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图/王源远
我的油画作品《休闲》曾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型综合美展。我是怎么想到要画《休闲》的呢?
大四那年,为了毕业创作,我开始苦思冥想,身在杭州,我想我该画画杭州才行。可是,杭州有那么多自然人文方面的题材,光西湖就有“西湖十景”,何况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历史人文。我画过钱王祠,画过雷峰塔,但都不满意。如何在题材、主题、构图、形象上有所突破?我有点找不到头绪。
一筹莫展中,老爸启发了我。他曾参与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建设,对休闲理念和杭州作为东方休闲之都的定位有所了解。他提示我,既然杭州是东方休闲之都,何不创作一幅“休闲”题材的油画。于是,我到虎跑、满觉陇、花港、雷峰塔等景区收集素材。
杭州号称休闲之都,与一些地方听书、唱戏、喝茶、麻将、泡澡等休闲活动不同,杭州人古往今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休闲文化。比如,超山的梅花开了,人们会扶老携幼去观梅;西湖的月圆了,就蜂拥到湖畔赏月;钱江的潮来了,就开着车子去看潮;满觉陇的桂花香了,就找棵桂花树下去品茶,看桂花掉落到茶盏中。天朗气清,则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去爬山,杭州的山不高不低、不大不小,浓树密林、曲径通幽,很适合各种登山爱好者。到了双休日,当然要呼朋唤友或拖儿携女带了吃的喝的随便找个景区,如太子湾、灵隐等地耍子,在遮阳棚或太阳伞下打牌是件惬意的事。通过一段时间的采风速写,我排除掉打台球、划船等不够典型的素材,以一个极寻常的场景——郊游打牌为题材进行创作。
为了突出杭州的休闲生活方式的主题,我画过很多构图,反复推敲琢磨,最后形成这样的布局:我把画中人物纳入三角形构图之中,人物分成左右两组,一边是三四位中老年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出牌,一边是年轻小伙在牌局结束后慵懒地伸懒腰,布局上形成动与静、男与女、老与少、竖与横、冷与暖的对比。休闲作为生活方式已经融入杭州的都市文化中,不仅中老年人把休闲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年轻人也加入了休闲的行列。他们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在周末来到景区,聚友茶叙、打牌休憩,以便蓄足精力投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
在《休闲》的画面上,有一束阳光照在人们身上,形成暖融融的画面主色调,而交错的太阳伞和浓郁的绿荫则是偏冷的色调,冷暖互衬,形成了对比中的和谐。《休闲》获得老师好评,该画作荣获美院马利油画创作一等奖,幸运地入选浙江首届文化艺术节重头戏——浙江省第12届美术作品展,并于当年9月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研究生毕业后, 我成为一个职业画家。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雾之幻惑”“人间烟火”“长生殿”“幻林”“谜林”等5次个展。这几个系列的作品中,“休闲”的要素和意境继续潜隐其中,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舒旷、宽裕、闲适之美,观众能从我的画中获得哪怕片刻的休闲和惬意的神往。
责任编辑:刁雅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