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兴明: 为玉米植入“中国芯”

  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 高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粮食作物研究所荣誉所长番兴明将达尔文的这句名言常常挂在嘴边。

  事实也的确如此。迄今为止,他已率领团队推广优质玉米超1.4亿亩,新增产值超过170亿元;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资源1万多份次,培育的玉米良种已遍及东南亚、非洲等地,老挝农林部还授予他杰出贡献奖。

  两年育出了“云瑞1号”

  1984年,大学毕业的番兴明如愿进入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1988年,他获得了到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培训的机会。

  彼时,我国大面积推广的玉米种子普遍颗粒较小、产量不高。而墨西哥作为玉米的起源地,拥有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成果。“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培训机会,学出个样儿来”,番兴明暗下决心。

  培训期间,番兴明结识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著名遗传育种专家博洛格(Norman Borlaug)博士。在博洛格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开始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研究和培育工作。

  学成归来后,针对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种子被西方种业巨头“卡脖子”的情况,番兴明立即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从国外引进一批种子,并结合云南的地理特性,进行改良育种。

  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番兴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云瑞1号”玉米新品种。经多点试验,“云瑞1号”不仅亩产均达到800公斤左右,还对叶斑类病害有着极高的抗性。在云南省大面积之后,能够有效抵御玉米生产流行病害灰斑病,彻底结束了云南无抗灰斑病玉米品种的种植历史。

  40年搭起中国“玉米塔”

  在番兴明办公室内,陈列着一座“玉米塔”:由颜色深浅各异的玉米搭建而成的展示台,整体呈柱状结构,每层均悬挂着对应的品种名称,且每个品种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座嵌有‘中国芯’的‘玉米塔’具有非凡的意义”,番兴明说,全世界有300多个玉米种族,但被我国广泛开发利用的屈指可数。更多优异的核心种质都掌握在国外的种业巨头手中。他们为了垄断市场,使用的种质都只用代号公布,在发展中国家竖起了高高的技术壁垒。

  “现在鲜食玉米很受欢迎,但过去靠的是进口的种子,一公斤卖到600元,折合每粒约4毛钱。即便如此,购买还要费很大的功夫”,番兴明介绍说:“凭借自己团队选育出的鲜食玉米品种,已经将进口种子的价格打了下来,如今每公斤降到了100~ 150元。”

  不仅如此,番兴明团队还将培育的“云甜玉1号”“瑞佳甜4号”等鲜食玉米品种成功大面积推广种植,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还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截至目前,番兴明团队已成功培育出玉米品种60多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和技术发明专利等30多项。

  面对成绩,番兴明目光坚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大有可为。”

  编辑/车玉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