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小孩都值得尊重
-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尊重,典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7 20:41
最近东京话题度颇高的一个展览,莫过于“啊!设计展neo”(デザインあ展neo)。自4月18日起,开展一个月,已经有超过116万人到场参观。这个展览本质上是一个内容衍生品,但无论从理念还是做法,都形成了一套极有章法的操作典范。
“啊!设计展neo”是日本公共电视台NHK教育频道一档儿童教育节目“啊!设计neo”(デザインあneo)延伸到线下的体验展。在此之前,NHK教育频道曾于2011年至2021年播放一档名为《啊!设计》的节目,旨在传递“设计的有趣之处”,培养小朋友的设计视角与设计感性,每期节目15分钟(2021年缩短为10分钟)。2013年NHK曾在东京21_21 DESIGNSIGHT美术馆举办“啊!设计展”,从2018年到2021年,展览巡回至日本科学未来馆、富山县美术馆等6家日本美术馆。当时也是掀起了一阵观展潮流,而且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啊!设计》节目的DVD仍然卖断了货,甚至能在二手交易网站卖出高价。
我们可以从节目本身开始,分析看看它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啊!设计》的受众定位是小朋友,但是在制作上毫不敷衍,一开始就由一个顶尖制作团队共同合作:平面设计师佐藤卓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与综合指导,音乐人小山田圭吾负责节目音乐,交互设计师中村勇吾监修视频制作。节目从讨论“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运作机制以及人的行为动作,制作团队希望“让肩负未来的孩子们,以及养育孩子的成年人,意识到设计所具备的角色与意义,进而培养他们多角度理解事物的能力、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以及创造新价值的创造力”。
但问题是,“设计”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节目之所以用“啊”(あ)这个词作为核心概念,是因为这也是日语五十音(类似汉语的拼音)中的第一个文字,制作团队希望以此作为“理解与学习设计有趣的最初入口”。而且,节目并不是分析好看的视觉外形,而是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拆解成了二十多个分析单元,用不同栏目的形态展现。
在“动作的设计”单元中,这档节目会探讨诸如“自助餐取餐为何要排队”“飞机的优先登机”或“银行ATM排队时的蛇形队列”等社会规则和礼仪,用幽默易懂的方式传达规则与礼仪形成的原因与意义。在“如果世上没有”这个单元,制作团队挑选的是那些人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比如窗户、衣服,让它们在生活中消失,再去探讨这些物品存在的合理性与设计价值。在“设计问答”单元,通过老师与一个男孩电话问答的形式,用节奏明快的插画视频讲解事物的形状和构造背后的理由。“设计的观察”单元会展示雨伞、螺丝、杯子等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蕴含的智慧与技术巧思。“解散!”则是一个思考物体构成的单元,制作团队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去分解身边物品,将细小零件逐一排列的定格动画。在“设计的人”单元中,深泽直人、原研哉等多位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师会在节目中解说自己的设计思考方法。
在短短15分钟里,节目内容凝练直观,只用影像与音乐来传达信息。如今,音乐团队为节目制作的曲目已经整合为CD上市销售。
佐藤卓也将内容与受众的接触点由节目延伸到线下展览,这次的ne o展已经是第三轮展览了。从体验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个展览也是颇有心思。前两轮展览仍然延续节目的概念,着重展示的是日常生活与行为,让参观者观察、感受,理解“设计思维”的本质—佐藤卓曾经解释过这个词,他认为设计思维是“日常生活与行为中的洞察力、创造力,以及在无意识中判断事物特性的身体感知能力”。到了第三轮展览,他开始酝酿一些颠覆。
这次,他不再聚焦于展示本身,而是更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把核心概念引申为“动词”。展览中设置了诸如“走路”“坐下”“吃饭”的日常场景,人们可以通过动词,了解“事物”与“人”之间,是如何通过“设计”连接起来的:椅子的设计,存在于“人”与“坐下”这个动词之间;杯子的设计,存于“人”与“喝”这个动词之间。他解释说,“人们常以为,设计就是那些看上去很酷的东西。但实际上,很多设计藏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肯定有什么将事物与你连接了起来。”
neo展设置了不少交互体验的部分。每个参观者走路的形态都可能被提取为展示要素,形成新的被观看对象;对日常生活中斑马线的观察与判断,也可以因为展览空间转角结构的设置,在体验一番之后找到答案。
我最喜欢的互动装置是一个巨大的倒置垃圾桶,下面是鼓风机,人们在鼓风机上方放飞拴紧的空塑料袋,观察怎样才能将垃圾袋“投进”垃圾桶。这是一次融合了生活规则与方法的行为实验,小朋友围着垃圾桶玩疯了,但也许在回家的电车上,他们能产生佐藤卓希望延展的那些设计思考:设计是什么?比方说电车的吊环扶手,是什么将它和我们“联系”在一起?
这档节目与其展览的价值,不仅在于内容产品的线下延展与商业化价值,而且彻底颠覆了与儿童对话的方式。人们常常以为用幼稚的话语与孩童交流,似乎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听懂,但本质上这不过是用大人的逻辑偷了个懒—那是一种只需要遵循成人话语逻辑但放慢速度、增加AABB这类叠词就能糊弄过去的沟通方式。
“啊!设计”的节目与展览没有任何低龄化的表述(顶多是给孩子们的展览致辞里都用了假名,类似标注拼音的做法),在节目中,甚至一些电子音乐的制作都是高水准、快速的,成年人注意力稍不集中,都可能会错过一些节奏对应的高速画面。但是问题并不大,因为节目通过大量的类比与解释去描述类似的观点与概念,让表达的目标得到重复展示,这确实是一种聪明而不说教的做法。在展览中,每个互动装置平等地面向所有年龄层,那些精心设置的打卡点不会因为你是孩童就可以优先,也不因为你是成年人就能轻易地爬上那双可以合影的筷子。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被视为大咖的设计师们,在节目里的title可能仅仅是“设计师”三个字—那本来就是认知职能时超越经验与地位的最恰当表述。
这些对内容本身的尊重与精巧的概念重塑,也让“啊!设计”的内容超越年龄限制,成为受人尊重的经典作品。可能有人注意到了,在2021年到2022年之间,这档人气节目停播了一段时间。因为音乐人小山田圭吾被曝出儿时针对同学的霸凌丑闻,NHK便立刻停掉了节目。此后,节目组宣布,由音乐人莲沼执太、Rapper环ROY、创作歌手青叶市子组成新的音乐制作团队,从2023年4月开始以后缀“neo”的形态恢复更新。这也是一个教育节目该有的姿态:面对错误应当承担责任。
看完展览,有不少朋友跟我说,他们被展览的理念与体验“击中”了。佐藤卓曾公开说过他这些创意的出发点:“设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展览和节目,能够在每个人心中种下‘设计的种子’,并将其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
确实,我们都需要一些新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