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一年浮亏1683万 指基占49%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自购,浮亏,指基
  • 发布时间:2011-05-23 09:17
  从2010年5月至今的一年时间里,上证指数起止于2800点一线,但貌似未涨未跌的指数,走势却波澜起伏,先是在2010年7月下探至2320点,后在11月回升至3187点。

  这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数据显示,同期,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55%,股票型基金上涨4.54%。但基金投资收益跑赢市场,基金公司的自购情况却普遍不理想。

  《投资者报》对Wind资讯数据统计发现,基金公司近一年对32只偏股型基金的自购成绩多不理想,算数平均收益率为-0.9%。

  过去一年,基金公司共有两次自购高峰,分别在2010年4月和2011年3月,自购次数均超过10次,自购总金额各为1.7亿元和5亿元。

  巧合的是,股市在随后都迎来了下跌。而在市场低点的2010年7月,自购者寥寥。

  这或许意味着,近一年来的基金自购行为,也存在追涨和踏空的“散户化”风格。从历史经验看,以及基金行业内部约定俗成的看法--基金公司自购旗下老基金,常被市场当做积极信号,但显然,基金公司过去一年的操作,并没有成为检验市场的“风向标”。

  指数基金带来半数浮亏

  受制于诸多限制,自购旗下基金是基金公司重要的“理财”渠道,有助于提高基金公司的运营效益。

  与自购新基金相比,自购老基金被市场认为更能表达基金对后市的信心。

  2011年以来,由于上证指数涨幅不错,基金业绩排行榜的特点突出:多只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基金,跻身偏股基金业绩前20名之列。

  国金证券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90只指数基金平均累计净值增长率为2.54%,表现最好的是沪深300指数基金,今年以来上涨近4%,如工银沪深300涨幅为4.13%,上证央企ETF涨幅4.84%,而237只股票型基金则是-2.46%。

  5月以来市场震荡下行,指数基金虽然跌幅较大,但仍然取得远远高于主动型基金的成绩。

  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指数基金资产规模行业占比已经超过了18%,而2008年资产规模占比仅几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按说自购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应该收获颇丰。但记者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在自购数量难与主动型股票基金匹敌的指数基金,尤其是沪深300指数基金,成为近一年基金自购最失败的操作。

  在基金公司过去一年因自购出现的1683万元总浮亏中,4只指数基金占据825万元,占49%。

  半数浮亏都来自指数基金操作不当。

  自购暗含风格转换判断

  2010年10月份指数大反弹中,南方基金加大对股票基金的买入,并转换了自购基金的风格。

  一方面,赎回南方中证500指数基金4999.68万份,并于赎回款到账当日全额申购南方沪深300指数基金;另一方面,还用3000万元资金申购南方深成ETF联接基金。

  南方此时赎回的南方中证500指数基金,自购时间在2009年9月中旬,这一次自购获取了近千万元的盈利。从中证500到沪深300,南方自购的重点从小市值公司转换到大盘蓝筹上。

  彼时,沪深300指数恰逢3400点~3500点的阶段性高点。随后,指数开始下跌。这也给南方基金的自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从5月份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一些低估值的板块开始显现投资价值,沪深300动态估值不足15倍,基本处于历史底部,而从盈利预测情况来看,沪深300成份股的盈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这也为此次自购扭亏为盈埋下了较好的伏笔。

  在海通证券看来,从长期来看,A股市场有望迎来政策放松带来的上涨,因此,在目前的市场调整过程中或给投资者提供了左侧交易的机会。

  基于这种判断,海通证券建议投资者可以分批长线布局沪深300等指数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基金2010年5月27日对南方优选价值进行了3000万元自购,截至5月13日收益率达到12.6%,为南方基金带来了379万元的账面收益。在此期间,所有基金公司自购获利最多的3只基金中,南方优选价值排第3。

  2010年11月8日,中邮创业基金公司动用1500万元,自购中邮核心主题1278万份,截至5月13日,此次自购的收益率为-11%,亏损165万元。这次自购也发生在10月份反弹行情高点。

  华富基金2011年1月17日对华富成长趋势的自购,抄到了2700点市场大底,此后该基金反弹一度超过10%。

  然而,4月以来,这只基金两大重仓板块机械设备仪表和金属非金属,跌幅均超过10%,超过大盘同期6%的跌幅。截至5月13日,2000万元自购资金,收益率为-6.1%,浮亏金额为122万元。

  按单只基金自购浮亏幅度计算,4只基金跌幅超过10%。

  分别是:华宝兴业大盘精选、万家精选、中邮核心主题和华宝兴业新兴成长,浮亏幅度各为:15.2%、12.9%、11.0%和10.97%。

  前3只基金自购时间均在2010年11月,同样在市场高位。不过,华宝兴业两只基金总自购金额也才110万元。

  自购亏损较多的操作,多出现在2010年10月反弹行情中,这也正是大小盘风格转换呼声和迹象较明显的时机。

  自购时机难言“风向标”

  与自购高峰发生在阶段性高点相对应的是,赎回高峰多在市场低点。2010年月度自购情况统计显示,只有8月和12月出现净赎回4.18亿元和0.49亿元,其他月份均为净申购。

  8月份,上证指数从2300点至2600点,只是后续反弹到3200点附近的初级阶段;12月份,市场从3187点下跌至2800点附近,基金选择了在此时“杀跌”,但随后的市场整体并未出现下跌。

  历史上,基金在市场高点追涨并不鲜见。

  2007年12月份,上证指数正值5000点高位,此时基金公司自购偏股基金1.85亿元,接近历史高位;2008年1月份至3月份,指数从5000点跌至4000点过程中,基金公司自购“热钱”仍高涨。

  2008年末至2009年初指数大底中,大部分基金公司却丧失了抄底勇气。仅有易方达2009年1月份动用2亿元自购旗下易方达50。

  但按年度自购总额算,基金公司自购金额最高的两年分别是2008年和2010年,净申购分别达19和16亿元,同期上证指数均出现下跌,基金整体还是抄到了市场的阶段性底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