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为什么会危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粮食,危机
  • 发布时间:2011-04-06 09:57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指出,记录肉类、奶制品、谷物、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世界粮食价格指数2月创20年新高;而世界银行则称,去年10月到今年1月该行粮食价格指数上升15%,去年一年,累计涨价达到50%以上。粮价猛涨导致发展中国家4400万人陷入赤贫。世界性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甚至,2月下旬,印度数万民众在首都新德里游行示威,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危机。

  关于本次粮食危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或曰气候变化引起的减产,或曰油价攀升引起粮食价格飙升,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其最核心的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

  全球经济的一大失衡,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没有形成产业互补,相反,却造成了错位。

  全球第一大农业国是哪个国家?相信很多人会举目四顾,心下茫然。答案出人意料,不是中国、印度等传统的农业大国,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恰恰是当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美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而排第二位的澳大利亚,也是发达国家。

  几十年前的全球产业互补与平衡被打破。几十年前,众多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农业产业的主力,发达国家的工业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形成了一种产业互补。而在目前粮食产业的主力转移到发达国家之后,这种产业互补的格局被打破,甚至无论从工业还是农业上,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和贸易壁垒压低了农产品价格,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失去制衡的全球经济体系,很难对产业转移中的倾斜进行纠正。

  同时,也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拉入到其产业体系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改变数以百万公顷计的农耕地,以便改种甘蔗、油棕及其它能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从而荒废了“粮食”这个主业。

  全球经济结构的另一失衡,在于后起国家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造成其内部普遍性的产业结构的失衡。

  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全国农业出口大国,但是后来随着经济起飞,开始逐步漠视农业,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甚至很多农民因生活贫困而被迫自杀。印度也由以前的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

  亚洲的另一粮食消费大国菲律宾亦颇为典型,在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占全部出口额的7%,而到了本世纪菲国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不光是菲律宾和印度,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从从前的农业大国沦落到农业弱国。目前发生骚乱的埃及、苏丹等,以前都是世界的“面包房”。

  同时,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还带来了耕地面积的缩小。拉美、北非、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原来很多适宜耕作的农业区变为城市。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之势。不仅如此,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此消彼长,更增加了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造血,而非粮食从此口袋流动到彼口袋。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工业与农业的产业互补;在后发国家中,抛弃轻视农业的思想,建立合理的产业机构,或可为长远之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