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基创投陈友忠:外资创投正在“上岸”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智基创投,陈友忠,外资创投,上岸
  • 发布时间:2011-05-23 09:12
  5月,北京气温宜人。在亚运村洲际酒店,出现在《投资者报》记者面前的陈友忠一身休闲打扮——白色上衣,黑色休闲裤,背着双肩包。圈里人都称他为“VC”布道者,因为他走到哪里都不忘宣传创投。

  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一批创投机构负责人,从最初的冷寂到如今的火爆,智基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陈友忠切身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谈起智基创投,可能听说过的人并不多,然而提到宏碁集团,却是无人不晓。智基创投原名宏碁创投,是宏碁集团出资成立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和一批并肩奋斗20多年的伙伴,创建智融集团,宏碁创投随之更名为智基创投。

  距离智基创投人民币基金的推出还有两个月,陈友忠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即使“五一”假日也不例外,因为在他眼里,这意味着智基创投进入中国十年后,彻底发生了蜕变。

  打造纯人民币基金

  在创投江湖,创业板是所有投资人绕不开的话题。

  “创业板打开了人民币基金的退出通道,同时,其高市盈率也吸引很多企业家由海外上市转移到国内,进一步带动了人民币基金的崛起。”作为外资阵营的一员,陈友忠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并非他的主观判断。根据china venture发布的《2010年中国VC/PE市场统计分析报告》,在2010年开始募集的基金中,中资基金为93只,目标规模312亿美元,分别占比75%和76.5%;募资完成(含首轮完成)的基金中,中资基金数量为191只,募资完成金额为193亿美元,分别占比81%和63%。

  俗话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人民币基金退出渠道的畅通让一些中国企业家改变了视角。

  “同样的条件下,对于企业家来说,人民币基金投资方便而又灵活,而美元投资还需要经过商务部及外管局的批准,为什么中国企业家非要接受美元投资呢?”这是美元基金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智基创投也不例外。

  “以境外的基金参与境内的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国外资金直接投资国内的项目,然后在国内实现上市,从2007年起,我们就开始用海外基金寻找一些适合在国内投资的项目,比如去年登陆创业板的国联水产(10.270,-0.43,-4.02%)就是我们尝试的结果;第二种是与国内的LP(有限合伙人)一起成立中外合资基金。2008年,我们在苏州与苏州工业园区一起成立了一只人民币基金,开展境内项目的投资。”陈友忠介绍说。

  不过这两种方式的探索并不顺利。

  “事实上,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是合资,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依然等同于外资。”陈友忠说,无论从审批还是工商等注册手续上来说,合资基金依然被当做外资基金看待,由于涉及到美元的兑换,因此,即使存在人民币基金的LP,他们依然不能同纯人民币基金竞争。

  对此,ARC China(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义发也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如果不成立人民币基金,投资的项目就属于合资企业,不仅入股时外币的兑换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而且在上创业板时,相关部门对境外基金的审批程序也会增加,这会拖延基金的退出时间。因此,ARC China开始设立人民币基金。

  这种办法,智基创投并不是没有想到,他们也在悄悄布局。

  “我们这只基金是与国内某城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成立的,政府负责募集20%的资金,我们负责其余的80%,而管理团队是管理美元基金的这帮人,管理机制与投资策略都与美元基金保持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一些LP条款和基金存续时间。”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运作,智基创投的人民币基金即将出炉,对于细节,陈友忠只是告诉记者,一切谜底都将在6月份以后揭开。

  换句话说,经过几年探索,智基创投也踏上了与其他创投机构一样的道路——继鼎晖创投、德同、DCM、KPCB、优点资本等外资VC相继设立并募集人民币基金之后,智基创投也开始了纯人民币基金的行程。

  外资基金仍有优势

  人民币基金本土派异军突起,是否意味着美元基金将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少在陈友忠眼里看来如此,因为竞争与博弈的背后,并不是浮在水面上的地盘争夺。

  “从时间上看,美元基金具有时间不受限制的优势,他们不会受LP制约,短期内就要求退出,而是可以耐心等待创业者及企业的发展、壮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创业板开辟了企业上市的一个途径,还是有一部分企业需要到境外去上市。”

  陈友忠用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截至2010年12月,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144家,其中2010年有108家,其中有VC/PE背景的企业多达106家,只有少数两三家接受了第二轮投资,大部分企业是Pre-IPO投资,从企业接受投资到上市平均时间约为2年零4个月。

  创业板的定位导致了PE投资的改变,陈友忠亲眼目睹了这一历程。在他看来,既然创业板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业企业,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业务模式新、规模较小、经营风险高的创业企业,那么早期创业板的上市要求与主板相比应有较多不同。但从目前的审核和实际上市情况来看,创业板却正向主板靠拢,已逐渐偏离为创业者及投资者服务的初衷。

  “这种改变导致人民币基金只能尽量将投资阶段往后移。”客观来说,虽然创业板规定上市公司有两年的盈利记录,但是从发审委审核这些上市公司的规律上我们可以看出,创投公司要实现退出,不得不迁就创业板的“现实”,将投资阶段往后移。

  同时,由于受国内人民币基金LP的制约——其LP普遍要求基金有效期在5~6年。因此,热捧Pre-IPO项目,对于人民币基金来说也是情非得已。同美元基金进行对比,人民币基金的确有时间劣势。“一般来说,美元基金的存续期大概为8~10年,有的可以达到10~12年,因此如果用美元基金来投资境内的项目的话,会投资更早期的项目,可以有几年时间等待项目发展及上市。这就是美元基金的优势,它没有时间上的制约。”

  此外,除了美元基金的时间优势让外资基金可以打“持久战”,短期人民币基金则同样可以助其实现“两步走”战略——除了创业板上市,还可以到海外上市。

  根据陈友忠的观点,对于一些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到海外上市更有优势。“在海外上市时间较短,有的企业从创业到上市不到两年,例如江西赛维LDK成立于2005年7月,2007年6月1日就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还有一些比如盈利方面的规定,也没有国内创业板那么多,因此,还是有一些企业愿意到海外上市。”陈友忠说。

  本土化进程加速

  外资基金还在大规模涌入,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然而,繁花竞艳当中,智基创投如何保持竞争优势?此时,它选择了本土化——在团队打造上,从公司内部培养人才到吸引本土合伙人加入,将决策权由境外迁移到境内;行业上,将投资领域从专注于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领域逐渐扩展到新能源等高成长领域;退出渠道上,从海外延伸到内地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上,从100%的美元基金发展到在国内寻找LP,并最终成立纯粹的人民币基金。

  十年探索,智基创投最终完成了蜕变。

  “其实之前的探索都还谈不上真正的本土化,只有本期人民币基金完成之后,我们才算彻底实现本土化。”陈友忠感慨地说。

  从2000年开始,陈友忠已经开始思考智基创投的本土化事宜。“五年、十年后,内资创投与外资创投之间就没有多少区别了。当大家的项目优势不再明显时,有理想的本土创投都会‘出海’,而有理想的外资创投也会‘上岸’。”

  除此之外,检验是否本土化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其是否具有投资决策权”,智基创投也做出了改变。“对于每一项投资决策,是否投资、是否追加投资、是否退出等,智基投资委员会实行‘两票否决制’,即某个项目如有两位合伙人反对则不能形成最终决策。”陈友忠表示。

  即使出现了短暂的本土合伙人离职现象,也改变不了陈友忠将智基创投继续本土化的决心。“外资基金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就跟其他产业,如个人电脑一样,需要经历一个成熟、稳定的过程。”虽然不免有挫折,但面对未来,陈友忠还是充满了信心。

  而在其他合伙人看来,智基创投的本土化还包含更多内容——不仅包括策略的本地化,还包括措施的本地化。“以前,我们专注于TMT领域的投资,投资流程比较长,而出于对投资人的保护,对各项条款的设计比较细致。现在,我们在尽职调查不够完全的情况下,就能够大胆决策。” 智基创投一位已经离职的合伙人对记者透露,“智基已经适应民营企业的交流方式,具备了大胆决策的智慧和决心。”

  此外,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其投资策略也随之改变,比如,智基已从偏向早期投资,扩展为早中晚期投资都参与。在投资领域,也从专注于TMT领域的投资,扩展到广义IT、环保新能源和传统消费领域。

  这种蜕变是否能够让智基创投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