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悬念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茂名,悬念,产业,经济
  • 发布时间:2011-04-27 09:30
  相比广东其他区域的后发劣势,本土产业的空心化,广东石化产业的分散趋势等,都将使茂名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一百年前,孙中山的宏文巨著《建国方略》中,曾对于茂名港寄托了厚望。而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曾两次光临茂名,提出要将茂名建设成现代化海滨城市。

  如今,曾经被孙中山先后提到的诸多中国重镇,大部分均已经实现了腾飞。而茂名虽排名在广东前六,成为粤西重镇,但是,茂名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仍然尚未实现真正崛起。

  自21世纪起,广东的非珠三角城市发展速度,逐步赶上乃至超越珠三角城市,茂名亦从2007年起,经济总量跃升至广东第六,成为非珠三角城市中的最强。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普遍步入均衡时代,蜂拥而起的区域竞争,将更为激烈,升腾还是坠落,往往在一瞬间。

  在未来,茂名市崛起为未来之城,成为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寄望的“美丽的现代滨海城市”,还是被遗忘在南海的汹涌波涛之中?

  茂名如何后发先至?

  广东的崛起历史,前期可以说是珠三角唱主角,但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广东的其他城市,则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出现了群雄纷起的局面。

  在广东整体崛起风潮中,一大批城市异军突起,开始与珠三角城市争雄。至2009年,广东各地城市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广东经济版图,已经基本定格。

  广州以9080亿仍然排名第一,深圳8310亿暂居住第二,佛山和东莞分别以4742亿和3760亿位居第三和第四。这四大珠三角列强,仍然远远超出珠三角一般城市,但是,其他如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则逐渐被其他城市追赶。与广东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广东几乎所有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都达到了1000亿。逐步实现了均衡式发展。原来的后发地区,现在已经奋起直追,乃至有后来居上之势。

  南海苍茫,彼岸隐约在望。

  21世纪头十年,在广东非珠三角城市的普遍强势崛起的过程中,茂名异军突起。自2000年至2009年,茂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特别是在2003年至2007年,茂名GDP自600亿增加至1200亿,5年连上5个台阶,增幅分别为11.3%、14.2%、14.5%、13.9%、13.1%,年均增长达到12.5%,这是茂名历史上增长最快、增长期最长的时期。2005年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2007年全市GDP 达到 1060.85亿元,经济总量在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

  从彼到此岸,有时候看似咫尺之隔,其实却是海天之遥。

  无论国家还是城市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

  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崛起的本质,乃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内地制度变革先声,承接香港及欧美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从改革伊始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其真正的高峰期,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

  茂名最近十年发展虽快,但是,作为珠三角的邻居,茂名没有在改革初期与珠三角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广东发展的大棋局上,已经失去了先机。

  目前,虽然珠三角诸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且部分非珠三角城市日益崛起,但是,从总体上说,珠三角之于非珠三角,正如当初香港、日本之于珠三角。与当年产业转移从欧美、香港转移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一样,今天的产业转移,则从珠三角转移到非珠三角。

  在此背景下,处于下位的茂名,要想在广东城市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其实,珠三角边角城市的发展模式,就值得茂名借鉴。

  同为广东的后发地区,河源的三反发展模式,可谓是典型的后发先至战略。反周期操作,反梯度转移,茂名才有可能打破既有格局,在新兴产业方面谋求率先破局,同时茂名相比河源,尚没有保护环境的特别压力,战略伸缩空间更大,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兼顾传统产业方面,应该比河源前景更为广阔。

  而茂名与湛江,可谓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双方在发展临港工业,引进“外来大和尚”方面,可谓惊人相似。但是,湛江的大港优势,茂名并不具备,同时,湛江过于重视外来和尚而本土经济凋敝的弱点,当为茂名引以为戎。

  能否完成产业再造?

  茂名被称为 “南国油城”。既是光荣,亦是其局限所在。

  2009年,茂名生产总值为1239.80亿元,第二产业460.93亿元,竟然不足40%,工业化严重不足。

  同时,在茂名的工业比重中,重工业比重已经超过8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茂名的重工业中,主要是石化,而且产业非常单一。茂名目前的龙头企业,是中石油在茂名的公司,茂名石化落户茂名五十多年,可谓一柱擎天。而事实上,茂名石化,是典型的“外来大和尚”。

  茂名石化炼油能力每年1350万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2009年茂名石化公司实现利税220多亿元,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首位,其中纳税166亿元,成为唯一突破百亿元纳税的广东企业,占源自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的50分之一。

  目前,除茂名石化外,全市规模以上的石油化工企业105家。茂名的原油加工量、乙烯、汽油、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产量分别占全省的44.7%、47.4%、47.7%和43.3%。茂名由此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

  “一石独大”的产业格局,对于茂名的产业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长期以来,茂名的本土经济不振,珠三角的众多城市,都曾产生过一些全国性知名品牌,中心城市的代表深圳,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等驰名全国,规模庞大;工业城市的代表佛山,美的、科龙、万和等亦是行业楚翘,而茂名则几乎无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在广东叫得响,造成了一业独大而百业凋零的怪局。

  如果茂名不能培育其他支柱产业,他日有变,则茂名经济有空心化的危险。在湖北,十堰“因车而兴,因车而困”的前车之鉴,足以警醒茂名。

  作为广东后发地区,茂名亦是广东内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但是,与茂名结对的珠海,其实业在几个特区之中最为薄弱,长期以来,珠海欲舍弃实业而发展第三产业,结果是失业不兴,对于茂名的产业结构,无法形成有效互补。茂名的产业转移,并非产业再造。而是茂名石化的附庸。在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大局中,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对于茂名的经济结构,并无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新兴产业的兴起,而导致全球国家竞争格局改变的例子屡见不鲜。茂名亦将新兴产业作为破局的巨大希望。

  广东确定了九大新兴产业,而产业突围的先锋,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三大产业。广东传统产业布局的一区三带,也不延伸到了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布局在广深佛等发达区域。电动汽车很明显,主要是为深圳比亚迪开路。新型电子以及半导体照明(LED),主要是佛山,惠州,广州,深圳等地。

  茂名在广东新兴产业领域的定位,受到其在传统产业的定位的制约。三大先锋产业,都没有将茂名列为重点发展区域。从这些产业所需要的配套能力来看,茂名也确实实力不足。

  为此,茂名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茂名虽然也想发展汽车零部件,建设粤西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但是,对于广东汽车行业的大本营广州来说,茂名并非首选。而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力量更为雄厚广州和深圳更有优势。

  虽然从名义上说,新兴产业的竞争,各个城市站在同一起点,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却建立在从前的产业基础之上。茂名对于石化的过于依赖,制约了其在新兴产业进入更多领域,其并不雄厚的整体经济实力,亦使其无法再财政投资,金融支持方面,超越广东其他城市。

  茂名石化能否永霸南海?

  一直以来,茂名和中石化联袂称雄南海数十年。从1955年至2006年,茂名石化是广东唯一和最大的石化巨头。可以说,在广东石化行业,茂名和中石化互相成就了对方的霸业。

  一直到2006年,2006年成功投产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的出现,才打破了茂名石化独霸南海的局面。而后,随着中石油的进驻,中石化在广东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地位,亦被打破。

  作为一个资源和能源匮乏的经济大省,广东对于石化行业非常重视。欲将自己打造成为“亚洲石化基地”。为此,广东在2009年出台《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计划打造粤东,广州和粤西三个石化基地。

  目前广东地区新建、在建、扩建的炼油项目,包括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二期工程、中委合资南海(揭阳)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中科湛江炼化一体化项目、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等。中科炼化项目落地,亦标志着广东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布局完成,形成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

  由此,广东的石化之城,由茂名推广到潮汕,惠州,广州、湛江等城市,同时,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壳牌等国外石油巨头先后进驻。中石化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目前,茂名石化仍然是全国最大的炼油企业。拥有135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经过改造后,炼油能力将达到2250万吨/年,茂名的原油加工量、汽油、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产量分别占全省将近1/2。乙烯生产能力约占广东1/2,占中国石化1/6,占全国1/8。

  不过,随着中石化和中科化先后在湛江投资,湛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茂名的龙头地位,将遭到湛江的严重挑战。

  千万吨级中科炼化项目落地湛江之后,湛江的炼油产能,超过了2300万吨。而茂名虽然将茂名石化的产能提高到2000万吨以上,但是,离其“十二五”期间达到4000万吨产能的目标,还很遥远,如果不能争取到新的石化巨头的落户,茂名的希望渺茫。

  最近几年,对于石化巨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随着中石化在东兴的落户,以及中科化在东海岛的落户,湛江还将吸引更多的石化巨头落户东海岛。

  中科化本来是选址在广州南沙,由于广州处于珠三角腹地和中心,环保压力巨大,最后,只得在广东的侧翼重新选址,茂名、湛江、惠州、江门等粤东和粤西重镇,纷起争雄,最后却花落湛江。

  就石化产业的特性看,这个行业需要优质的深水港,所需原油码动辄达到30万吨以上,湛江作为西南沿海港口群中的唯一亿吨大港,成为首选。在石化行业,湛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广东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湛江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不仅吸引了石化行业,更吸引如钢铁等其他支柱性行业,形成了产业聚焦。除中科化外,宝钢高达700亿的投资,也落户湛江。中科化光是在输油管道、石油仓库以及湛江码头,投资就达600亿。宝钢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投入到上百亿,而这些,都缓解了湛江本土财政投资的压力。

  相对而言,茂名的海港优势,并不明显,除茂名石化外,对其他石油巨头的吸引力不如湛江,同时,茂名石化一业独霸,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的多元和聚焦。

  向东还是向西?

  高铁开通,天涯咫尺。

  新年伊始,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中国东北至三亚的沿海铁路的一段)获批,已正式动工。如能通车,则茂名至广州,将从以前的5至8小时,缩短到不到2小时,而茂名至深圳,则从以前的6至9小时,缩短到大约2小时,未来,这条沿海铁路彻底竣工之后,茂名至三亚的路程,亦将不到2小时。如此,则茂名与珠三角和北部湾之间,都将变为通途。

  突然拉近的珠三角与北部湾,却使茂名脚步踌躇。往东还是往西,这是个问题。

  在2010年的广东两会上,广东省表态支持湛江和茂名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茂名也于2010年9月正式加入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

  应该说,茂名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茂名是广东与大西南陆路交通要冲,以及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同时,茂名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是深水良港,被交通部定位为广东省沿海重要港口,综合性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工业港为主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港口。

  在广泛意义上的北部湾经济区,则包含了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南的海口、三亚,粤西的湛江,茂名等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

  虽然茂名与湛江都有出海口,但是,湛江的位置更优。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省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区交汇点。是中国大西南主要出海通道,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州和中东航程最短的对外贸易口岸,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湛江港是中国八大港口之一,亦是大西南最重要的出海口,云贵川和重庆有70%以上的物资通过湛江出口。经过茂名港的物资,比之湛江,差别巨大。目前,湛江港的吞吐量,超过了亿吨,比之茂名不到2000万吨的实际吞吐量,超出了好几倍。从通航港口而言,湛江港与全球上百个港口通航,几乎可以达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个方面,茂名同样无法望其项背。

  茂名的真正未来,还在于向东,彻底融入珠三角。

  为此,茂名目前大力发展石化行业,争取成为广东最重要的石化基地,还只是第一步。特别是在湛江强势崛起,并且连续赢得石化巨头落户的情况下,茂名更不可孤注一掷。不仅要成为重要的石化基地,更应该发展更多元的产业。

  同时,茂名与湛江持续多年的明争暗斗,亦应该走到尽头。中国的区域发展,往往是在竞争中发展,这与中国官员的考核机制有关,尤其是在同一个区域,相对领先意味着率先提拔的机会。而在未来,以民生为重的趋势,将改变这个局面。以两地民众幸福计,在石化领域,湛江和茂名可以联手打造中国最大的石化基地。一起构筑大西南出海口,形成大西南出海口的双龙头,正如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的连云港与日照一样。同时,茂名和湛江的临港工业,可以打通,一起打造中国南海最大的海洋经济圈,以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浙江沿海海洋经济区抗衡。

  在产业发展方面, 茂名当以珠海为鉴,一个城市的发达,都需要经过先工业化,然后在后工业化时代再主要发展服务业的历程,珠海当年希望直接跳过工业化阶段,导致其工业基础远远落后其他珠三角城市,最后,错失了发展的良机。茂名的未来,亦绝对不能空心化,工业化的课,一定需要补上。同时,并非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才有出路,对于茂名来说,未来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奋起直追,才是更为久远之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