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一座智造新城的生态答卷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生态,答卷,智造
  • 发布时间:2025-06-07 17:07

  策划:谢育均 采写:尹政军

  徜徉于潖江之畔的蜿蜒绿道,穿越于大芒山葱郁的丛林之中,在上岳村、下岳村静谧的古建筑群中驻足……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龙山智造城的塔吊群,远处70亩香水柠檬基地里,村民朱大姐熟练地摘下一颗颗青翠诱人的果实,一场关于工业与生态共生的变革正在佛冈县龙山这座小镇悄然上演——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粤北小镇,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在“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产业破局:从“柠檬黄”到“智造蓝”

  在佛冈县龙山镇,科技与土地的碰撞正催生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农学硕士段海涛扎根乡村十二年,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农业桎梏:他打造的“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与科研院所共建的3500亩绿色种植基地,不仅培育出柠檬、砂糖橘等特色农产品矩阵,更孵化出6个品牌商标和4项专利技术,让“柠檬黄”成为科技农业的金字招牌。通过订单农业与智能种植技术,6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撂荒地整治、秸秆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科技赋能,更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传统农业的蝶变不止于此。白沙塘村的70亩香水柠檬示范基地,以前曾是一片低效能的甘蔗田,如今亩产值突破3万元,带动近百人就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四季挂果技术将土地产出周期延长三倍,柠檬精油、果茶等深加工产品更以绿色消费风潮叩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大门。

  农业升级的浪潮未落,智造新城的引擎已轰鸣启动。龙山智造城工地上,智动优谷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塔吊与挖掘机昼夜不息。这座规划987亩的产业新城,首期196亩已建成6座厂房,二期建设全速推进。13家签约企业中,大湾区智慧物流园、正源环保二期等亿元级项目接连落地,企业家以真金白银为龙山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投票”。

  “工业兴镇”的蓝图在此清晰铺展:老工业企业转型聚势焕新,聚宝工业园聚集电动车产业集群,而龙山智造城则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锚点,构建出“三足鼎立”的制造版图。镇村干部以“龙山速度”攻坚克难——1.95公里入园大道涉及42栋房屋拆迁,三个月完成26户签约,为产业动脉腾出空间。

  “忙得像陀螺转,既要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又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龙山镇党委副书记郑维说。佛冈县龙山镇正以“破”与“立”的魄力重塑发展逻辑:从科技兴农到智造强镇,从土地革新到产业聚变,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构建多元产业生态,这座昔日的农业小镇正加速向“智造新城”跃迁,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书写镇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生态筑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驱车沿106国道驶入龙山,宫粉紫荆与垂榕交错的绿美廊道扑面而来,8公里主干道上近万株本土树木次第舒展,枝桠间漏下的光影斑驳了车窗。全镇完成道路绿化超12公里,古村荷塘新栽千平芙蕖,600米黄金草带蜿蜒如画,连曾被戏称“酱油沟”的湴六村水圳也重泛清波,1800米沟渠经清淤疏浚重现“水清岸绿”——这抹流动的“生态绿”,是龙山镇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注脚。

  “以前开窗怕臭味,现在推窗见风景。”村民口中的变化,藏着龙山镇生态筑基的密码。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这里正将“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上岳古村借720年古韵与千亩林海,打造“七大和美”农文旅项目,桂花香里“岳凤凰”“岳山鸡”啄食林间,啄出了村民致富的“金豆豆”;湴镇村黑臭水渠变身“活水廊”,既保障千亩粮田的灌溉需求,又为生态旅游埋下伏笔。

  更浓墨重彩的篇章,正在潖江畔书写。在省纵向组团帮扶佛冈县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省交易控股集团的助力下,作为清远首个入选省级EOD项目库的“佛冈县潖江流域(龙山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产业开发项目”,承载着从“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期待。站在尚在整治的民安水岸边,镇干部指着图纸介绍:“这里要清淤4.5公里,建26.5公里截污管网,12个村的污水将‘应收尽收’。”按照相关规划,9亿元总投资中,1.7亿元专用于生态治理,未来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77吨,让潖江稳定达Ⅲ类水质。

  龙山人的目光看向更远方——生态治理的终点不是碧水蓝天,而是价值转化。在EOD项目的蓝图中,治理后的潖江将串联起两大产业引擎:上游的新质智造园区瞄准新能源与绿色食品,一些上游企业已显露投资意向;下游的上岳古村依托“水清岸绿”,规划文旅度假区,让游客住古围、品山珍、赏江景。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产业营收反哺生态维护,形成“治水养产、以产护水”的闭环。

  “生态饭越吃越香哩!”上岳村村民老朱喜上眉梢。他身后,总投资上亿元的农文旅项目正拔节生长:古民居游径串起宋元砖瓦,林下经济益肾子成了“致富果”,柠檬、葛茶和百香果顺着电商网络销往港澳——这些散落的生态明珠,正被EOD模式串成璀璨项链。

  如今,龙山的山水间涌动着一股张力:绿美生态建设夯实地基,EOD项目架起转化桥梁。当清淤船在潖江划出涟漪,当宫粉紫荆在乡间绽放新蕊,这座小镇已在绿水青山间,听见了金山银山的回响。

  治理焕新: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在佛冈县龙山镇,基层治理的嬗变如同春日的潖江水,静水深流却处处生新——

  “以前盖章要找七间屋,现在一扇门里全办妥!”龙山镇新便民服务中心内,刚办好医保手续的陈姨指着“一窗通办”的牌子直竖大拇指。这座清远市镇街级标杆大厅,把9个部门108项业务融入1200平方米的空间,去年至今已办结近8000件民生诉求。变化的不仅是办事窗口,更是一场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治理升级。

  党建网格是这场变革的“隐形骨架”。全镇314个党员责任区如同精密齿轮,咬合进抗洪抢险、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的每个缝隙。去年4月暴雨突袭,下岳村党员突击队连夜转移927名群众,满身泥水换来“零伤亡”奇迹;上岳村网格员冯圭花两年排查隐患上千条,被村民唤作“镬耳楼卫士”。46个党群联系群24小时跳动,水管破裂、道路积水随手一拍@网格员,问题直通“粤平安”平台,大部分的民生琐事在田间地头悄然化解。

  服务的温度藏在细节褶皱里。下岳村文化广场新装的4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晚归村民的笑脸;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增设食品安全检测室,让“菜篮子”拎得更安心;30个便民充电桩即将落地,让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化作期待。企业同样尝到甜头——全市首个镇级“智税微厅”让23家规上企业足不出镇办税,CSO首席服务官更化身“企业保姆”,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全程陪跑,吸引众多高新企业抢滩智造城。

  机制创新则是破题的关键。龙山镇把108项网格事务清单化,从矛盾纠纷到安全隐患,件件有台账、事事有跟进。这种“未诉先办”的智慧,在湴六村黑臭水渠整治中尤为凸显——党员干部提前摸排动员,1800米“酱油沟”变身生态廊道,抱怨化作掌声。更深层的变革藏在数据里:42万元“连心工程”惠及1.5万人,5个养老服务站托起“夕阳红”,646栋农房外立面粉刷一新,推窗见绿已成日常。

  当106国道的防眩网挡住刺眼的车灯,当28.8公里绿化带在风中轻摆,龙山人触摸到了治理的温度,这里的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文化广场的舞步、长者饭堂的饭香、充电桩前的笑脸,无一不诉说着现下生活的美满和安逸。从“管得住”到“服务好”,从“独木桥”到“立交桥”,龙山用党建红勾勒治理经纬,以服务暖意浸润民心——最好的答卷,永远是群众嘴角的笑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