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中的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全育人”,资源整合,服务优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1 13:59
文/河北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 韩姗姗
河北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祺祺
河北石家庄东风西路小学 路亚男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中心,对“三全育人”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馆藏资源结构不均衡、数字资源增长迅猛但整合欠佳等问题,亟须解决。我们应通过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整合数字资源平台等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与服务优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资源整合;服务优化
一、高校图书馆进行“三全育人”的
价值意蕴
(一)全员育人层面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书籍颇丰,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及交叉学科等学科类型,面向所有师生群体进行全员育人教育。“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专用空间和专业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利用价值,助力培育时代新人。”[1]
此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具备丰富知识。整个图书馆团队都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发挥育人作用。他们以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服务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全员育人格局增添力量,成为课堂教学之外重要的育人主体。
(二)全过程育人层面的价值
图书馆服务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这种全过程的服务,在学生成长的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生入学时,通过入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在日常学习中,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学生课程学习、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提供支持,伴随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每一步。毕业季,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学术成果保存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走入社会。
(三)全方位育人层面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和文化活动,在全方位育人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从学术、艺术、历史等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核心场域。
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与服务现状分析
(一)资源整合现状
1.馆藏资源结构不均衡
随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断丰富,不但有大量纸质图书、期刊,而且数字资源也日益增多,如电子图书、数据库等。
但在资源结构上存在不均衡问题,部分热门专业资源更新快、数量多,而一些冷门或新兴交叉学科资源相对匮乏。同时,不同载体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在检索、使用上存在脱节现象,给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不便。
2.资源共享范围有限
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虽有一定的共享,但范围有限、合作不足。许多高校图书馆会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缺乏数字技术等种种原因不能很好进行书籍资源共享,无法充分发挥资源整体优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学术研究与知识获取。
这可能会使很多师生面临一些如专业书籍或文献没有资源等的问题,不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学习的困扰。让图书馆本应承担的资源枢纽、知识桥梁作用大打折扣。
3.数字资源增长迅猛但整合欠佳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馆藏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纸质图书、期刊以及电子资源等,尤其是数字资源的迅速增加。数字资源的种类日益丰富,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海量信息支撑。
然而,这些数字资源通常源自不同供应商,平台各不相同,缺乏有效整合,不够规范。这致使很多读者在检索与利用时遭遇诸多不便,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充分发挥。
(二)服务现状
1.信息服务单一
信息服务方面,咨询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多为线下咨询台服务,缺乏相应的线上实时咨询服务平台。
此外,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足,对于相关图书馆公众号、短视频等的普及和宣传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弱。
2.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图书馆工作人员虽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但对各学科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尚有不足。在为读者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时,难以契合读者的高层次需求。
同时,图书馆缺乏大数据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这影响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推进速度,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需求,制约了图书馆从传统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进程。
3.个性化服务不足
用户参与度低,缺乏用户反馈渠道。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用户难以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因用户反馈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此外,用户需求分析不深入,缺乏用户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机制。“传统的图书馆空间以藏书为主,阅览室、自习室等空间功能简单,已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多样化需求。”[2]高校图书馆虽有大量用户借阅数据,但对用户在图书馆网站等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收集不全面且缺乏深入分析,无法准确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
三、高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中的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路径
(一)资源整合路径
1.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需求,动态调整馆藏资源采购计划。加大对冷门及新兴交叉学科资源的投入,调整资源结构。
同时,建立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无缝对接,方便师生便捷、一站式获取信息。
2.深化资源共享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周边或其他高校图书馆加强沟通协作。开展联合采购,集中资金购买优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各高校可根据学科优势与需求进行分工,避免重复采购。
同时,共同建设特色数据库,整合各馆特色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大化。如地方高校可联合建立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为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承提供支持。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合力,更好地培养人才,实现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服务转型。
3.整合数字资源平台
搭建统一的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将图书馆购置的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数字化平台的功能指引与检索功能应该进行完善,使数字化平台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3]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一站式检索,使读者能在一个平台上便捷查找所需数字资源。同时,强化对数字资源整合揭示,为读者提供资源介绍与使用指南。
(二)服务优化路径
1.强化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形式,增加线上实时咨询等方式,配备专业咨询团队,确保及时准确回复师生问题。
“高校图书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和数字图书馆,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便捷地获取知识资源。”[4]通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对于信息检索进行普及和宣传,并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讲座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高校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涵盖学科知识培训、信息检索技能培训、服务意识培训等。
同时,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并积极引进大数据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通过培训与学习,打造一支既精通图书馆业务又熟悉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服务团队,使之成为师生学术研究与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3.完善个性化服务
建立读者需求反馈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在线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更好地服务读者。
此外,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创新路径。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的借阅历史、检索记录等行为数据,了解读者的兴趣偏好与需求特点。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信息推送等服务,提高精准性与针对性。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 “三全育人”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在育人工作中收获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强化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作,凝聚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未来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应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加强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升,积极践行 “三全育人”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晋秀.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阅读推广服务路径优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5,45(01):74-76.
[2] 曹惠珍.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优化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12):165-167.
[3] 杨曾烨.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A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优化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1.
[4] 姚纽蒙,杨思思.高校图书馆:传文化优服务[J].文化产业,2025,(06):112-114.
责编 / 马铭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