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美食博物馆(十六)
- 来源:餐饮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博物馆,粽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0 18:07
文/竹迪飞 图片来源/网络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嘉兴素有“粽子之乡”的美誉,每年初夏,嘉兴会举办中国嘉兴粽子节,全国各地粽子厂家云集,在嘉兴开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动,有粽子擂台赛、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参观粽子博物馆和龙舟赛等民俗活动。
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汉唐以来,嘉兴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被誉为“天下粮仓”。与此同时,嘉兴历史上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肉鸡和鲜蛋产量和质量也很高。这些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原料,为发展各类花色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后来形成五芳斋粽子独特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粽子在嘉兴一带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据史料记载,嘉兴粽子在明清时期便以“嘉湖细点”闻名,而近代五芳斋等品牌的崛起,更让嘉兴粽子成为全国粽子产业的龙头。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嘉兴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中基路180 号),建筑面积达480 平方米,由嘉兴本土知名企业“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自2009 年筹建以来,已成为展示嘉兴千年稻作文化、粽子历史与制作工艺的核心窗口。
新装修后,再次开馆纳客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几乎在原有的面积上扩大了一倍,延续文化展示与手工体验相结合的核心布局。展览厅划分为六大主题展区,以前言开篇,依次呈现粽子文化溯源、吴越文化与粽子的关联、粽子文化的详细解析,重点展示“粽子传人”的传承故事以及真真老老品牌的创新发展历程。通过历史文献、实物器具与影像资料的组合陈列,系统呈现了嘉兴稻作文化、米食传统与粽子技艺的传承脉络,详细梳理了本土三大粽子品牌与两代传承人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嘉兴粽子产业的未来规划与文化传播构想。
体验区面积扩展至100 余平方米,设置完整的互动体验流程:游客可购买传统包粽原材料,观看工艺纪录片,在专业师傅指导下完成粽子制作,蒸煮后的成品用传统网兜包装带走,全程花费仅十余元。与此同时,二期工程特邀杭州专业团队制作系列蜡像,精准还原张家弄历史场景,通过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店铺的鼎盛街景再现,结合静态雕塑与动态投影技术,辅以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增强历史情境的沉浸感。
品鉴区融合多重文化体验功能,游客可临窗欣赏江南水乡建筑风貌,品尝现蒸嘉兴粽及本地特色饮食,观赏江南丝竹演奏与茶艺展示。此次升级在保持原有展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场景还原、技艺实践参与、复合空间营造等方式,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传播体系,既强化了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又提升了观展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江南茶文化博物馆
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以展示、研究和传播江南地区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由苏州市东山茶厂于2008 年建造,占地18亩,建筑面积达5600 平方米。
博物馆依山傍水,周边青山叠翠、花果环绕,配套服务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有以休闲、度假的“碧螺山庄”,还有以品茗观景的“紫金堂”等,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婉约与现代展馆的简洁,整体设计以“茶”为核心元素,通过实物、文献、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系统呈现江南茶文化的历史脉络、工艺特色与社会影响。
博物馆分为茶文化历史、实物、品茶、茶文化、茶艺等展示区。尤其是产于洞庭东西山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从其历史、形成、制作、品质等,分类作了详细介绍,还有康熙赐名碧螺春、碧螺春茶文化、碧螺春与名人以及民间传说、营养价值和保健养生、菜肴、怎样品饮、贮藏等,力求知识性、趣味性,达到雅俗共赏。
博物馆总体有三个亮点:一组紫檀木仿古雕塑栩栩如生的茶圣——陆羽像;馆外空中神壶,一巨型茶壶悬挂在空中,潺潺流水自上而下,十分神奇;观景区根据流传在东山一个民间故事而建立的汉白玉塑像“碧螺姑娘”。
中国黄酒博物馆
绍兴黄酒城坐落于绍兴古老的光相桥边、绍兴环城河畔,占地28000 余平方米,作为核心的黄酒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性的以黄酒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面积近10000 平方米。
绍兴酒,即绍兴黄酒,亦称绍兴老酒——随着时间的久远愈加浓烈。绍兴酒生产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箪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
绍兴黄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这种透明琥珀色主要来自原料米和小麦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适量糖色。
绍兴黄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有香物质来自米、麦曲本身以及发酵中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和贮存期中醇与酸的反应,它们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馥香,而且往往越陈越香,所以绍兴黄酒被称为“老酒”。绍兴黄酒的酿造技艺于2006 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黄酒博物馆通过多种陈列手段全面展示了黄酒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其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广场上的“品”字型花岗岩石雕、“青铜六礼”雕塑、酒坛垒砌的“城墙”等艺术装置,彰显酒文化的厚重底蕴。馆内分为地上两层与地下酒窖,形成“六厅一廊一坊”的布局,涵盖酒史、酒俗、酒技、非遗技艺等主题展厅,并配有数字化互动设备与体验式工坊。
酒史厅以时间为轴,从远古“空桑偶得”的传说切入,展现黄酒从商周“酒池肉林”、春秋“箪醪劳师”、魏晋“曲水流觞”到明清“越酒行天下”的发展历程。展品包括历代酒器、文献及微缩场景,如复刻明清酿坊的繁忙场景,再现黄酒在商贸与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酒俗厅聚焦酒与人生的关联,通过婚嫁“女儿红”、满月酒、寿酒等民俗场景模型,诠释“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展厅还陈列酒票、税制文献,揭示黄酒在古代经济与政策中的角色。
酒技厅则通过实物模型、三维影像还原了传统酿造工艺,从制曲、浸米、发酵到陈酿,完整呈现“三冬一夏”的古法时序。镇馆之宝“百年陈酿”(1928年封存)陈列于此,见证时间对黄酒风味的雕琢。
花雕厅展示国家级非遗“绍兴花雕制作技艺”。游客可观摩匠人以油泥绘制酒坛图案,或参与DIY 彩绘,将书法、雕塑与文学融于酒器创作。
地下酒窖占地400 平方米,以传统方式储存4350 坛陈年黄酒及500 坛奥运纪念酒。酒坛采用陶土材质,透气性使酒液持续“呼吸”,赋予黄酒独特醇香。
科技互动包括三维酒艺厅的真人全息投影、自动语音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触屏、投币品酒等方式多感官体验黄酒文化。
作为国家级社科普及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黄酒非遗传承基地,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展示平台,更是黄酒技艺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基于此,黄酒城特意推出了酒道表演、黄酒鉴赏等一系列的特色活动。酒道表演结合黄酒存放、开坛、品酒于一体,用舞姿诠释黄酒文化温文尔雅、健康向上的精神内涵;黄酒鉴赏则是通过对黄酒色香味格的品鉴,引导大家正确饮用黄酒,感悟黄酒精髓。
根据游客不同的需要,黄酒城还推出了几条特色旅游产品,如酒城文化游、酒城美食游、酒城体验游等。
酒城美食游,主要以体验“品绍兴酒、吃绍兴菜”为主题的黄酒宴、黄酒体验吧为主。酒博餐厅内设包厢、棋牌室等,环境典雅别致。以经营绍兴特色菜为主,提供独家酿造的米酒、十年原酒等,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参观作坊酿造米酒的过程。在黄酒体验吧,则可以品尝到不同的黄酒,以及与酒有关的各种小吃食物,既是酒的世界,也是绍兴特色小吃的世界。
酒城体验游推出酒令投壶、花雕DIY、三维投币品酒、个性化酒标制作等活动,花雕作为绍兴的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是集书法、美术、雕塑、文学于一体的独特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