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模式探析

  • 来源:销售与市场
  • 关键字:商业银行,转型模式,数字化转型
  • 发布时间:2025-05-30 14:12

  张驰(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的金融生态及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正遭受冲击。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致力于重塑生态体系与竞争格局。本文从科技能力、推广能力、生态圈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剖析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并据此为中小型商业银行更有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模式;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银行数字化现状

  2019 年和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两份政策文件。2022 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要求[1]。这些规划和指导意见充分彰显了国家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决心。2021 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金额分别为259.87亿元、205.32亿元、186.18 亿元、235.76 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2]。

  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模式及优劣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已超越了单纯的业务线上化与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拓展至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技术革新。商业银行要想有效地完成这场技术革命,就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与方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2.1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2.1.1 科技能力引领的转型模式。该转型模式要求银行具备丰富的科技人才储备、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与设备,以及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凭借自身强大的科技能力引领银行的数字化进程。在我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百信银行这三家标志性的互联网银行,依托其背后的原生互联网公司所拥有的成熟网络平台,持续将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数字银行业务中。它们致力于打造以新科技为引领的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模式,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创新金融产品,从而巩固原有客户基础。

  2.1.2 系统全面布局的转型模式。部分商业银行在运用该转型模式时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系统性地进行机构重建、招揽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以及全面建设科技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数字化转型。它们还致力于打造功能性辅助站点,如5G信息平台、数据平台和语音平台等。在转型过程中,这些银行采用自主研发线上大平台、与多方洽谈合作以及围绕业务构建生态系统等方式,打造全面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2.1.3 局部特色突破的转型模式。该模式以银行自身的特色业务或资源优势为切入点,围绕自身优势打造行业内领先的亮点业务,通过局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带动其他业务逐步发展。

  2.2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的优劣势

  2.2.1 科技能力引领的转型模式的优劣势。科技能力引领的转型模式要求银行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目前,我国采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主要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为主。微众银行依托腾讯公司的科技支持,率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将其作为技术辅助手段,有效推动了“双碳”目标的落地。

  第一,科技能力引领的转型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包括海量客户资源、强大的科技能力、丰富的原生平台(信用)数据以及原生平台强大的推广能力。一是海量客户资源。我国互联网银行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分别背靠腾讯公司和蚂蚁集团。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芝麻信用、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等产品,通过快捷支付、条码支付、刷脸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创新支付技术,服务于商业经营、便民缴费、交通出行等不同场景下的数字支付需求。这些平台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为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大的科技能力。蚂蚁集团在科技能力方面表现突出。2023 年蚂蚁集团年度研发投入为 211.9 亿元,投入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领域,技术人才占比 60.8%。近年来,腾讯也在持续加大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2023 年全年腾讯研发投入达到640.78 亿元[3]。三是丰富的原生平台(信用)数据。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评分和微信的信用评分是对与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相关联的海量网络交易及行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评估。这些信用评分系统在信用卡、酒店、租房、出行、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中为用户和商户提供信用服务,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四是原生平台强大的推广能力。网商银行围绕淘宝、天猫及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推出了网商贷产品,满足电商平台卖家的融资需求。同时,QQ 和微信社交平台在初始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沟通、经营、购物、支付一体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结构。这些平台开创了自媒体和微商的先河,构建了内生闭环式的社交与商业生态链[4]。

  第二,科技能力引领的转型模式同样存在诸多劣势。一是资本金不足。互联网银行大多缺乏充足的资本金,主要以中介模式经营,需与其他资金方(如银行)合作。我国互联网银行多为民营机构,普遍存在知名度和信任感偏低的问题。从2023年网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截至2023 年底,网商银行总资产仅为4521.3 亿元,而中国工商银行同年总资产高达44.7 万亿元,二者差异显著。这一数据足以证明我国互联网银行相比国有大型银行规模较小。二是业务规模较小与资金成本高。互联网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领域,这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相比之下,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首的国有大型银行,其存款利率相对较低,而互联网银行(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则相对较高。

  2.2.2 系统全面布局的转型模式的优劣势。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特别是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银行,采取从顶层设计出发的转型策略,自主建立专业团队,并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自发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全面推进从前台、中台到后台的系统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业务对接,实施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从时限到24 小时全天候”的新型数字化银行模式。

  第一,系统全面布局的转型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一是网点优势助力线下客户转型线上。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首的大型国有银行,正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基础客户的线上转化率。截至2022年底,“线上客户”转换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创新产品的用户数量已超过互联网银行,交易份额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位居银行同业第一,大幅提升了市场响应能力。二是科技能力较强。大型国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早在2015―2016 年就开始布局,并逐步创新智能业务。直到2019年,各大银行正式确立“金融科技”在银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22 年6 月末,中国工商银行的新增和累计专利授权数均居国内传统银行业首位。中国建设银行则成为国内首批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服务安全生产能力评估的银行。尽管大型国有银行在传统银行科技能力方面位居榜首,但与背靠专业科技公司的互联网银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强大的生态圈打造能力。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完成“中央财政预算一体化”首批试点单位系统上线工作,依托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智慧职教服务,建设了智慧医疗开放平台,建立了多项全场景生态圈。中国建设银行则通过推进“CCB建融家园”“建行惠懂你”“裕农通”、智慧政务等,实现场景生态圈升级。在生态圈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大型国有银行采取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并进的方式,构建了广阔的业务生态圈,逐步赶超互联网银行[5]。四是具有完整的信用风控体系。部分大型国有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完整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体系。在传统风控方式向线上转型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以“大数据风控”“市场风险”“反洗钱”“信用风险”四大板块体系开展金融科技输出,创新云运维、云投产、云办公等数字化运维新方式,提升运维基础技术支撑、持续交付、监控分析、应急处置、性能容量、变更风险管控等智能运维能力。

  第二,系统全面布局的转型模式有着诸多劣势。一是系统复杂性。国有四大行的业务范围广泛且复杂,数字化转型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或替换,而这些系统通常是庞大且复杂的。此外,国有四大行的决策流程通常比小型银行更加烦琐。数字化转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战略,而庞大的决策机构和流程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难以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二是员工素质和接受度有待提升。国有四大行员工数量众多,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三是具有文化惯性。国有四大行作为传统银行,往往存在一定的文化惯性。数字化转型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推动创新和变革,然而,传统银行的文化和工作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根深蒂固,改变这些固有模式并非易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的效率和效果。

  2.2.1 局部特色突破的转型模式的优劣势。局部特色突破的转型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也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局部特色突破的转型模式的优势。当前,我国多数银行的数字化进程均采用这种模式,即依据自身业务或关系网的优势,优先对部分业务、产品或服务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这种转型方式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且可将局部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应用于后续的全面转型进程中,通过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策略,实现最终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第二,局部特色突破的转型模式的劣势。一是原生客户存量与线上转化的局限性。采用局部特色突破转型模式的银行主要包括不同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地方性银行。这些银行的原生客户存量远不及国有四大行,且随着银行规模的减小,客户存量也依次递减。同时,线上客户转化率主要集中在局部转型的业务上,难以实现全面的客户数字化转型。二是科技能力不强。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均为典型的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相比,它们缺乏原生科技公司的支持,转型起点较低。这些银行从传统的线下纸质化模式开始数字化转型,基础较为薄弱。例如,智能语音接线员、网点内终端一体机等数字智能概念的应用,在许多地方性、小型银行中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模式相对传统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转型,无论是起步阶段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远不及互联网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

  3 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模型选择

  从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来看,部分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主要为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除国有四大行和几家互联网银行已建立完备的数字化体系外,其余银行的数字化程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与传统国有四大行相比,这些银行规模较小,可投入的资金有限,因此难以选择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从三种转型模式来看,第三种模式适用于规模小、资金少、业务范围不广泛的银行,也适用于大多数仅实现了部分转型或尚未启动数字化进程的银行。

  4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第一,提前规划。商业银行应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规划,明确设定目标、时间表,以便更精准地预见并应对潜在的困难与挑战。第二,明确转型计划。商业银行需制定长期的数字化转型计划,确保资金需求与预算安排紧密衔接。小型银行可考虑采用渐进式转型策略,分阶段推进数字化项目,以此缓解资金压力。第三,寻求外部专业协助。小型银行可与专业咨询公司或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合作,借助其专业知识与经验加速转型。同时,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者或合作伙伴携手,吸引外部资金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实施。第四,利用开放银行生态系统。开放银行模式可以为小型银行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通过与合作伙伴及第三方技术提供商合作,共享技术、数据与渠道,小型银行能够更高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降低转型成本与风险。第五,引入专业人才与技术合作伙伴。小型银行可引入具备数字化转型经验的专业人士,并寻求技术合作伙伴的支持,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第六,专注于个性化服务。地方性银行应深入了解本地客户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此与大型银行或数字银行的标准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

  5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的生产要素,认知、技术、工程、创新等要素均以数据为基础。商业银行若想运用数据思维,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决策,就必须提升数据能力,有效提高数据资产的转化率。通过数据治理解决数据孤岛、数据结构差异以及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确保高质量数据的沉淀、积累与整合,并保障数据的可审计性与可追踪性,从而管控整个数据安全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 杜鑫星, 王玮怡, 邢廖菲. 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J]. 金融发展评论,2022(10):16-28.

  [2] 纪志宏. 国有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J]. 中国金融,2022(12):56-59.

  [3] 茹君妍.5G 时代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探索[J]. 中国市场,2024(16):29-32.

  [4] 刘玲玲. 分析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的数字化转型[J]. 财讯,2024(9):162-164.

  [5] 秦铭, 鱼文英. 中小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问题及对策初探: 以日照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1):151-152.

  作者简介:张驰(1986―),女,汉族,江西铜鼓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