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长三角成渝地区主题式服务区如何创新升级?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题式,服务,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30 11:43
文/潘欣王罕庄鹏
主题式服务区是指在设计和运营中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打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通常结合了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现代商业元素,旨在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和独特的体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一极,且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主题式服务区潜力巨大。通过借鉴长三角地区成功经验,可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题式服务区的综合水平,挖掘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
服务区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已成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已不再是单一的加油、休息场所,越来越多的服务区转型升级为集文化、旅游、消费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即主题式服务区。早在2014 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提出,“推进专业化、连锁化服务区经营管理,鼓励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管理品牌、服务品牌或产品品牌”,首次为服务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东部省份迅速响应,对服务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探索主题式服务区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主题式服务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市场化、专业化的综合性服务区典范,涌现出“阳澄湖服务区”“梅村服务区”等众多网红打卡地。该区域高速服务区已突破传统交通节点的角色束缚,逐步蜕变为业态丰富、功能多元的商业综合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题式服务区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2018年,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高品质建设,通过优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式服务区。2021 年,四川发布了《四川省高速公路主题服务区打造指南》,明确了主题式服务区的基本条件、主题设计、功能配置等,为其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在政策推动下,天全熊猫主题服务区、光雾山红叶主题服务区、乐至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等15 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服务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到2025 年全省主题式服务区总数超过50对。
长三角地区主题式服务区发展更为成熟
通过对基本情况、日均车流量、日均收入等要素分析,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题式服务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一是点位布局方面。长三角地区充分挖掘高速公路流量资源,头部服务区均位于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日均车辆入区量已突破万辆。相比之下成渝地区典型服务区的日均入区车流量普遍在5 千辆以下,在车流量较大的成渝联通高速线路上鲜有主题式服务区布局,重要线路的流量资源亟待开发。二是专业运营方面。
长三角地区头部服务区普遍采用“ 整体外包+ 业主监管” 的新型模式,通过引入专业管理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对服务区进行全面深入的升级改造,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成渝地区服务区主要采用“整体外包”或“业主自营”的传统运营模式,缺乏创新和活力。三是运营效益。长三角地区的头部服务区体量均较大,停车位数量较多, 同时产品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日均营业额基本在20 万元以上,部分佼佼者甚至突破了50 万元大关。反观成渝地区,即使典型服务区大部分日均收入也不足10 万元,运营效益远低于长三角地区水平。四是知名度方面。长三角地区头部服务区通过优秀的宣传工作,已多次在网络上走红,引起全社会对主题式服务区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以2020 年“江苏高速服务区甲天下”微博话题为例,在1 天内就吸引了3.2 亿人次观看。而成渝地区,除天全、冷水等个别服务区在行业内较有名气外, 其他大多数服务区仍默默无闻,亟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方面入手提升主题式服务区质量
强化规划引领,精准主题定位。需从顶层规划布局着手,综合考量服务区的流量规模、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优先推进现有车流量规模大、消费潜力高的点位开展主题式服务区建设。特别是成渝两大国家中心城市间的联通高速线路,应优先推进打造。同时引导服务区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自身主题,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与商业价值,力求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格局。针对车流量规模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服务区,需保持审慎态度,应严格把控改造冲动,避免盲目投入导致资源低效利用或浪费。
引入专业机构,培育本地产业。鼓励在主题式服务区策划初期即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借鉴长三角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整体外包+业主监管”管理模式,推动专业机构与业主单位的深度协作与合作共赢。既能借助专业机构的管理体系、产品渠道、专业人才等优势资源,又能保障业主单位深度介入与积极配合,在带来经济收益显著提升的同时,又能保障服务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功能,全方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同时鼓励服务区积极采用本地优质品牌,包括服务管理、特色食品、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推动服务区及本地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紧抓消费特点, 提升服务体验。主题式服务区应当以旅客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商业布局与业态结构。在当前出行群众日益追求“快行慢享、轻松旅途”的新趋势下,积极推行智慧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精准服务区消费客群画像。通过深入分析客群特征,在商业布局时充分考虑兼顾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偏好及消费水平的人员需求,打造个性化体验。引导服务区管理机构关注市场上新的消费动向,不断甄选并引入知名、前沿品牌,满足旅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品质与价格的双重监督, 鼓励推行“ 同城同价,同城低价”,确保旅客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得实惠的价格体验。
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系列品牌。在推进主题式服务区建设的同时,要同步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应积极借鉴长三角地区在服务区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区域内多个特色鲜明的服务区一起共同打造品牌。在线上,充分利用企业、政府的微博、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多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成渝地区的独特魅力。在线下,则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如餐饮美食节、旅游文化节、亲子互动体验等,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各主题服务区的独特韵味。
(作者单位:成都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贾翔21498679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