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牛肉”不对劲!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特价,牛肉,口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1 11:00
“特价牛肉”不对劲!
文|蔡文婷 王力博
李宏强因为之前在屠宰场上过班,对各类猪肉特性了如指掌,当即提议说:“老母猪因肉质粗糙,纹理、口感和牛肉十分接近。把宰杀后的老母猪伪装成牛肉出售,不仅销量有保障,利润也能大幅提高。”
凌晨时分,陕西省泾阳县某村一片静谧,绝大多数村民还在熟睡中。唯独村民张连山家却有人车进出,如果走近细听,还能听到他家院墙内时不时传出一些响动。谁也想不到,此时的张家院墙内,居然是一个血迹斑斑的牲畜私屠场。
低价牛肉引质疑
“这牛肉颜色不对劲,煮出来一股怪味!”2024 年8月,泾阳县多个乡镇的村民陆续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集镇上出现价格低廉的“特价牛肉”。接到线索的民警经过走访发现,这些所谓的“特价牛肉”的售价要比市场价格低不少。
更可疑的是,某熟食店老板还说:“送生肉的人说,这是从内蒙古自治区直供的冻牛肉,可包装上连检疫章都没有。”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民警锁定了自称外出打工的泾阳县某村张连山家。2024年9月12日凌晨 3 时,民警突击对张连山家进行检查,并将张连山、李宏强、王堤抓捕,当场查获耳标缺失、无法溯源的已宰生猪、猪肉若干,待宰生猪3头,现场还有自制杀猪刀、简易脱毛机、血迹斑斑的铁钩。
经过后续调查,一个由张连山、李宏强、王堤三人组成以猪肉冒充牛肉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张连山、李宏强、王堤三人是一起长大的朋友,王堤本就做生猪倒卖生意,李宏强原先在屠宰场上班,后因觉得薪资达不到预期而辞职在家。
2023年10月,货车司机张连山受运输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无奈赋闲在家。一次偶然机会,张连山听闻私自杀猪卖肉能快速盈利,且老母猪进价极为低廉,张连山觉得有利可图,便迅速找到李宏强和王堤商议。
李宏强因为之前在屠宰场上过班,对各类猪肉特性了如指掌,当即提议说:“老母猪肉质粗糙,纹理、口感和牛肉十分接近。只要把宰杀后的老母猪剥皮,去除内脏和骨头,剔除多余肥肉,就能伪装成牛肉出售,不仅销量有保障,利润也能大幅提高。”三人经过一番谋划,准备找渠道偷偷收购老母猪,私下宰杀后以牛肉的名义售卖牟利。
张连山负责从外地低价收购未经检疫的生猪,每次采购生猪两三头,用篷布遮盖逃避检查,拉回张连山家后院的地窖,李宏强则负责宰杀。
他们一般在凌晨2点接收生猪,3点开始屠宰,5点前完成分割。王堤则负责销售肉品,每天6点他拉走加工好的“牛肉”,通过微信通知下线“货已到”,然后将肉品分销至周边三个县市。
数据检验锁罪证
2025年1月10日,此案侦查终结,移送至泾阳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交易记录全用现金,屠宰点藏在自己家,销售链条分散,这伙人够狡猾啊!”面对犯罪嫌疑人精心设计的“现金交易 + 分散销售 + 暗号联络”反侦查体系,办案检察官刘旭带领办案团队连夜召开案情研判会,制定“三线作战”方案。
一是溯源攻坚,检察办案团队迅速行动,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深挖生猪来源;二是办案人员仔细查阅屠宰现场的勘查记录,结合抓获现场提取的扣押清单,成功锁定私屠滥宰的违法事实;三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运输车辆轨迹展开分析,抽丝剥茧,逐步锁定犯罪嫌疑人张连山低价收购未经检疫生猪的证据链,夯实案件证据基础。
考虑到假牛肉销售网络的复杂性,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下线卖家的重要性。为此,检察办案团队迅速提出针对卖家下线的补充侦查意见,指导公安机关调查下线卖家的进货渠道、销售记录以及与上游犯罪嫌疑人的沟通联络情况。要求公安机关从物流单据、资金流水、聊天记录等多个维度收集证据,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形成完整的证据闭环,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参与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彻底斩断假牛肉销售链条。
先是进行数据追踪。公安技术人员依托信息技术,从微信群里频繁出现的“特价牛肉”暗语背后找出藏着的下线。检察干警引导侦查人员重点突破资金流,发现李宏强近半年累计取现43万元,王堤使用三个微信账号分散收款。
接着是加强检验鉴定工作。邀请专家对扣押的肉制品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屠宰病死猪的情形,流向市场的到底是普通猪肉,还是携带病毒的“僵尸肉”。经检验确认,这些查获的肉均为普通猪肉。
为了确认犯罪事实,案件承办检察官和民警28天连续奋战,严密筛查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交易流水,固定了该伙人的销售网络覆盖周边3个县市,屠宰生猪209头,涉案金额9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证据。
2025年1月,泾阳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张连山、李宏强、王堤3人提起公诉。针对查明的相关下线卖家,在清楚知晓所售肉类系老母猪伪装成的假牛肉后,为追求高额利润,依旧毫无底线地向消费者售卖。这类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对群众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基于此,泾阳县检察院严格依据事实与法律,并对相关下线卖家以涉嫌销售伪劣商品罪提起公诉。
推动行业源头治理
案件办理中,检察官发现最顽固的不是犯罪手段,而是“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王堤在被审讯时反复说:“大家都这么干,凭啥抓我?”
以此案的办理为契机,检察院决定推动行业源头治理。判决生效后,检察院持续跟踪整改,启动专项行动,与市场监管局建立“行刑衔接” 机制实现案件线索实时共享;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向相关单位发出风险隐患提示函,并制发检察建议,列出私屠滥宰高发时段、重点区域等6类风险点。
目前,相关单位已创新分级预警机制,对肉制品经营户实施动态监管。2025年第一季度责令2家违规商户停业整顿15天。针对县内16家餐饮服务经营者销售外地将未经检疫检验的生猪肉加工成的“假牛肉”案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已对15家违法经营单位进行处理。
刘旭走访后认为,此案反映了农村食品安全存在四大痛点:私屠滥宰隐蔽性强、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群众防范意识薄弱、个别商贩用两本账册应付检查。为此,检察院采取“三管齐下”的治理策略:首先,牵头召开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私屠滥宰、违规处理病死猪行为进行查处,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守护群众餐桌上的安全。其次,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在辖区内全面排查整治违法从事肉类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后,开展“食品安全进乡村”普法宣传,通过“法治大篷车”“田间课堂 ”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培训食品从业人员800余人次,通过以案释法、现场讲解等形式,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根据被告人行为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及悔罪表现,2025年3月,张连山、李宏强、王堤被泾阳县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年、五年。(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