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降温利于“调结构”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经济,降温,调结构
  • 发布时间:2011-04-06 08:39
  今年1~2月份经济活动仍然强劲,主要是2010年末信贷的快速扩张提振了目前的投资活动,强劲的房地产建设活动和稳健的出口也使得工业生产保持强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支出已经走弱,而出口环比增长势头也已经回落。有专家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实质性的推动之前,商品房市场可能会先出现疲软态势。

  可以肯定的是,经济适度降温是好事,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这有利于当前大的宏观背景下的“调结构”。

  正如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所表示,“中国的结构转型,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必须要下降。”

  环比放缓是正常的

  从1、2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可看出,经济过热的局面有所降温。

  首先,工业增加值增速或趋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3个月下行,并且创下6个月以来的新低,其对工业增加值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而从产品的细分数据来看,1~2 月工业下游产品需求回落,如汽车产销量累积同比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纷纷下滑;其次,剔除价格因素,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低于12月累计同比增幅18.57%,也出现趋缓态势;第三,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比去年12月回落3.3个百分点。

  “一季度一些经济数据确实环比放缓明显,而消费的放缓主要是房地产与汽车的限购令所导致。”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3月29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他同时表示,“环比放缓是正常的,因为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来控制通胀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也是当前形势下必要的。”

  “短期内,从一些经济指标来看,经济确实出现了降温的态势。”银河证券研究所总监张新法日前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但这只是短期的现象,一些经济指标随时会反弹。”

  事实上,经济退烧是好事,但我们也应警惕经济遇冷。

  对此,张新法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经济小周期来看,目前处于去库存中后期,虽然一季度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看上去“疑似滞胀”,不过投资者对此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二季度经济应该是“胀而不滞”。

  其理由是,“因为在步入二季度后,随着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潮升温,整体经济活动将趋于活跃;如果通胀的下降拐点得以确认,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将大为改观。退一步而言,到二季度,在经济增长数据上行的同时,即使通胀水平高位趋稳,形势也比一季度‘疑似滞胀’的情况要好。”

  与此同时,陈超也认为二季度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他说:“二季度通胀压力会减缓,整个经济去库存结束,二季度乃至下半年投资会出现新扩张,经济会有所回升。”

  降温有利于调结构

  二季度经济的降温有利于调结构。陈超认为,经济发展适当放缓有利于结构调整,毕竟经济发展过快,投资增速过高,挤压消费;同时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事实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才能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但调结构与保增长并非对立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中国经济要想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通过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来推动经济结构朝合理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马骏认为,中国的结构转型,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必须要下降。

  在他看来,平均而言,过去10年如果按销售面积来计算,每年增长20%。今后10年,估计会减速到10%。因为中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超过80%,超过美国的65%,超过德国的57%,说明中国人买房子的太多了,而他们的收入还没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而且,“房屋消费过度,以后就需要少消费,这也会带来对投资增长的下行的压力。”

  张新法也认为,调结构有时也需要牺牲一下经济发展速度。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调结构与追求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问题,有时我们牺牲一些经济发展速度适当向调结构倾斜是有必要的,要注意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另外,他还认为,“我们全年的实际GDP达9%就可以了。”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这意味着未来5年,政府没以前那么看重经济增速,更重要的是将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引导到“调结构、促民生”上来。

  事实上,马骏是7%(GDP)目标的极力推荐者。他认为,“GDP增长如果降到7%,并不意味着经济陷入萧条,而是进入了正常、合理的增长区间。”

  因为在他看来,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的下降,只要能保持7%左右的GDP增长,就不会加剧失业和社会稳定的压力。

  如果增长潜力是7%,而一定要用刺激政策将增长提升到9%以上,这虽然可以实现短期繁荣,但会导致资产泡沫、通胀、坏账和经济大起大落等长期成本,最终不可持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