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三点建议

  文/苏杭

  一是整体性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整体性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头戏。

  首先,要聚焦主责主业精准发力。通过专业化整合和横向联合,消除同质化竞争,集中力量增强在关键领域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次,要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同时,要强化在产业链塑造中的支撑引领功能。发挥国有企业龙头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是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集中,守护国家战略安全防线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在国家安全领域和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社会公益等国计民生领域的布局结构,将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首先,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资国企向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太空、海洋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聚集,维护产业链安全。

  其次,要加强战略性行业布局。加强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民生保障、应急救灾等重点领域布局,强化国资国企能源资源、关键原材料及元器件、粮食资源等资源和产能的托底能力,维护供应链安全。

  同时,要打造专业化投资平台。发挥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功能和运营公司资本运作功能,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强化债务、境外投资、金融、安全生产等重大风险防控力度,维护资金链安全。

  三是主动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本质上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系统整体效能,整合科技创新力量,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供强大动能。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功能。着眼破解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精准凝练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重大基础理论和原创技术需求;着眼原创性科技成果产出,在研发周期长、攻关投入大的领域自觉唱好主角,当好原创技术创新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另一方面,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创新体系。立足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和规划,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方面的独特优势,牵头构建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行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产学研联盟等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编辑/车玉龙 统筹/沐雪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