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一个研究选题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研究,选题,艺术
  • 发布时间:2025-06-07 10:45

  文/杨叶菲 郭登瑛(云南大学)

  确定选题的第一步——初探田野。最初的两天,我们参观了剑川古城、民族融合示范村桑岭村。两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领略了剑川丰富的对联文化,目睹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彩绘、墙画及鬼斧神工的木雕艺术,还体验了当地特有的“帮忙”习俗,这让我们对剑川白族的文化有了大致了解。

  确定选题的第二步——选择研究方向。第二天晚上,我们基于两天行程中的认识和感受,讨论并确定了各自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在两天的走访中,我被张笑老师家中的对联“守德养性遵仁孝有为有当,识苦知观秉谦厚能上能下”所蕴含的深刻教诲所吸引,另一位同学则对墙上“彩云南现”“紫气东来”的彩绘图案感到好奇。同时考虑到语言不通的因素,我们二人决定组队一起研究墙上彩绘和书法的主题。在检索关于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文献后,我们发现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讨论彩绘的艺术价值和特征,但对其文化内涵的解读较少,且没有以剑川作为个案研究的先例。因此,我们认为剑川的白族民居彩绘具有研究价值。

  确定选题的第三步——追踪线索。在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根据张笑老师提供的线索,对剑川当地的几位文人、画匠、商人进行了访谈。

  1月14日下午,我们对张旭东老师进行了访谈。张老师非常热心和健谈,对我们倾囊相授。他首先明晰了墙画的概念,指出墙画不同于彩绘。墙画包括一书一画,内容因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有不同。宋代之前的墙画主要以山水、花鸟居多,表达了当时文人的情怀;两宋到明清之间,主要是插花等图案;清代前,“清供”图案出现较多。而书法的内容一般是看“度量”,即关联着主人的文化水平。

  由此,张老师指出剑川墙画虽包罗万象,却难掩其中流露出的“空洞”之感。现在许多的诗作和成语都是从网络上搜集而来,画匠很难根据主人的家庭情况为其专门作诗。而且,相较于传统,许多画匠的创作要求已有所降低,更多时候仅需满足工期要求即可。在主人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画匠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墙绘。

  张老师对我们的具体研究方向也给出了建议——要把握好书与画的关系,以及各家墙画的区分。同时,张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处田野点,有助于我们快速地了解剑川有代表性的墙画。

  1月16日上午,我们拜访了剑川木雕楹联项目的负责人杨郁生老师。杨老师讲述了剑川木雕楹联项目的一些细节,同时也为我们的田野调查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首要的是深入挖掘被称为“白族原乡”剑川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其次是要思考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汉文化为何如此兴盛?同时,要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区别分析,以及在调研过程中仔细观察汉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中午,由于赵泉林老师时间较紧,我们仅进行了简单交谈。赵老师是年轻本土画家,经验丰富,且颇有成就。他给我们介绍了剑川照壁(即门外正对大门作为屏障的墙壁)的格式规范及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赵老师认为,现在墙画图案主要靠画匠的美学修养、文化知识积累以及个人经验。一般家里建新房,都会请画匠来设计装饰性图案,包括照壁、里墙外墙、门画、云头,以及字、画设计等,这些都需要画匠来统一协调,从而形成整体的布局和氛围。

  当日下午,我们来到古城南门的画师何佩珍老师家中进行了访谈。何老师10岁左右就开始自学各种类型的绘画和书法,如今年事高了,已不再从事墙画绘制工作。作为资深画匠,她多次提及里外墙及屋顶云头的绘画并不拘泥于繁文缛节,更注重的是吉祥寓意与实用功能。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们领悟到选题与自身兴趣结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针对剑川当地不同群体的个案访谈,我们对研究选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我们根据线索和思路,走访收集了古城内的一些墙画内容,并结合墙画所处家户的家庭情况,进行了筛选,再按照时间纵向和横向群体划分方式进行分类,对比已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选题,即从内容、形式的变迁和画匠主体视角来分析剑川墙画。

  责任编辑:丁莉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