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邦软件:老树发新枝 转型IT服务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连邦软件,转型,IT,服务
  • 发布时间:2011-06-13 14:12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1994年

  公司定位:让中国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能享受专业、安全、快捷的IT服务

  营业收入:20亿元

  员工人数:3000人

  优势领域:软件销售、服务渠道

  5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中关村海龙、鼎好等电子卖场的商业面积要下降至50%以下,这意味着这个以销售电脑、配件为主的电子卖场的摊位将缩减一半。据了解,这只是整个中关村西区规划的一小步,2011年,中关村购物中心的商业面积至少要压缩3万平方米。

  听闻这个消息,连邦软件总裁王建华颇为触动,“市场在变,海龙、鼎好没有跟着变,就落后了。PC时代也已经到了尾声。”这也让他回忆起10年来带领连邦软件谋求生存的点点滴滴。

  剩者为王

  “这10年来,市场环境逐步恶化、大浪淘沙。许多实力和综合能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都被淘汰了,而我们活了下来,这就是胜利。”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王建华情绪激昂地表示,这些年,他只做了这一件事情。

  纵观今天的软件连锁销售市场,曾经辉煌的骏网、赛乐氏、晶合、谱正、新希望,有的逐步淡出,有的日渐式微。连邦软件很幸运,生存了下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正版软件的热销,软件连锁销售厂商纷纷成立。连邦软件成立于1994年,此后,北京晶合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赛乐氏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骏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成立。这些软件连锁销售厂商日进斗金,赚得盆满钵满——1999年,连邦软件的营业额就达到4.5亿元。

  计世资讯软件与服务研究部咨询总监、高级分析师曹宇杰分析认为,当时消费和商用的软件产品都是单一的通用型,消费者对软件的认知也只停留在产品层面,因此,连邦软件这样的渠道就颇有价值,既是厂商的需要,又是用户能接受的。

  不过,这既是巅峰,也是没落的开始。高盗版率、免费软件的冲击、国外大公司的挤压,让这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软件连锁销售厂商的命运顿时急转直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些当年名躁一时的企业,很多不见了踪影,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这些软件渠道商之所以如此容易被市场淘汰,是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曹宇杰认为,针对个人用户的销售渠道建立容易,也越来越多,用户对软件渠道并没有特殊依赖性。而且这些软件渠道商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对厂商的议价能力比较弱。

  实际上,连邦软件的起起伏伏只是本土硬件、软件厂商命运的缩影。以中关村中小电脑品牌为例,1998年,中关村中小电脑品牌开始勃兴;2004年,在品牌电脑的冲击下,中小电脑品牌集体溃败。在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它们已经无力回天,被吞没、被湮灭是一种必然。即便是方正、同方、神舟这样的本土领先品牌,也要么委身他人,要么迷茫坚守——这样的悲剧式命运也同样是中国软件连锁销售体系的命运写照。

  再以重庆商达电脑为例。作为重庆大型的IT渠道之一,重庆商达电脑也销售过自有品牌的电脑,每年的产能达到10万台,每台电脑的利润达1000元。“这种好日子也就过了一两年。”重庆商达电脑总经理李宏靖曾告诉记者,后来不仅自有品牌电脑销声匿迹,其它PC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卖PC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这样的状态下,活下来的连邦软件开始慢慢积蓄力量。据了解,连邦软件专卖店的营收20亿元,其中来自直营店的收入为5亿元,产品的平均毛利率为10%。“这虽然与巅峰时期的毛利率相去甚远,但是比卖PC 5?6%的平均毛利率还是要高出一些。每年我们都将这些盈余积累起来。”王建华表示。

  现在,连邦销售的软件中有70?80%是企业级软件。正因为如此,连邦软件才能在杀毒软件纷纷免费、整个软件销售渠道雪崩的时候免于冲击。

  这也得益于王建华几年来坚持对连邦软件的业务与组织的调整。在软件类型上,连邦软件销售的软件类型从通用型软件向中小企业软件调整,并增加了软件的服务功能。在销售模式上,公司从完全的直营转向直营与加盟相结合,这让连邦软件做强了自己的终端渠道。在管理上,连邦软件还狠抓内部管理,利用垂直管理和平行管理两种手段,连邦软件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帮助连邦一次次度过了行业的危机。

  苦心8年求生存

  “连邦软件探索新的生存模式用了整整8年,就像抗日战争一样旷日持久。”王建华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不用再担心“公司在我手上就关门了”。

  时光倒回到2003年初,那个时候连邦软件已经进入了经营困难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搁浅,让公司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紧接着,连邦软件高层更换,王建华开始担任连邦软件总裁。不凑巧的是,就在王建华上任的第二天,北京宣布非典来袭。那时,外出北京很困难,连邦软件人心不稳。“我想了很多办法到各地分公司调研,安抚人心。”王建华坐过只有1个乘客的火车,也坐过只有8位乘客的飞机。

  在稳定人心之后,如何抓好业务、提升营收又像一座大山摆在了王建华面前。“2003年?2004年是公司比较艰难的时候,经营都非常困难,最艰难的时候全国一个月只有100万?200万元的销售额,费用支出大于收入。”有一段时间,王建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就到北京亮马桥河边的石凳上,从晚上坐到黎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003年,连邦开始将网络游戏代理作为业务重心,“连邦网络游戏推广联盟”迅速在全国推广。但王建华很快意识到连邦软件对网络游戏的终端、渠道并不了解。如果仅去卖游戏点卡,那么跟报摊没有什么区别,做游戏总代理不能打造连邦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历苦苦探索后,连邦软件在2007年初确定了全面转向IT服务的战略。但是在实施了半年以后,王建华再次发现了问题。当时的IT服务是在软件基础上加入实施IT服务的人员,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上门解决IT服务的问题。而在大城市,这会产生巨大的服务成本,是联邦软件无法负担的——这条路也走不通。

  山穷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王建华为如何转型IT服务头疼的时候,一个偶然机会让这一切峰回路转。2009年底,王建华参加清华总裁培训班时,一位嘉宾提到用互联网来提供IT服务。这让王建华眼前一亮,“远程服务技术开始成熟,这意味着我们的机会到了。”

  在王建华精心构思几个月后,2010年6月,连邦软件开始全力向IT服务的战略转型。“连邦软件的IT服务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远程服务技术为核心、以地面服务中心为支撑的立体服务平台。”王建华如此描述。据了解,连邦软件的IT服务包含三大内容:一是8844网站,它包含了IT资讯、远程服务、本地服务、免费下载、网上商城、问吧、社区、教程等IT需求,囊括了从资讯到服务的需求;二是远程服务中心,数千名工程师通过远程服务系统进行远程服务,诸如为微软、联想等厂商提供装机、维修等服务;三是面对面的客户服务。在王建华看来,有一些IT服务是在线不能解决的,因此,上门服务将成为必然,这也是地方公司愿意加盟连邦软件的原因。

  在终于摸对了发展方向后,王建华长舒一口气。“这几年的市场摸索并不意味着我们找到了特别好的商业模式,未来还将长路漫漫。我们应该更加强内部管理,业务方向应该做得更好。”

  渠道商的新机遇

  今年6月,连邦软件开始在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上做广告,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沉寂多年后,连邦软件转型IT服务,并以崭新形象亮相。

  在曹宇杰看来,连邦软件的转型符合了市场的需求,IT应用了这么多年,很多用户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需要买一个标准化产品,现在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一套解决方案与IT服务。在目前国内整个硬件、软件、IT服务的市场中,占份额最小的IT服务增长速度却最快。

  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Gartner报告显示,2010年亚太地区的IT服务收入达到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而全球2010年IT服务支出达7930亿美元,同比增长3.1%。并且,2010年软件服务增长最为强劲,达到6.6%。另据Springboard Research发布的2010年中国IT服务市场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也给IT服务带来了机遇。知名软件专家、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表示,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的跟进,“十二五”期间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上将进一步爆发,这将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

  实际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拥有强烈的IT服务需求。随着IT行业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企业从产品竞争转入服务竞争。“用友、金蝶、管家婆这些公司,由于服务成本的原因,不可能天天盯在基层为客户服务;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上游厂商的IT服务能力的渠道商又没有几家。”王建华深深感觉到连邦软件的机会来了。

  实际上,王建华也在调整连邦软件的策略,准备迎接机遇。一直专注于软件销售和服务的连邦软件开始正式切入硬件,也继续推行门店扩张策略。“2010年,我们成立了2000家门店,2011年要建成5000家。在所有的县城和发达乡镇,都会有连邦服务中心。”王建华表示。

  此外,王建华也开始汲取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在看到奇虎360、腾讯往增值服务的方向转型并取得成功后,他也希望将连邦软件的IT服务打造成一个强大客户端,在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冠军观点

  变是IT企业惟一的不变

  IT行业变化很快。一个企业现在好,并不等于未来好。也许红火一两年之后,接下来要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生存而挣扎。

  硬件、软件行业一直在经历变化,开始是价格越来越便宜、利润越来越薄,后来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需要转型IT服务。

  一个企业是和时代相伴相生的,无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英雄都需要跟着时势不断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