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武装”数据中心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智慧,武装,数据中心,IBM
  • 发布时间:2011-06-13 15:12
  一座数据中心建成不到5 年,但面对高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已经不堪重负;应用的不断扩张带来数据中心各类设备的增加,使系统环境日益复杂、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一个不大的企业,却为未来的发展蓝图提前预支了高昂的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以上种种现象在今天并不鲜见,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智慧”的数据中心。

  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IBM Lexington数据中心建于上世纪80年代,它的容量利用率曾达到98%,几近饱和。但就是这样一座数据中心,还必须满足6%的年增长率。同时,它是一座生产型数据中心,既没有时间等待新数据中心的建造,也不能停机实施整改方案。一切似乎都难以解决。不过,奇迹还是出现了,在过去的5年里,Lexington数据中心经过数次改造,通过实施多种整合的解决方案,在同样的物理空间里使IT容量提高了8倍,从而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服务水平,关键任务的Unix服务器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30%?50%,服务器的数量减少了75%。而这一切都来自于IBM智慧数据中心的先进理念和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需要变革

  IT的发展和变革给全球带来了无数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数据的高速增长使IT的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近10年来,服务器增长了6倍,存储更是增长了69倍,而每年数据中心的能耗费用则增加了18%。这些都使得企业的IT承受了沉重的成本压力。

  因此,在日前举办的“2011 IBM智慧数据中心高峰论坛”上,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数据中心服务大中华区总经理袁东坡表示,数据中心的变革已是当务之急,他指出,在已建成的数据中心中,有78%的数据中心是在IT热潮前建设的,服役超过7年。他以IBM为例说,IBM自己的数据中心每年的电费近20亿元,而他们的目标是在IT业务成倍成长的同时,电费保持零增长。面对这样的挑战,袁东坡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变革,使IT资源更优化,使数据中心架构更合理。

  去年,IDC曾在亚太区做过一个“哪些IT服务或战略能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并取得更好的发展”的调研,受访企业中包括300多家中国企业,最终在调查结果里排在首位的是“数据中心的变革”。由此可见,作为承载企业核心应用的数据中心已经充分引起了企业的重视,只有数据中心的变革才能带来企业业务模式的变革,并使企业业务更加灵活,更具弹性。

  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变革?如何更加灵活且经济高效地设计和管理基础架构?如何使数据中心能够支持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面对企业CIO的种种困惑与需求,IBM提出“构建智慧的数据中心”,用“智慧”解决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使企业的数据中心成为“智慧”的数据中心。

  四大特征

  诠释智慧数据中心

  IBM GTS数据中心服务副总裁Jeanine Cotter指出,智慧的数据中心应具备实现云计算的能力,并拥有高度灵活性、高效运营能力、主动管控能力以及端对端的服务能力四大特点。

  Jeanine Cotter解释说,具有高灵活性,就是能够满足当前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响应未来未知的业务需求、技术和计算模型,使数据中心的寿命能长达10?20年。在这么长的生命周期中,任何公司都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满足不可预测的业务、技术和计算模式需求则变得非常重要,由此而导致灵活性成为主要指标。

  对于高效运营能力,Jeanine Cotter认为,这是指充分实现高效的运营方式,优化资产,提升包括硬件、软件、其他支持设备和员工与流程在内的整体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需要具有自适应能力,以便提高经济高效性,同时降低前期购置和后期运营成本。企业需要提高资产利用率并且尽量推迟额外容量的购买时间。

  Jeanine Cotter认为,智慧数据中心具有主动管控能力是指可以实现主动式监测和管理能力,提供针对数据中心运营的深刻洞察,以满足对数据中心可用性、容量及能源效率的需求。企业需要使用更多的软件管理工具将自动化和智能融入到日常运营中,以便积极监控和管理环境,专注于满足业务增长提出的可用性、容量规划和能源效率需求。

  最后,对于端到端的服务能力,Jeanine Cotter表示,智慧数据中心应该能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服务,全面支持业务发展的需求,推动企业业务的高速发展。

  与各种新的数据中心概念相比,Jeanine Cotter认为,IBM智慧数据中心更关注的是对于未来的预测和规划,并且为了增强灵活性而注重一些非常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使数据中心能应对新的计算模式、应对未来未知的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而客户就不需要为此再改造他们的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所以,相比之下,智慧的数据中心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预测未来方面,Jeanine Cotter说,首先,IBM深刻了解未来5年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了建立更加智慧的数据中心,IBM还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在设计上,要对未来的能力和未来的容量进行设计;二是把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入到资产管理中,使管理更加有效和高效,从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升级现有的数据中心。这也是IBM智慧数据中心的优势所在。

  不过,也许会有用户担心,在最初建造数据中心时如果要为5年甚至10年后的业务发展考虑,是否会使数据中心前期的投入过大而造成浪费?Jeanine Cotter的解释一定会打消这些疑虑,她说,IBM目前倡导和采用的是以模块化的方法构建数据中心,它能使用户在前期投资和运维上,延缓成本投入40%?50%,像制冷、供电、设施建设和IT设备等都能按照当时的需求进行模块化建设,既减少前期的投入,又能使数据中心的规模随着业务的增长而扩大。

  四大服务助“智慧”落地

  在国内,改造和新建数据中心正在进入一个高峰期。据IDC统计,目前中国数据中心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个,绝大多数数据中心为中小规模。同时,IDC预测,未来3年,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呈现两头大的趋势,也就是大型数据中心和小型数据中心的增长率较高,特别是超大型数据中心在数量上增长较多,其驱动力来自于未来几年数据将呈现出向大型数据中心集中的趋势。

  IBM针对中国企业在数据中心方面的不同需求,提出通过提供四大类服务,帮助企业推进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IBM所提供服务的核心来自于IBM一系列的评估、分析、预测工具。去年12月,IBM宣布推出了18个数据中心规划分析工具。

  在IBM提供的四大类服务中,首先就是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IBM使用有效的虚拟化分析工具对工作负载进行全面评估分类,并最终归纳到6大负载类别中,然后利用专用的资源实施虚拟化,从而将虚拟化比率提高到60%?70%,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IBM Lexington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IBM中国区数据中心咨询设计服务部经理陈亮说:“此次智慧数据中心的提出,重点聚焦在分析数据,把数据中心定义在更好的分析数据和利用数据上,这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是用更智慧的决策、更智慧的分析,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

  第二类服务是数据中心的合理化。有效地整合IT和数据中心设施的规划和执行,可实现数据中心持续的容量增长,有望使IT容量加倍,或者使运营费用降低高达50%。

  目前,中国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存在过大或过小两个极端——数据中心一开始规划就盲目砸钱,什么都要求建设最好的,结果数据中心利用率不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数据中心规划不足,对利用率没有充分的认识,结果数据中心建设不到两三年就跟不上海量数据的增长,最终不得不迁移和改造。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来说,规划应该是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这种规划,应该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发展速度并结合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来认真考量,规划不是银行、电信这些大型数据中心的“特权”,中小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尤其需要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说,规划更是一门艺术。”陈亮实施过很多行业的数据中心,她对此体会颇深。

  IBM GTS信息技术架构首席顾问希拉里·李在国外工作多年,对于国内企业对规划的认识有着更深的感触,“国外企业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一定会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目标;国内企业对规划的概念却比较淡薄,往往是一开始就动手实施。”

  陈亮还以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举例,指出中国主要行业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通病”。她说,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存在几个共性问题:一是个性化差异,数据中心建设时间比较早,有些甚至是由原来的交换机房改造过来的,与传统数据中心的机房标准有所差异;二是管理机制,投资和建设往往“两张皮”,各自从自己利益出发的规划使其对客户的需求很难响应。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企业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通病”,即缺乏规划。“现在,很多数据中心已经意识到这种问题,开始注重规划,我认为,规划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业务定位、客户定位和需求联系起来;第二把企业整体运营体制考虑进来。”陈亮说。

  第三类服务是实现数据中心的灵活设计。调查显示,数据中心的资本成本中60%来自于机械与电气系统,而后期的运营成本更是高达前期成本的3?5倍。模块化设计的数据中心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前期成本,延迟40%?50%的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成本,从而提供资本的灵活性。

  第四类服务是统一的综合管控。企业需要以政策为主导实现数据中心管理的整合与统一。建设总控中心成为很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升数据中心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

  “目前,IBM拥有并管理着全球超过480个数据中心及位于55个国家中的138个灾难恢复中心”,IBM大中华区GTS整合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鞠立说,在过去的3年中,IBM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收入增长了1倍多,IBM数据中心在中国的业务已经超过IBM北美和IBM日本,而成为IBM全球第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