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展:稀土是神话还是泡沫?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西藏,稀土,神话,泡沫
  • 发布时间:2011-04-06 08:56
  3月31日,一季度股市收官。虽然股指表现乏善可陈,但是一些个股拔地而起,给市场带来不小轰动。影响最大的一只,当属一季度涨幅第一的“稀土概念股”西藏发展。

  至3月29日宣布停牌前,该股一季度涨幅已达147.43%,成兔年首季第一牛股。

  但蹊跷的是,在这样一个以“稀”为贵的时期,这样一只被市场看好的股票却在一季度遭遇两大股东合力减持。

  年初,西藏发展发布了的进军稀土的公告。春节过后,公司股价开始扶摇直上。3月15日,西藏发展又披露了参股稀土的详细进程。公告称,公司与西昌志能实业、德昌志能稀土签订《出资协议书》。约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西藏发展以现金2亿元出资,持有新公司26.67%的股权。

  受消息影响,此后四个交易日,该股连续创出“一”字涨停。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重大利好”刺激下,西藏发展的大股东却在接连不断地大幅减持。

  根据Wind统计数据,自去年11月底至今年3月底,西藏发展共发布了10条大股东减持公告。

  减持者为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四川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和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前者减持了3756万股,占流通股本的14.24%,后者减持了884万股,占流通股本的3.35%。二者合计套现的金额约5.15亿元。

  更令人不解的是,上述股东的减持有一半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完成。而大宗交易平台的记录则显示,关于西藏发展的成交记录多是在当日的最低价上。

  两大股东如此频繁且大规模、又廉价减持,与公司股价的飙升形成鲜明对比。

  在股价快速上升的3月,根据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推高公司股价的大多是一些游资营业部,这些营业部多属于北京、江浙及广州等地。

  分析发现,事情主要症结在公司的稀土概念上。公司参股稀土,究竟能给其带来多少收益,成为令市场纠结的谜团。

  对于涉足稀土所面临的风险,西藏发展此前毫不避讳,公司一度提醒投资者新的稀土公司处于初创阶段,稀土矿的回收率尚未达到评估报告预计的水平,即便按照计划对现有的稀土矿处理生产线实施技改,最终能否达到评估报告预计的水平具有不确定性。

  该稀土项目的采矿许可证需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转移到新公司,如无法获批,则存在项目投资不成功的风险。同时,西藏发展对子公司没有实际控股权,其只是参股26.67%,稀土矿每年贡献给上市公司的利润还非常有限。

  截至2009年末和2010年三季度末,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1元和0.08元。东兴证券测算,稀土达产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5元。

  假设其2011年每股收益达到0.25元,但当前西藏发展股价已经达到28元。照此计算,公司市盈率已经高达110之多,股价已明显高估。

  可能很多投资者更加相信稀土概念的成长性,愿意以高市盈率购买这样的“潜力股”,但是退一步讲,投资者依然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在如此利好下,大股东大规模低价减持的根由何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