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特色糟类菜肴的源流、标准与创新

  • 来源:餐饮世界
  • 关键字:绍兴,特色,创新
  • 发布时间:2025-06-20 18:11

  文、图/刘原希 、孙刘伟、陈愉炯(浙江中医药大学)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绍兴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悠长!绍兴饮食凝练出“糟醉咸鲜、霉臭共生”的特色滋味,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智慧与自然哲学。绍兴菜以黄酒为魂、物候为基,将发酵技艺与中庸之道融入烹饪。糟醉风味依托千年黄酒底蕴,既有糟鸡糟熘之醇厚,又有醉虾醉蟹之生鲜灵动。

  特色糟类菜肴

  特色糟鸡

  糟鸡,凭借自身肉质细嫩、骨质松脆、咸鲜入味及糟香醇厚于一身的特点,早已在绍兴民众的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本地人和无数外地游客的喜爱,常与“酱鸭”并列为冷菜沽酒的绝配。

  尽管糟鸡的历史悠久,但关于其确切的起源却弥漫着神秘与传说。有记载称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最初是宫廷中的御膳,后来才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佳肴。这一说法虽无确凿史料佐证,但的确为糟鸡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作为绍兴菜系的标志性菜品,糟鸡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其一,在选料上,绍兴人坚持使用浙江萧山大种鸡(又称越鸡),这种鸡体型适中,肉质紧实细嫩,是制作糟鸡的最优选。特别是当年饲养、体重约2 千克的健壮鸡,经过适当饲养后,肉质更加鲜美,脂肪分布均匀,为糟鸡的美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选用过小过嫩的鸡,糟制后水分易渗出,难以保持其鲜嫩口感;而过大过老的鸡则肉质易肥易韧,同样不适宜制作糟鸡。酒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以隔年的香雪酒陈糟为佳,其香气浓郁、甘鲜醇厚、酒精度适中,能赋予其独特的糟香风味。

  在制作过程中,绍兴人讲究极致的“精细”。从活鸡现宰到褪毛、剖洗、白煮、斩切、腌制、糟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不容丝毫马虎。特别是“二净二冷”原则——净即血净、毛净,确保鸡体无残留;冷则指褪毛时水温宜低不宜高,剖杀后需迅速冷却鸡身,以保持其白净与鲜爽。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关乎糟鸡的最终品质,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色泽不佳、口感不佳。时间的掌控也至关重要。鸡块需置于密封容器内静待一周,待其充分吸收糟香后方可食用。在这一过程中,鸡块与酒糟相互作用,使得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正是这份对时间的耐心等待成就了糟鸡独特的美味。

  糟熘虾仁

  糟熘虾仁驰名中外,是绍兴地区一道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地方名菜。在制作△糟鸡糟熘虾仁时,选用的是新鲜上等的河虾仁,经过精心处理,烹入特制的糟汁中,再以软溜的方式成菜。酒糟具有独特的醇香,为烹饪带来了别样的风味。成品的虾仁色泽洁白如玉,口感鲜嫩滑爽,糟香醇厚异香,诱人食欲,以其独特的风味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糟熘虾仁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将酒糟放碗内,加白汤搅匀,滤去糟渣,加入精盐、味精和湿淀粉,调成芡汁。然后,炒锅加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热,将虾仁入锅,用筷子划散至熟,捞出沥去油。炒锅留底油回置火上。最后,投入葱段炝锅,来上绍酒,撇去葱段,倒入芡汁,淋入熟猪油半两,起泡后即放入虾仁,用手勺推匀。糟汁虾仁,软熘成菜,洁白鲜嫩,酒香诱人。

  糟青鱼干

  腌晒鱼干之习俗,在绍兴这片土地上早已根深蒂固,至今仍被绍兴人热情地保持着。宋代《吴氏中馈录》中,已详细记载了利用青鱼制作风鱼的独特技法,而到了民国时期,《越乡中馈录》更是对鱼干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更为详尽且系统的阐述。制作鱼干时,人们往往以肉质肥厚的青鱼为上选,先沿其背棱剖开,细心挖去肠杂,再经过腌制、日晒、风吹等多道工序而成。

  在旧时,绍兴的酒店、食肆内外,常常悬挂着数尾青鱼干,这些鱼干是店家自制的佳肴,更是吸引顾客的独特招牌。而在鱼干的基础上,当地人还创造出了糟腌之法,将酒糟的香气融入鱼干之中,去除了鱼腥味又增添了独特的香气,使得鱼干的质地更加松化,风味更加独特。

  制作糟青鱼干时,需将青鱼干斩成约10 厘米长的块状,再将糟烧与酒糟充分拌匀。接着,取一只坛子,按照一层糟、一层鱼干的顺序换放均匀,压实后密封坛口,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待需食用时,从坛中取出鱼干洗净后放置于盘中,上面放上葱结、姜块,再用大火蒸上一个小时左右。出笼后趁热剥去鱼鳞,涂上芝麻油,待冷却后切成小条块装盘便可享用。

  绍兴民间,每年冬季都有腌青鱼干的习俗,或是自家享用或是馈赠亲友。青鱼作为绍兴淡水鱼类中最肥壮、肉头最丰厚的鱼种,自然成为制作鱼干的首选。而鱼干经过酒精的精心腌制与储藏,不仅使酒汁完美溶入鱼干之中,更让鱼干耐久不坏,散发出奇香。其肉色红润、松嫩鲜美、香软适口,是冬季里的一道绝佳佳肴。

  “糟”菜的标准

  糟醉风味体系下,主要分为糟菜与醉菜两大系列。糟菜,顾名思义,以酒糟为主要调味料,其香气浓郁、味道甘鲜醇厚,且带有一种雅致的风味。糟菜的烹饪技法多样,大致可分为糟腌、糟卤浸与糟熘三种。糟腌,是先进行腌制再行糟制,如著名的“糟鸡”;糟卤浸,则是将酒糟等原料制成卤汁再将食材浸入其中,如“糟黄鱼”便是此法的佳作;至于糟熘,则是将酒糟制成卤汁后用于烹制热菜,如“糟熘鱼片”“糟香虾仁”“糟油青鱼划水”等,这些菜品是绍兴糟菜中的经典之作,深受食客喜爱。

  “糟”这一独特风味,据史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越地先民们便已开始利用酒糟作为调味品。依托绍兴黄酒无与伦比的天然风味,糟醉风味得以发扬光大。它主要以绍兴黄酒及其副产品——酒糟为核心,通过酒的加入,为食物增添了香气、鲜味与醇厚口感,起到了杀菌、促进食物成熟及调和各种味道的作用。烹饪技法在此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酒无疑是这一系列烹饪艺术中的灵魂所在。

  而想要做好“糟”菜,对原料、节气、制作方法都有讲究。绍兴人在选用原料时,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秉持着不偏不倚的原则,认为太小太嫩的原料缺乏风味,太大太老的则口感欠佳。相传在合作社时期,几家享有传统招牌的店铺所烹制的菜品味道遭到了广泛的投诉,食客们纷纷反映其风味已大不如前。对此,向来以民众生活福祉为重心的毛主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经深入调查后发现,问题根源在于店家为了迎合当时的生产潮流,对原料的选择变得随意,不再坚持选用大小适中的鸡,而是无论老鸡还是小鸡一概用之,从而导致了菜品在口感上的极大缺失。

  绍兴人做菜,尤为讲究顺应天时,追求食材与季节的完美融合。例如,“糟鸡”这道菜,唯有在腊月制作,方能呈现出最为醇厚的美味。彼时,气温寒冷,有利于糟香的充分渗透与鸡肉的缓慢入味,使得成品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糟香浓郁而不腻。此外,在刀工的处理上亦有着极为精细的要求。切片或切块时,刀法需恰到好处,既不可过于粗犷,导致食材形状不整,影响观感;亦不可过于细碎,以免破坏了食材原有的纤维结构,进而影响其口感与风味。

  “糟”法的创新

  绍兴“糟”菜,作为绍兴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风味。近年来,绍兴的餐饮企业在传承传统糟制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深受食客喜爱的糟制菜品。第二届中国地方菜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也证明了历史悠久的绍兴菜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绍兴的糟制技法源远流长,其中糟鸡就是一道经典的传统美食。越鸡与酒糟的奇妙结合,生成了这道色泽明黄油亮、糟香扑鼻、肉质鲜嫩的佳肴。然而,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绍兴的餐饮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糟制菜品的创新之路。例如,绍兴咸亨酒店的面包糟香烤鸡,就是将绍兴传统的糟制技法与杭州叫花鸡的烤制方式相结合,用面团替代黄泥,制作而成的创意菜品。这道菜不仅保留了糟鸡的醇香,还增添了烤鸡的香脆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寻宝记绍兴菜的双味臭豆腐蒸膏蟹,也是一道创意十足的糟制菜品。它将绍兴特色的臭豆腐与海鲜膏蟹相结合,通过糟制技法,使臭豆腐的鲜香与膏蟹的鲜美相互渗透,口感层次丰富,令人难以忘怀。

  说到“糟”的创新,不得不提的“糟”还有三味。糟菜中的冷货俗称糟货,以酒糟甘香醇厚之味浸润食物,赋予食物特有的风味,此菜在传统制作糟货的基础上由糟腌改良成了糟浸,缩短了菜肴的制作时间,但菜品风味不变。

  这些创新菜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绍兴菜的品种和风味,也满足了食客们对于新颖、独特美食的需求。绍兴的餐饮企业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将传统的糟制技法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为绍兴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为2023 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百县千碗与绍兴饮食文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WH28-7Z)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