子瞎子,而是一个寡妇,远在天边,近在跟前,你先猜猜。拴柱说,村东头有个寡妇比我大将近二十岁,是不是她?老奶说你再猜?猜了半天才猛然想起刚守寡不久的刘爱兰。拴柱一说出口,老奶奶说算你猜对了。看你愿意不愿意?拴柱说,我是残疾人家又穷,就怕爱兰看不上我。老奶奶说,拴柱,你放心哇,二大娘给你勾通好了,爱兰很愿意,她寡妇人家少人没靠,有地,有牲口,有孩子,哪也走不出去,想就在本村找个可靠男人,她要让你给重新撑起家,你有没有这个胆量?拴柱说,我虽然残疾,但只要两手不闲,多吃点苦,撑个家还是能办到。老奶奶说好!二大娘就等你这句话了,好小子,有骨气有勇气就行,你身残脑灵,肯定能担当好。村里光棍倒是有几个,可是二大娘就认准你了。聊到晚上拴柱一家留住老奶奶热情招待了一顿晚餐。
第二天,老奶奶一早跑到爱兰家去报喜讯,爱兰由悲变喜,由愁变乐,特别高兴,也特别感谢老奶奶的热心帮助。于是定好日子请来爱兰娘家人和拴柱父母热热闹闹将拴柱娶过来,撑起了新家。
一年后不仅日子过得有起色,更难得的是爱兰为拴柱生了个大胖小子。两人给新生儿起名叫牛旺,喻示牛家旺盛。没几年家过得越来越有生机,转眼间牛旺一天比一天大进了学校。当读到高中毕业,正赶上改革潮风起云涌,下海的,经商的,搞工程的,各种赚钱热潮正在兴起,村里的年轻人放下书包勿勿欲动。都想找机会下海捞一把。
这时正好有村里一个小伙子跟着表叔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刚回来几天,准备订亲,村里小伙一看西装革履,表现阔绰,有点眼热,再加上这小子给把搞建筑如何挣钱的好事说了一大堆。这一说把牛旺也说得动心了,他心想,自己学业一般,即使考个大学也进不了好学校,毕业了也进不了好单位挣不了大钱,不如趁早跟上村哥到工地干一番,或许有十年八年混成个工头老板也说不定。于是回去就和父母软磨硬泡要放弃学业进工地。父母没啥文化,又没见过世面,在他的磨蹭下终于同意了,并一致对他说,你小子,出去混不出个样儿来就别回来,咱丢不起人。
牛旺在家等了几天,在村哥张平办完订婚小喜后,他就跟上一同进城到了建筑工地。
村哥张平的表叔刘恩和在工地当工长,因为都是邻村上下的人,都沾亲带故的,经张平一介绍也熟悉了,他况且也算是爱兰的远方本家。见牛旺来到工地,就说,小牛,你白面书生,细皮嫩肉的来这里能吃得了苦吗?这里不是搬砖,就是和水泥,扛钢筋,怕用不了两个月你就累爬了。到时候前途也误了,活也干不成了,还得回村种烂地。你可想好啊。牛旺说,我既然来了,不管怎我先试试吧。
就这样在工地待了下来,先从搬砖扛水泥钢筋干起,大热天每天大汗淋漓,十分疲惫,住的是简陋的工棚,吃的是馒头清汤烩菜,几乎天天一个样。黑夜睡觉,众人睡的一个家一个大木板床,臭汗味,打鼾声十分难耐,想洗澡没处洗,只能白天干活时用水龙头互相冲冲。一个月下来牛旺变成了牛瘦,整个上身晒脱一层皮,好在还能坚持,心想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和父母下了保证,男子汉怎能说话不算数呢。人家别人也都不是一样的苦累吗。于是咬着牙一天天干了下来,别干活别学着工匠们如何砌墙,如何弯钢筋,绑钢筋,一有空就学习请教,由于他文化程度高,头脑也灵活,又肯吃苦钻研,几个月过来,他终于能开始砌大墙,绑钢筋了。于是工长让他进了工棚跟着师傅弯钢筋,一来为照顾他,二来也有心让他学点艺。干了一年多,弯钢筋无论角度,计算,用料都提高了不少工效,工长和工头提议让他当了班长。又干了一年后,工长调到了别的工地,就把他提成了工长。就这样在工长任上,他边学边干,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和工程图纸,计算材料等多方面的知识。深得工头赏识,提拔他为工程管理员,从中磨练提高,成了一名工程内行人。但在建筑工地要想有成就,光有经验不行,还得有正规的技术证件本本。心想不吃苦中苦,难能成就好人生,他始终牢记着临行时父母说的话。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地钻研努力,先后用几年时间考上了二级、一级建造师,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当了业务总裁。
跟工头老板干了几年,他又自己分门立户,成立公司,在城里招揽建筑工程。几年下来,建筑工程越搞越旺,有了钱,有了人脉,也有了地位。至上而下都尊称他牛老板。
当他荣归故里后,父母及村人无不欣喜迎送,因为他成立公司后将村里能干活的人都带到工地干活挣钱,都富了起来。牛老板经常和村里人说,我一个人富不算什么,能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才算富。此后他又在村里另选地势,为各家盖起了小二楼,村里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池沼画廊,广场喷泉,街道平整,油路畅通。再配合国家脱贫致富政策,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聘请农牧业科技人才,建起了种养基地,和周边村联合办起了合作社,形成了合作化经营。在当地树立了典型的致富带头人形象。
2024.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