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在传统肌理上生长新可能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资阳,传统,生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30 11:37
文、图/本刊记者李莲
晨雾未散时,雁江区水上运动基地的桨板已划破江面。对岸,数字化工厂的机械臂正与千年石刻遥相致意——这座承载着“蜀人原乡”文明密码的城市,正上演着工业文明与农耕记忆的破界对话。2024年,资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8%,工业投资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数据背后,一场关于传统产业“逆生长”的叙事,正在成渝腹地悄然展开。
足尖上的产业跃迁
拉帮、入楦、刷胶、贴底……在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鞋服企业马力全开,生产线全速运转……这个云集113 家企业的“鞋业硅谷”,用4200 万双(套) 年产量书写着从“制鞋”向“智鞋”跃升的进化论:从代工贴牌到自主设计,从分散作坊到70% 本地配套率的产业集群,安岳鞋服产值突破80 亿元的秘诀,藏在每双运动鞋的多项专利技术里,更凝结在每道工序的智能化改造中。
高低温模拟、耐汗渍测试、耐折耐弯曲检测……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实验室堪称“ 鞋子炼狱”,多台智能化检测设备持续运行,全面模拟各类行走环境与条件,针对鞋底耐磨、防滑特性以及鞋面材质的耐用性与透气性等关键指标开展严格检测,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不单是企业在“疯狂智造”,产业链的“共生进化”更令人瞩目。安岳推行“园区总部+卫星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全县设立卫星工厂共计117 户、家庭工坊300 余个,这种“毛细血管”般的产业渗透,吸纳就业1.9 万余人,本地员工占比超80%。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强,“一双鞋”跑出了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这种变革并非孤例,资阳“喜新但不厌旧”,坚持不断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钢铁驼队”也闯出了国际化新天地。
钢铁驼队化身“减碳先锋”
2025 年4 月,莫桑比克的烈日下,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车资机”) 研制的SDD1 型机车正穿越稀树草原。这款专为非洲定制的“钢铁骆驼”,实现了结构轻量化设计、高效冷却系统和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突破。深耕非洲市场24 年,中车资机正是用这样的“技术适配”实现国际化突围,已有230 台中车资机制造的机车轰鸣在非洲近20 国铁轨上。
目前,中车资机已构建了完善的新能源机车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成功研制出包括“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三种动力配置的新能源机车,可向市场推出200kW 至3000kW不同功率等级的产品系列,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截至2025 年4 月,中车资机累计向全球34 个国家出口机车1200 余台,占据国内内燃机车出口的半壁江山。
“留给整个机车行业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在新能源技术上进行前瞻布局将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在中车资机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连凯看来,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机车行业必须突破减排放、降油耗、降噪声的技术问题。“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HXN6 型混合动力机车,在实际运用中就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性和突出的环保性。运行数据显示,每两台HXN6 型混合动力机车运行一年即可节约燃油180 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6 吨,减少碳排放量560 余吨。”
也就是说,每两台HXN6 型混合动力机车运行一年,相当于种下5000 棵冷杉树。这揭示着资阳制造的另一重蜕变——当“绿色基因”注入钢铁躯壳,传统装备制造业正从“耗能大户”转向“减碳先锋”。这种转型逻辑,在食品饮料行业呈现出更生动的表达。
舌尖上的绿色革命
在百威(四川) 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百威”)车间内,产线上的“瓶瓶罐罐”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庆祝比利时风味白啤酒福佳白与德国经典小麦啤酒范佳乐的正式量产。这是四川百威于2023 年初联合资阳移动打造的“5G+智慧”工厂,通过全厂区5G专网建设、深度融合自动化生产线、加速智慧物流等应用部署,与工业互联网双引擎发力,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转型,使得人员利用率提升6%,总能耗降低10.72%。
四川百威客户服务经理毛登科带我们走进“0碳工厂”:光伏屋顶年发电量达450万度,覆盖30%的能源需求;废水经过8道工序重生为冷却水,回用率达99.6%;碳足迹追踪系统正为每瓶啤酒标注“绿色身份证”,精确到每毫升水耗、每克碳排放。
智能化改造后的工厂,拥有2条易拉罐生产线,3 条瓶装生产线,酿造产能50 万吨,包装产能75 万吨,企业单线产能突破90000 听/小时,凭借年减碳3300 吨的成绩单,不仅换来千万税收优惠,更让“资阳造”精酿飘香全球。
当四川百威通过“数字+绿色”双轮驱动实现新生,我们可以笃定传统产业转型并非“推倒重来”,而是通过生态重构与技术渗透激活内生动力。
两轮的“智造变形记”
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易行时代” )Keeway 基地里,18 个AGV 智能平台正在上演机械芭蕾。当传统产线还在依赖传送带时,这里的移动装配台已实现“车找工序”的颠覆模式: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订单需求动态调整工位布局,一条环形AGV智能生产线不到15 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电动两轮车。
“这条产线是传统制造业的‘变形记’。”副总经理张勇展示着生产数据面板:整条AGV 智能整车装配线由18 个智能可移动平台组成,相较传统的板链生产线,在节省三分之一人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速度。数智化生产工艺的提升,让AGV 智能整车装配线的合格率达98% 以上,年产量达50 万辆。
这一家颠覆传统生产线的高精尖企业何以落户资阳? 易行时代“看上了”资阳这几点:资阳位于成渝之心,“半小时供应圈”的区位优势明显,从重庆驰来的锂电池,到成都转运的智能芯片,再到本地生产的车架组件,全产业链协同使得库存周转率提升;2023 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跃成为继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之后的全国第五大机场,就外商合作而言,便捷的通道优势,给毗邻的资阳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当地推行了“拿地即开工”“跨省通办”等多项改革,让企业投产时间缩短40%,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培育了发展“沃土”,为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注入了强劲动力。
多重效应叠加下,易行时代选择扎根资阳。当前,每10 辆跨境电摩中就有3 辆自带“资阳”基因。
当老君庙的晨钟再次响起,沱江两岸的厂房仍在续写新的故事。资阳的实践表明:传统行业的转型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在时代浪潮中,寻找那在传统肌理上生长的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