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造:新场景铸就品牌新势力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牌,市场,竞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1 13:51
文/本刊记者 邱惠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的力量愈发凸显。一个强大的品牌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更能够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制造业方面,一批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装备升级,正一步步地向智能高端制造业迈步前进,同时,消费新场景的出现,也促使着它们为适应而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
从地方企业走向全球品牌
当前,数字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传统制造业积极地与这些新兴技术拥抱,实现深度融合。同时,许多制造业企业也不再满足于仅作为产品生产者的单一身份,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含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的品牌全生命周期生态链,甚至在生产流程、生产技术上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以此推动着企业制造生产朝“新制造”方向转变,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步伐,从而为品牌的升级迭代以及国际化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
海尔作为我国家电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知名度早已扩至海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且多年蝉联榜首。这得益于海尔的技术创新与传统制造模式的深度变革。
海尔建成了覆盖冰箱、洗衣机、空调、智慧楼宇、热水器等多个产业的互联工厂,通过产业链全流程、全要素实时并联,实现了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还可以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最佳体验。
此外,海尔位于山东青岛的“智慧工厂”从今年开始,便用人工智能去驱动生产制造,平均每十分钟就能下线10台智能冰箱。据海尔工作人员介绍,AI 的识别使检测精度提高了10倍左右,由之前的0.1毫米提升至现在的0.01毫米,生产效率提升了40%左右。
除了智慧工厂,海尔智家AI智造生产线融合数字孪生、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调度等前沿技术,打造出完全无人化、全智能的生产线。该生产线拥有自主进化的“智慧大脑”,可实现云端到终端的全链路调度与协同,还能通过具身智能算法实现人机交互及柔性复杂场景操作。此外,AI智造推动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向“智能体”进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海尔正以AI技术重构生产全链条,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鲜活样本。
与海尔并驾齐驱的国内家电行业领军企业还有美的集团(以下简称“美的”)。这些年,美的一直积极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美的在荆州的冰箱制造工厂内,大规模引入柔性自动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采用混线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多款批量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今年,美的还将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美罗”投入到工业应用中,这一举动标志着国产服务型机器人迈入智能制造核心领域,或推动工业4.0进入“人机共融”新阶段。
在产品设计与差异化竞争方面,美的将智能技术与节能技术实现协同创新。
智能技术上,美的空调采取“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策略。软件层面,接入Deep Seek等通用大模型,并与美的空调垂直大模型对接,让人机交互更加智能,赋予空调深度理解与推理能力,通过语音交互即可实现操作;同时推出“一键托管”功能,让空调主动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新鲜度,用户无需操心。硬件层面,借助毫米波、红外技术等,精准判断人的位置和温度波动,实现智能调控。
节能技术上,美的主要聚焦于实现压缩机的宽频化运营和AI大数据节能,以提升产品的节能性能。这场由智能技术驱动的“新制造”,正在推动品牌价值的提升。
海尔与美的从最初的地方企业发展成为如今享誉全球的世界名牌,凭借的是对新型制造模式的积极探索与深入实践,不仅成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更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进步树立了榜样范例,把中国品牌从地方带向了国际舞台,把生产单纯的“制造”阶段过渡到创新驱动的“创造”时代。
从国产草根傲立行业技术前沿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奇瑞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奇瑞”)携旗下五大品牌及国际合作品牌共同参展,展示了53款重点车型和呈现了其“海陆空”全方位技术矩阵,包括鲲鹏超能电混技术、飞行汽车、水陆两栖车等创新成果,以及奇瑞最新的技术突破与持续进化的产品布局。
在陆地动力方面,奇瑞发布的鲲鹏天擎发动机以48%的热效率刷新了全球纪录,展现了奇瑞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天空领域方面,奇瑞推出的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实现了陆地与空中模式的无缝切换,为未来城市交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而在水域探索上,捷途纵横G900水陆两栖车能够在1.5米深的水域中连续运行40分钟,进一步证明了奇瑞在多领域技术融合上的实力。此外,奇瑞还展示了30000rpm超高速电机、大圆柱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成果。
奇瑞自成立以来,便一直秉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1999年,奇瑞成功下线首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标志着其在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如今,奇瑞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八大研发中心体系,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000件,位居行业前列。
在生产制造方面,奇瑞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并且通过智能化系统管理,其生产线能够高效地进行计划下发、显示编辑、数据采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监控以及实时查询,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高效化。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奇瑞智造一工厂已实现平均每分钟下线一辆车的生产效率。
如今,奇瑞的产品已出口至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它作为中国最早开拓海外市场之一的汽车品牌,已经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榜首。截至目前,奇瑞的全球汽车用户数量已超过1630万。
同为国产民营汽车品牌优秀代表之一的还有吉利。2025上海车展上,吉利首发了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该车作为全球首款可实现“全场景、全地形、全能量”主动切换的AI智能体,标志着吉利在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据了解,目前,吉利已经将AI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辅助驾驶等智能汽车全域,同时还将AI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环节中,实现了全场景的AI智能体验。
除了在汽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外,吉利的生产链条智能化程度同样令人瞩目。吉利钱塘公司是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于一体,是吉利最先进的整车制造工厂之一。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完全按照欧洲标准建设,自动化率高达100%,生产效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秒一台车。
此外,吉利还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如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奇瑞与吉利,凭借其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引领着全球汽车行业的技术潮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低质廉价升级至高端技术首创
在制造业的电子信息产品领域中,手机的发展对整个制造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国产手机常常被贴上质量低劣和廉价的标签。如今,中国手机制造业一直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并且近几年国内手机品牌纷纷出海,在欧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开疆拓土,与三星、苹果竞争。
OPPO是我国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智能制造方面,致力于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通过研发和制造的深度融合来不断提升产品的易制造性、可制造性和可靠性,使得良品率大幅提升。
OPPO Find N系列手机,作为一款折叠式智能手机,其独特的铰链设计和屏幕折痕控制技术,使得产品的批量生产遇上了难题。而OPPO通过引入尖端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使得折叠屏手机能够高效生产且精确控制。
在2025年2月,OPPO隆重推出了全球最薄的折叠屏旗舰手机——Find N5系列。该系列手机在折叠状态下,机身厚度仅为8.93毫米,这一成就标志着折叠屏手机正式迈入了8毫米的新时代。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得益于OPPO创新研发的3D打印钛合金铰链技术,它不仅实现了铰链的极致轻薄,还显著提升了手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截至目前,OPPO在全球范围内已建立了多个智能制造中心,这些中心遍布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埃及等海外地区。为了确保全球各工厂在工艺参数和管控要求上的一致性,OPPO在生产流程中引入了AOI(Auto Optical Inspection)光学检测系统,对关键工艺的外观标准进行了量化和固化。此外,OPPO还探索了VR技术的应用,通过远程设备进行指导校准,突破了交通和地域的限制,确保了各工厂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化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是OPPO当前乃至未来坚定不移的发展路径,凭借这一战略,OPPO未来将有望引领工业4.0时代的发展潮流。
当前,品牌建设正引领着中国制造向高质量发展、新制造转型。这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品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忠诚度和市场份额。同时,还能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为品牌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正逐步成为铸就品牌新势力的关键。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和绿色制造的深入发展,中国制造业将继续以新制造为引擎,书写全球品牌竞争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