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柏嘉:一支铅笔绘就264年传奇

  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 孟红

  曾经被梵高推崇的辉柏嘉铅笔在2023年慕尼黑国际文具展上依旧是十分抢眼。其中,展出的一支镶嵌128颗钻石、售价高达5万欧元的“伯爵系列”铅笔更是吸引了众多文具经销商和参观者。人们不仅惊叹:“小小的铅笔竟能如此精致奢华!”。

  这抹璀璨火彩中,满含着辉柏嘉坚持264年追求极致工艺的那份匠心:手工刨削雪松木,用传承八代的“六道浸漆法”为笔杆上色,每支铅笔必须经历72小时、32道工序的打磨,方能出厂销售。

  辉柏嘉创始人卡斯帕·辉柏是这份匠心的缔造者。1761年,还是一名木匠学徒的他在德国纽伦堡郊外的一间小作坊里,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支铅笔。万万没想到,这个被妻子视作“黑木棍玩具”的文具,却在法国大革命的烽烟中意外获得了军方订单。一个由辉柏嘉铅笔书写的传奇就此开启。

  富过八代的铅笔之王

  起初,辉柏嘉还仅仅是一个家族工坊,产能和知名度还不是那么高。直到第四代管理者洛塔尔·范·辉柏继任,辉柏嘉才开始蜕变为现代化工厂。

  彼时,只有22岁的洛塔尔一心想着改革家族的铅笔业务。他突破性地设计出六菱柱铅笔,并将其打造成德国优质铅笔的代名词。为向第二代管理者安东·威廉·辉柏致敬,他还在铅笔上设计了“A.W.Faber”的标识。

  此后,随着其他国家对优质铅笔的需求日益欣切,洛塔尔趁机在美国和法国设立了子公司,“A.W.Faber”也迅速成为享誉世界的铅笔品牌。

  1851年,洛塔尔再接再厉,建立起铅笔硬度分级标准(如HB、2B等),并被全球同业所接纳。这一标准也成为全球铅笔行业的通用标准。

  工厂传至第六代时,家族男性继承人相继离世,洛塔尔的长孙女奥蒂莉·范·辉柏成为继承人。奥蒂莉于1898年与亚历山大伯爵联姻。为遵守“继承家族产业必须保留辉柏姓氏”的祖训,亚历山大伯爵放弃了家族继承权。可以说,是奥蒂莉和亚历山大成就了“辉柏嘉”这一沿用至今的经典铅笔品牌。

  亚历山大主要负责公司的全球业务。他引入机械化生产体系,构建起全球分销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推动下,辉柏嘉于1905年推出了标志性的绿色漆面铅笔“CASTELL 9000”。这是全球第一款拥有完整系列书写绘画设计和工程绘图的文具,开创了专业绘图工具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丧失了众多出口商品市场,辉柏嘉公司也一度消沉。到了1978年,亚历山大的孙子安东接掌家族企业,成为第八代管理者。

  安东通过品牌重塑,将辉柏嘉从传统文具制造商升级为高端文化的代表。1993年公司推出了全手工打造的辉柏嘉“伯爵系列”铅笔及钢笔;2011年在公司250周年庆典时,又推出了笔盖和笔夹以铂金制作、末端还镶嵌三颗美钻的铅笔。如今,高端产品已占到辉柏嘉销售额的10%左右。

  历经三个世纪的风雨,辉柏嘉现已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了横跨五大洲的商业版图,成为全球铅笔制造的王者。

  基业长青的三大秘诀

  “辉柏嘉公司之所以能基业长青,得益于其不同时代的管理者始终坚持的‘以技术创新为根基、设计美学为突破、文化赋能为延伸’的核心发展战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构建起了其他同行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从创始人卡斯帕·辉柏造出首支铅笔起,创新基因便已深植于辉柏嘉。公司第四代管理者洛塔尔在创新推出六棱柱铅笔的同时,还对制造铅笔的石墨黏土配方进行了优化,大幅提升笔芯强度,完美适配高强度绘画与制图需求。

  “自始至终,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制作世界最优质的铅笔,站上高峰”,洛塔尔曾公开表示。1851年他首创的HB、2B等铅笔硬度分级体系,至今仍是全球通用标准;他在铅笔刻印“A.W.Faber”标志,应对仿制品冲击,开品牌维权之先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首部商标保护法的颁布实施。

  20世纪初,公司第六代管理者亚历山大更是将军事美学融入产品设计。1905年推出的“CASTELL 9000”系列产品,以标志性绿色漆面和骑兵刀造型重塑了铅笔形象,成为专业绘图领域的标杆产品。1908年,辉柏嘉还推出了首批钢笔。20年后钢笔开始流行后,辉柏嘉通过收购派克子公司奥斯米亚,进一步优化自有的钢笔工艺。得益于此,辉柏嘉此后推出的钢笔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20世纪末,公司第八代管理者安东以铂金笔盖与钻石镶嵌重新定义书写工具的奢华内涵,完成了品牌的升级重塑。

  除了在技术创新、设计美学上不断取得突破,辉柏嘉也深谙文化共鸣的力量。公司第四代管理者洛塔尔通过精心设计专属铅笔,深得德国皇室的喜爱。辉柏嘉铅笔也因此在欧洲贵族社会中大受追捧。

  因为具备穿越时光的经典品质,许多文化名人都是辉柏嘉的忠实用户。包括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德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卡尔·拉格斐、“唐老鸭之父”美国卡通画家卡尔·巴克斯等。

  1883年文森特·威廉·梵高在写给艺术家好友的一封信中,便对辉柏嘉铅笔大加赞赏:“我还想告诉你,在Faber我找到了一种铅笔……这种笔具有理想的厚度,笔杆柔软,质量甚至超越木匠所做的手工铅笔,它的黑色实在令人赞叹不已,非常适合用于大型画作。”。

  进入21世纪,辉柏嘉基于自有品牌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与品牌绑定,持续为产品赋能。

  借助于技术迭代、美学升级与文化沉淀的共振,辉柏嘉构建起了并非单一技术优势的“护城河”,不仅让公司品牌在许多国家站稳了脚跟,还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更加卓越的品质和持续不断创新的精神,赢得越来越多全球用户的信赖。

  德国品牌在中国制造

  20世纪80年代,辉柏嘉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布局,先后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建立工厂,正式进军亚洲市场。

  对此,公司第八代管理者安东曾公开表示:“短期来讲这个决定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效益,但长远来看是可以的。我们坚持了10年时间甚至更久,现在来看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非常成功。”

  进入21世纪,辉柏嘉在广州永和开发区设立首个生产基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公司初期以铅笔和书写工具为核心产品,并逐步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标准引入中国。

  2015年,辉柏嘉又在广州成立亚太实验室,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研发能力,研究领域覆盖材料创新到环保技术全链条。同年,公司全球生产基地已扩展至15个,中国工厂成为辉柏嘉亚太商业版图的重要生产基地。

  随后,辉柏嘉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加快布局销售网络,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设立分公司,可以说公司业务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公司产品线包括学生文具、专业绘画工具、高端钢笔等,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024年,辉柏嘉与浙江庆元铅笔企业贝斯特达成合作意向,在水性漆技术、铅笔表面处理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不仅推动了庆元铅笔产业升级,也为辉柏嘉拓展中国本土供应链和海外市场布局提供了支持。

  在中国市场,辉柏嘉坚持“平凡的事,做得非凡出色”的理念,强调产品品质与艺术性结合。例如,“Graf von Faber-Castell”系列产品将传统工艺融入高端书写工具,吸引了大批中高端消费群体。同时,通过参与行业展会、政府考察等活动,深化与中国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互动。

  除了高端产品线外,辉柏嘉还依靠产品的优质做工,向中低端市场倾斜,不断加快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以服务更多的人群。如今,在中国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辉柏嘉已经有了一批忠实拥趸。他们自觉地对辉柏嘉的品牌故事、文化及产品进行宣传。此外,中国成熟的电商平台,也让大众能便捷地买到辉柏嘉的产品。

  从千禧年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通过技术合作、渠道拓展和品牌沉淀,辉柏嘉逐步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文具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今,辉柏嘉的“百年创业故事”仍在精彩演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