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耕基铸牌 驱动农品价值重构

  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在时代的浪潮中,新农业模式的兴起,正以创新之姿打破传统的壁垒,为古老的农业注入全新的活力与生机。

  新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创新商业模式与新消费理念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设施农业、无土农业、特色农业、精准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蓬勃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在新疆的葡萄园,无人机每日拍摄大量照片,AI算法通过分析叶片颜色变化,能够提前预判霜霉病,从而精准喷洒生物药剂,配合地下传感器网络,不仅节水30%,还能实现增产25%。在云南楚雄的玫瑰田,每株玫瑰都配备智能手环,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368项数据并上链,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玫瑰从开花到包装的完整生命周期,这种透明化的生产模式让云南鲜花出口溢价率提升60%,退货率归零。特色农业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些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开发珍稀苗木、名贵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业项目,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新育种:筑牢农业“中国芯”

  在农业发展向绿色、可持续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大北农与隆平高科两大农业巨头在育种领域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旗,在民生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育种技术是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其研发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育种技术对解决我国种业领域技术难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2023年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32号公告,裕丰303D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脉育526等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经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大北农、隆平高科等国内种业领军企业在其中做出了主力贡献。这意味着在种业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领域,破解了卡脖子关键技术。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作为中国种业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其种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逐步建立了以生物育种为核心,从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转化到成果示范推广的快速、高效、精确、工程化创新体系。

  近两年来,大北农集团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规模化转基因等育种4.0时代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关键物种,搭建育种平台及测试网络,开展重大新品种选育、生产与推广,带动了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脉育526是大北农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耐4倍中剂量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剂的大豆品种。2023年,脉育526试点收获测产,科右前旗实测亩产达到563.8斤,打破了当地连续三年的实测纪录。扎赉特旗实测亩产更是高达644.08斤,打破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测高产纪录。脉育526的优异表现,为我国大豆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悉,在产业布局上,大北农在全国24个省、60个市、121个县布局,建有26个育种基地(2477亩)、99个制种基地(18万亩),2024年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合计销售数量5352.64万公斤,覆盖超4,000万亩农田,服务农户近75万人次。

  作为“种业国家队”,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自主研发的良种在全球推广面积达2亿亩。“种业振兴”行动中,隆平高科及下属6家单位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承担多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大项目任务。

  据了解,目前隆平高科已在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搭建700多人的研发团队、50多个育种站、90余万亩高标准制种基地、5个国家及省级科创平台、1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参与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面支撑现代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

  在智慧育种方面,隆平高科推进全基因组选择的育种大数据、大模型构建,在水稻领域独创“AI+基因组”智能育种平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育种效率提升64.2%,在玉米领域,基于全基因组模型应用,东华北、黄淮海区域育种效率分别提升41%和66.7%,将一个品种的选育过程从8~10年缩短为4~6年。

  数字农业是未来全球农业科技的重要突破口,可通过发掘基因—环境—种植管理的耦合关系提升单产和效益。

  依托科技创新与资本赋能,隆平高科已发展成为以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作物为核心,辣椒、黄瓜、谷子、食葵、甜瓜等专精特新作物为主业的综合性种业集团。杂交水稻领域的隆平,玉米领域的联创,辣椒领域的湘研,黄瓜领域的德瑞特,谷子领域的巡天,食葵领域的三瑞农科,均是各作物细分领域领军品牌。2024年隆平高科营收实现85.66亿元。其中,水稻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08亿元,玮两优8612创再生稻亩产1469公斤全国纪录。2024年产业化示范面积114万亩,居全国第一。

  新农机:从观星到“盯屏”

  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东方红、大疆农业等品牌,凭借各自的优势,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中国农机行业的“红色摇篮”,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自1958年第一台拖拉机在河南洛阳下线,就肩负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使命。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农业生产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工劳作阶段,农业机械化,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

  历经60余年风雨兼程,中国一拖从最初简陋的车间,到如今现代化的智能工厂;从单一的拖拉机产品,到构建起覆盖拖拉机、收获机、农机具等全产业链的产品谱系。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一拖大马力拖拉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8%,这一数字背后,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卓越性能的有力证明。在新疆广袤无垠的棉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东方红LX2204拖拉机堪称“智慧农机先锋”。新疆棉田面积广阔,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播种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播种的均匀度和深度。而LX2204拖拉机凭借厘米级定位精度,无需人工操控,就能在棉田里精准规划路线,自动完成棉花播种作业。它的播种系统经过精密设计,每一粒棉种都能以恰到好处的间距和深度落入土壤。一天下来,可轻松完成150亩棉花播种,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

  中国一拖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实现重大突破。CVT无级变速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一拖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自主的CVT无级变速技术。以往,在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作业时,拖拉机换挡顿挫、油耗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而这项技术的应用,让拖拉机在不同路况下都能保持平稳运行,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速度和扭矩。在四川山区的梯田里,搭载CVT无级变速技术的东方红拖拉机,可以灵活地在狭窄的田埂间穿梭,轻松应对各种坡度和弯道,复杂地形作业时的油耗降低12%。这标志着中国农机技术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也让中国一拖在国际农机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打造增长新引擎的战略新选择,无人机又是低空经济应用的主要载体之一。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以农业无人机技术为突破口,重新定义农业航空作业标准。截至2024年10月,大疆农业无人机已覆盖全国38%的耕地面积,在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的种植中,整体渗透率达到40%。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作业亩次达到25亿亩次,涉及作业台数20万台,接近50万人在从事飞防服务工作。按5元/亩的作业单价进行粗略估算,25亿亩次的作业面积,能够创造约125亿元人民币的飞防市场规模。这一规模还未包括无人机在渔业、林业、牧业等新兴领域的潜力挖掘。

  大疆目前在全国建立了超过1100个售后网点,在西北、东北、华中、华南建立4个备件分仓,确保98%的维修案例能在6小时内完成,解决了农业作业时效性强的问题。另外,除了国内的发展,农业无人机也成为中国出海的一张名片。从2016年开始,大疆将植保无人机引入日本后,现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具体的应用,成为全球农业航空领域的绝对引领者。

  新模式:重新定义“耕种者”

  在新农业发展浪潮中,地标性农产品品牌以品质为根基,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特色突围。五常大米与赣南脐橙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铸就卓越品质,更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知名品牌,探索出多元且极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典范。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和腐殖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米粒饱满、香气浓郁、口感软糯的五常大米。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五常大米这一地标性品牌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在此过程中,众多衍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

  在种植环节,“乔府大院”品牌尤为突出。乔府大院集团是五常市稻米全产业链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乔府大院建立了20万亩专属种植基地,采用“鸭稻共育”“蟹稻共生”等生态种植模式。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杂草和害虫,其粪便又成为天然有机肥料,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显著提升了大米的品质。凭借严苛的品质把控,乔府大院五常大米连续多年在国内高端大米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在加工与销售领域,“葵花阳光”品牌另辟蹊径。品牌专注于大米的精细化加工,最大限度保留大米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同时,葵花阳光创新推出“私人订制”商业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平台认养专属稻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参与监督,收获的大米不仅印有专属标识,还能享受个性化包装服务,使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

  除了专注于大米本身的品牌,五常大米还衍生出众多周边产品品牌。五常米酿米酒,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将五常大米的香甜转化为醇厚酒香,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同时,基于五常大米的属性,还衍生开发出五常大米面膜、洗护用品等,将大米的滋养功效延伸至护肤领域,开辟出全新的市场空间。

  2024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将攀升至713.41亿元,九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赣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且山地、丘陵众多,土壤呈微酸性,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脐橙生长的黄金地带。赣州市政府以“赣南脐橙”为地标性品牌,推动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衍生品牌,形成品牌集群效应。

  “寻乌源兴”品牌在脐橙种植上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建立了10万亩生态示范果园,采用智能分选设备,通过光学检测、重量分级等技术,将脐橙按照大小、色泽、糖酸度等指标进行精准分级,确保每一颗上市的脐橙都达到高品质标准。凭借过硬的品质,寻乌源兴脐橙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至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3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5万吨。

  “信丰绿萌”(以下简称:绿萌)品牌则聚焦脐橙产业链的后端服务,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脐橙智能分选包装设备和冷链物流系统。其智能分选设备每小时可处理脐橙10吨,分选准确率高达99%;冷链物流系统通过全程温度监控和智能调度,确保脐橙从采摘到销售的新鲜度。绿萌不仅为赣南本地的脐橙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业务还拓展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农业装备领域的知名品牌。

  除了鲜食脐橙,赣南脐橙还衍生出丰富的深加工产品品牌。“赣南之星”品牌推出的脐橙果汁、果脯、果酱等产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保留了脐橙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橙皇”品牌则开发出脐橙精油、果胶等工业原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使脐橙产业链附加值提升3倍。

  五常大米和赣南脐橙这类地标性品牌,通过品牌衍生与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